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6:1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梅兰芳蓄须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理解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视频导入
1.出示视频《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片段,学生观赏。
2.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旦角是谁吗?(师生共同交流,认识主人公)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他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等。
3.出示课文题目,引入新课。
从课文题目“梅兰芳蓄须”你知道了什么?(本文讲的是梅兰芳蓄须的事情)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1)掌握两个多音字:
宁:níng(宁静) nìng(宁愿)
要:yāo(要求) yào(重要)
(2)理解重点词语:
旦角 不堪其扰 斩钉截铁 破绽 妄想
3.默读课文导读,明确阅读要求。
(1)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2)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1.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1)什么是旦角?(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进行反馈,教师总结)
(2)“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学习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2)梅兰芳蓄须明志,他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为此他做了什么?
①返回上海,长期不演戏,只好卖房养家。
②打伤寒预防针,拒绝演出。
四、精读品味,感悟民族精神
1.师:从刚才的学习讨论中,你们对梅兰芳大师有了怎样的认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伟大、民族气节)你们都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自主交流,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1)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对于京剧的执着与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2)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①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讨论)
②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3)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①“无论……都……”“宁可……也决不……”说明了什么?
②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他宁可________,也决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3.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第5~7自然段,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进行理解。(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
(2)梅兰芳为什么要打伤寒预防针?(学生自主讨论,感悟梅兰芳的用心良苦)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从侧面表现了他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五、拓展延伸,了解京剧大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大师蓄须明志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收集更多的资料,去了解这位大师的高超的表演艺术和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板书设计】
梅兰芳蓄须
【教学反思】
教学前,我忽视了学生对抗战史料的交流,未能让学生对抗战历史有更多的了解,仅仅从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思想还有点单薄,因此,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多了解课文的历史时代背景,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