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4 18:50:12

文档简介

清代都察院是与六部、大理寺等机构并立,直辖于皇帝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刷都
历史试卷
御史为京官,主持都察院的工作,率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行使对中央各部院及各地方的监察
权。据此可知,清代监察机构
A,官员品级较高
B职能发生了变化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帥。
C.分工较为细致
D.具有一定独立性
注意事项:
8,1861一1864年,一贯对任人唯莱非常不屑一顺的美国总统林肯,在他有权任命的1639个职
位中,更换了其中的1457个。林肯的这一做法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A.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B.不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C,反映了总统权力的扩张
D,有助于打破任人唯亲的影响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9.图】所示为某馆征集到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其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正文内容如下: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俟选人考试法第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1至12课
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该证书体现出

A.选官方式较为公开公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B.文书类档案一直保存完好无缺
C.民国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期规定各级官修机构均以文书行政。《岳麓书院蒙案简》律日:“传书受及行之,必书其起及
D.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官体系形成
到日月夙莫(暮),以相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书有亡者,亟告其县官。不从令者,丞、令、令
10.2018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条基本原则增加“贯彻新时代中

史主者赀各一甲。”由此可知,秦朝文书行政
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具备条件增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A.因刑法严苛而激化矛盾
B.对基层官员分工明确
社会主义制度”;第十三条第一款公务员义务增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由

C旨在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有利于保障政令畅通
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
2.明代设立“三司”管理地方,由承宣宜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改,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刑狱,都指挥
A旨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B.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
使司掌管军事。三司互不隶属,重大事宜须由三司共同讨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由此可
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D.强化了党的领导险督
知,明代“三司”制度
11.《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对乡饮酒礼(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作出明
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改变了省的基本格局
确规定,要求参加宴饮的入必须依序列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这可用于印证明期

C.造成了地方机构臃肿
D.有效杜绝了腐败现象
A.地方治理趋于完普
B.国家礼法向民间的渗透
3.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由贵族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德们享受
C.社会风气逐渐僵化
D.基层教化实现了法制化

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阳
12.1701年,英国源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行为良好便可终身任职:法官只有在违
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这反陕出罗马共和国
反正当行为原则并在上下两院共同要求下才能由国王予以免职。”美国宪法第3条第1款规
A,公民大会并非最高权力机关
B.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些规定
C.费族与平民的矛盾不可调和
D.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之上
A.贯彻了三又分立原则
B,推动了政治体制变革
4,1912年,中国出现了300多个各种大小政党团体。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
个有助于保膝司法独立
D.强化了法律至上原则
开展竞选活动,这使得当时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蔚然成风。这表明当时
3,近年来,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上庭审”等在线诉讼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云上途审”的
A.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僻
B.民主思想开始得到传蹈
整个过程与现场庭审并无二致,线上上传证据,证人“云”出庭,屏幕共享,实时查看笔录内
C,政党政治星现活跃局面
D.普通民众参政意识强烈
容,实时语音转写,诉讼时间大大缩短。这反映了
5.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
A.我国司法诉讼依懒信息化
B.我国司法制度走在世界前列
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没收地主的士地,但对地主
C,“依法治国”方略深人推进
D.现代技术发展提高司法效率
同样分一份士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新人。这一规定
14.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
A.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诚轻了土地改革的阻力
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酸锦、桂管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人,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6.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隋文帝又沼令京官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五品以上以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消平干济”二科举人。附文帝此举旨在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
D.丝綢之路的畅通无阻
A.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B.革除选官制度弊端
15.英法百年战争(13371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画主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加强君主专制权城
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
【高二历史第1页(共4页)】
2以-70B·
[高二历史第2页(共4页]】
24-70B·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D2.A3.B4.C5.B6.A7.D8.B9.A10.D11.B12.C13.D14.A
15.D16.C
17.(1)背景: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强化;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
交融加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共同点:以“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为指导:具有开放性、发展性:民族政策多样
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认识:汉唐的民族政策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
了民族交融: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背景:明治维新的开展;“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日本工业革命的
进行。(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经验:顺应历史潮流;结合自身国情;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借鉴别国有益经验;不断探索
和完善。(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历史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倾向公开化;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民主政权的
威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威望提高;民众抗战热情高涨。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内容:反对命令主义;净化基层党组织:健全党委制:清除基层黑恶势力:坚持依靠贫雇农
进行土地改革。(6分,答出三点即可)
(3)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健全民主制度。(2分,答出两点
即可)
20.示例
论题:《唐律疏议》体现了法律的儒家化。(2分)
论述:儒家重视礼,强调忠、孝、节、义等伦理原则,《唐律疏议》作为封建法律的集大成者,儒
家伦理思想贯穿整个法典的始终。《唐律疏议》规定的“十恶”中的“谋反、谋大逆、谋叛、恶
逆”违反了忠君原则,“不孝、不义”等违反了孝、义等原则,儒家强调“仁”及民本,“对老幼废
疾减免刑罚”体现了关爱百姓,保护弱势群体的“仁”及民本思想,“以刑者不可复属,死者务
欲生之”,体现了对刑罚的慎用,体现了仁政思想。《唐律疏议》将儒家之礼完全融人封建法律
当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各种社会面貌和封建统治者的以儒治国思想。(8分)
综上所述,《唐律疏议折射出当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制特色。(2分)
(“示例”仅供参考,若学生答出其他论题,如“《唐律疏议》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唐律
疏议》体现唐代社会的特征”等,言之有理亦可)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70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