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第一阶段阅读交流反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第一阶段阅读交流反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4: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第一阶段阅读交流反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笔记、亲子共读、思维导图三种形式交流分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交流展示及当堂测试,老师初步了解学生第一阶段阅读的掌握程度:阅读广度、思想深度,理解准确度。
3.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态度的同时,延伸到对自身家庭、人生的思考,让阅读点亮人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书笔记、亲子共读、思维导图三种形式交流分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前期准备
1.老师布置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写“亲子共读交流卡”、画“思维导图”这三种形式记录阅读过程。
2.老师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朝花夕拾》的4篇文章,并进行亲子交流。鼓励家长自愿拍亲子阅读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班级家长QQ群照片文件夹里。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猜猜这是谁?根据以下提示说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称。
(1)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 )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了怒色了。(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范爱农——《范爱农》 )
(4)“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鲁迅的父亲——《五猖会》)
(5)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6)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河——《父亲的病》 )
(7)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琐记》)
(8)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他是很疏懒的。(鲁迅远房的叔祖——《阿长与<山海经>》)
二、阅读反馈、交流(分小组)
交流1:《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展示学生优秀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生发感悟。其他同学修改补充自己的读书笔记。
交流2:《五猖会》、《父亲的病》、《琐记》、《二十四孝图》
展示国庆期间亲子交流的照片,播放一同学和家长的亲子交流视频,其他同学谈感受,就“孝顺父母”这一问题,补充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交流3:《藤野先生》、《范爱农》、《狗猫鼠》、《无常》
小组成员交流思维导图,推选组内思维导图最优秀的组员全班展示,老师适当引导、补充。(每两组交流一篇,其他同学认真听,可质疑、可补充)
三、检测反馈
当堂限时做测试题,做完后学伴交换批改,组长登记分数,老师整体了解学生第一阶段的阅读广度、思想深度,理解准确度,12分以下同学需再次默读一遍文章。
(一)根据提示写出篇名(一题1分,共10分)
(1)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 )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 )
(2)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3)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家长专权制度、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
(答案《五猖会》 )
(4)重点回忆为父亲寻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庸医误人的实质。( )
(答案《父亲的病》 )
(5)回忆了隔壁家表里不一、心术不正、自私自利、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同时也写了为了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
(答案:《琐记》)
(6)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和残酷,以及对封建社会所造成的迷信与落后的痛恨。( )
(答案《二十四孝图》 )
(7)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
(答案《藤野先生》 )
(8)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答案《范爱农》 )
(9)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借用动物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答案《狗·猫·鼠》)
(10)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讽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丑陋嘴脸,对社会黑暗进行了批判。( )
( 答案《无常》 )
(二)选择正确答案(一题2分,共10分):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4、鲁迅对“正人君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5、下列不适合作为《朝花夕拾》推荐语的一项是( C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四、下阶段活动安排——专题探究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专题二:你最喜欢或憎恶鲁迅笔下的哪个人物?他/她对鲁迅产生了什么影响?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建议阅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专题四:鲁迅的自我反省精神
建议阅读《风筝》(鲁迅)《父亲的病》、《琐记》
专题五:从《朝花夕拾》中看鲁迅的成长历程
专题六:跟着鲁迅学写作之写法探究(探究示例:对比手法,欲扬先抑手法......)
专题七:自选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堂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2.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题,组建探究小组(1-3人),继续深读《朝花夕拾》,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周末写完成探究报告,下周一交初稿,老师指导修改后,下周五阅读课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阅读、交流、展示、检测等活动,为阅读小达人们创设展示的平台,同时便于老师初步了解学生阅读本书的情况;搭建阅读脚手架,从引导学生写阅读笔记到制作思维导图,从阅读交流卡到检测反馈题,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借助家长之力,推动亲子阅读,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不足之处: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环节设置多,但如蜻蜓点水,无法深入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真正困惑,更无法达到激发兴趣尚浅的那部分学生进一步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