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使新闻写作的过程流程化,高效化、人工智能与新闻写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新闻报道有效克服主观性错误,客观性也更有据可循,同时,还可以使具有“主观性”的新闻记者从繁琐的数字与校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多的个人价值。
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中,新闻信息来源呈现出碎片化、马赛克式的割裂状态,新闻记者往往需要多角度考察事实的真相,多方搜集、排布、整理才能完成相关新闻报道,但是,搜集数据、整理资料的过程会消耗大量时间,甚至会使一些时事类新闻错过最佳报道时间。人工智能新闻写作系统通过算法编码形成写作模板与程序,能够快速汇聚呈点状分散的信息,并在大数据中准确抓取、组合进行填充,精准分析循环侵用,在秒甚至毫秒的时间单位内创作出相关新闻报道,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写作和资料汇集的标作效率,相较于传统新闻记者的新闻写作,机器写作虽然由于智能化程度的局限性在人文情怀与情感温度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它能够数字化、可视化地呈现事物浅层的客观表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
5G时代的到来打开了方物互联、方物主云的开创胜格局,传感器、检测系统、媒介平台之间的大数据互联互通,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数据信息上传云端,为机器新闻写作提供丰富的虚拟数字生产资料,新闻记者也可以从云端实时的内容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素材。“人工智能十”时代的演进必然会推动更多的智能机器融汇到新闻写作中,从而弱化原本以人为主体的新闻写作的情感来源,将人与物的延伸相衔接,赋能记者与媒体,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要素事实即构成新闻的五大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要确保新闻真实,新闻要素必须客观实在。真实的新闻才是有力量的新闻,为了确保新闻真实,传统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往往要通过实践考察来证实新闻要素的真实性,但是,多重客观因素的干扰以及新闻记者的主观局限性可能也会有损新闻真实。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新闻记者获得了广阔的信息来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促使要素事实在局部层面进阶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先天的客观性优势,它通过算法推荐技术对大数据快速进行分类识别,清洗整理,高速运算·整个流程中出现的数据误差相较于人工要少很多,所生成的数据新闻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数据与技术的理性主义使构成新闻的各个要素在繁杂的信息洪流中得到了精准分析和高效利用,未来与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AI等技术相结合,将会使要素事实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可视化,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摘编自赵颖《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真实的影响辨析》)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生态日渐完善,相关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不免担忧;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这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回看科技史,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确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那些需要重复性和精确性的职业。但若从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了人类的生活品质提高。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同时创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马车被汽车取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年,汽车开始进入大城市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充当出行工具的马车,面临着“下岗”威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新兴起的汽车行业拥有比传统马车行业多出数千倍至数万倍的产值和工作机会。
相比人类智慧,人工智能在一些方面有很大优势。比如,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脑的表现。然而,电脑与人脑毕竟有着机械性与生命灵性的本质区别,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实现与人脑情感、意志、心态、情绪、经验等方面的自然交互,也很难应对具有显著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社会文化和意识领域的各类问题。此外,个性化是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而已有电脑创作系统更无个性可言,只不过是对已有艺术作品的模仿、复制与重组,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在现阶段,相比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地去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社会问题。此如,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海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责任该如何界定和追究……这些都是亟须规范和解决的难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更新迭代,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对于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应对防范,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尽快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引导。
(摘编自吴月辉《推动人工智能良性健康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与新闻写作相结合,可以使新闻记者跳出新闻写作领域而在其他领域发挥价值。
B.传统新闻报道中,只要有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者新闻记者的主观局限性,新闻就不可能真实。
C.人工智能会冲击就业,但不必过于担心,从长远来看,新技术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D.电脑与人脑虽然有着本质区别,但面对全方位超过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必须谨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闻记者会错过时事类新闻的最佳报道时间,是因为搜集数据,整理资料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时间。
B.虽然机器写作不可能体现人文情怀与情感温度,但另一方面它却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
C.智能机器更多融汇到新闻写作中,以人为主体的新闻写作的情感来源进一步弱化,这已是时代必然
D.我们之所以关注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良性健康发展,是因为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无意义。
3.下列选项作为论据用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头条的“小明BOT”两秒左右就完成了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新闻稿。
B.腾讯的Dreamwriter在财经类报道中能够快速抓取有用数据进行模板化新闻写作。
C.2015年IBM和多伦多大学合作运用AI分析法开发出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治疗方法。
D.2017年“Deep Fakes”上传了换脸的视频,这一技术打破了人们眼见为实的观念。
4.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给“新闻写作”带来了哪些好处。(4分)
5.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4分)
二、文学类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一块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你怎么骂人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的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漱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也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
“说什么 ”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不会求人做一双 ”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
“怎么沾了我的光 ”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 ”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那个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
B.“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C.文中提到的“这山、这水、这沙滩”,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环境,而深层也暗含了这片抗日根据地和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
D.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连起日常生活情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及鱼水情谊。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和《百合花》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从“我”的视角和见闻出发,增添了真切感和主观抒情气氛。
B.文中善于通过人物“对话”来反映战争背景,推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
C.本文语言风格不同于《哦,香雪》的凄婉忧伤,而是用清新自然、朴实平易的文字,写出了人物身心的内在的美;
D.全文以小见大,让“细枝末节”放射出时代的光芒,同时又充满生活气息和情韵,具有诗的意境。
8.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结合作品概括并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建安)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注】。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的家臣能力有余,但不可以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3处需要断句,请在括号内写明需断句位置对应的字母,每断对1处得1分,断句在4处及以上不得分。(3分)
俭素A过中B自C以处D身E则F可G以H此格物I所失J或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庙号,“武皇帝”是谥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的意思是嘱托、托付,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D.“种不南走越”中“南”的意思与“开荒南野际”中的“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出现弊病。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14.《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现了曹操纳才的胸怀和气度,这一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众芳歇”表明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16.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 长沙》有什么不同?
五、情景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风指国风,是诗经六义之一,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文学作品中多有对其的引用,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就引用了《郑风》中的“ , ”
(2)在中国诗词中,同一物象可能因作者所寄寓的主观情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文学效果。比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就以“ ”一句通过鱼在水里游得轻快写出了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而同样是对鱼的描写,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则以“ ”一句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3)中国人对月情有独钟,以“月”入诗在高一上学期教材上所学的古诗文中寻常可见,如“ , ”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哪哪”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8.填在文中括号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秋风把一树树核桃叶吹干,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B.秋风把一树树核桃叶吹干,卷起一树树金铃铛
C.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一树树金铃铛
D.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19.下列句子中的“谁”与文中加点的“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方舱撤销了,临出院时,两个老人都哭了,好像谁也离不开谁。
B.谁心里都明白,在漫长的长征途中,这点炒麦意味着什么。
C.亨利上校——那个谁,你出去,我要和上校好好干一杯。
D.昨天你在动物园遇到了谁?他托人给你捎来了一束鲜花。
20.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苏炳添在奥运会中没有摘金夺银,但他的体育精神备受认可,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苏神”。
B.真是“天凉好个秋”!长沙本地就有句这样的谚语:“九月重阳,移火进房。”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章。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将繁星满天的夜空,______①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如果想要走进“天上的街市”,探索更遥远的深空,______②_______。如今,作为航天领域后起之秀的中国,迎来了“天宫”空间站。虽说“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晚了几十年,______③_______。在空间站的建设中,我国可以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并规避风险,同时又可以运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这对我国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无疑是关键性的一步。
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图景:浩瀚的太空中,远远地望去,“天宫”空间站就像是一个人类建在星辰大海中的小岛,在这个“小岛”上,有着郭沫若笔下繁星闪耀的“天上的街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回答该句属于比喻中的哪种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庆假期归来,实验中学打算举行国庆后的第一次升旗仪式,这也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因为你入学以来的优秀表现,你被推荐进行国旗下的演讲。请你为自己准备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C 2.C 3.D
4.①在除数字与校对工作之外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②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写作和资料汇集的标作效率,使得能在短时间内对新闻进行报道。
③可以有效克服主观性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
④可以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⑤会使要素事实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可视化,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5.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还会给人来带来更多地就业机会,它还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社会问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可以使新闻记者跳出新闻写作领域而在其他领域发挥价值”错误。由原文“还可以使具有‘主观性’的新闻记者从繁琐的数字与校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多的个人价值”可知,原文是说可以使新闻记者从繁琐的数字与校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在新闻的其他领域发挥更多的个人价值。
B.“只要……就……”表述绝对。由原文“多重客观因素的干扰以及新闻记者的主观局限性可能也会有损新闻真实”,原文是“可能”有损新闻真实。
D.“必须谨慎发展”错误。由原文“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可知,文本谈到的是人工智能有助于人类的发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因为”以偏概全。由原文“搜集数据、整理资料的过程会消耗大量时间,甚至会使一些时事类新闻错过最佳报道时间”可知,错过时事类新闻的最佳报道时间的原因不只是搜集数据、整理资料。
B.“不可能体现人文情怀与情感温度”错误。由原文“机器写作虽然由于智能化程度的局限性在人文情怀与情感温度方面有所欠缺”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D.“是因为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无意义”错误。由原文“在现阶段,相比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不如关注的是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地去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可知,二者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三段是说科技是把双刃剑。
D.换脸技术既有优点又给我们带来安全隐患。可以作为论据用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其他选项都只有一个角度。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人工智能与新闻写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新闻报道有效克服主观性错误,客观性也更有据可循,同时,还可以使具有“主观性”的新闻记者从繁琐的数字与校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多的个人价值”可知,在除数字与校对工作之外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由原文“人工智能新闻写作系统通过算法编码形成写作模板与程序,能够快速汇聚呈点状分散的信息,并在大数据中准确抓取、组合进行填充,精准分析循环侵用,在秒甚至毫秒的时间单位内创作出相关新闻报道,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写作和资料汇集的标作效率”可知,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写作和资料汇集的标作效率,使得能在短时间内对新闻进行报道。
由原文“它能够数字化、可视化地呈现事物浅层的客观表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可知,可以有效克服主观性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
由原文“新闻记者也可以从云端实时的内容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素材。‘人工智能十’时代的演进必然会推动更多的智能机器融汇到新闻写作中,从而弱化原本以人为主体的新闻写作的情感来源,将人与物的延伸相衔接,赋能记者与媒体,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可知,可以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可知,可以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素材,并且可以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由原文“据与技术的理性主义使构成新闻的各个要素在繁杂的信息洪流中得到了精准分析和高效利用,未来与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AI等技术相结合,将会使要素事实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可视化,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可知,会使要素事实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可视化,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一说到人工智能和新闻写作相结合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材料二第一段说到 “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同时创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所以人工智能也会给人来带来更多地就业机会。第三段说到“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所以人工智能还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由原文“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地去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社会问题。此如,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海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责任该如何界定和追究……这些都是亟须规范和解决的难题”可知,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社会问题。
B 7.C
8.① 使山地回忆的内容更丰富、充实。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女孩子的勤劳能干。③ 使主题更加突出,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9.①直率泼辣(或天真爽朗,心直口快):如在水边与我“拌嘴”,和几次“笑”。
②淳朴善良 (或心思细腻):看到“我”不穿袜子后主动出帮我做“袜子”。
③勤劳能干:提出买织布机,并学会全套手艺。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说法错误,原文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由此可见是“我”主动道歉,不是女孩主动向“我”道歉。后来女孩看见“我”光着脚,没有袜子,了解情况后,就用打算给自己父亲做袜子的布做了一双袜子送给“我”。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哦,香雪》的语言风格“凄婉忧伤”错,而是“清丽明快,富有诗意”。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写“我”对自己打游击到过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事情的回忆,写自己一天早晨到河边砸开冰准备洗脸,被一位在下游洗菜的小姑娘批评不讲卫生,发生了冲突。但是当“我”看到小女孩容貌衣着和她洗的用来做早饭的水沤的杨树叶,“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就主动向小女孩道歉。和小女孩对话,了解小女孩家里情况,女孩家的房子被日本兵烧了两三回。“我”当即表示不管要三年还是五年,一定要打下去,把日本兵打败。女孩看见“我”光着脚,没有袜子,了解情况后,就用打算给自己父亲做袜子的布做了一双袜子送给“我”。让“我”先穿上了袜子。小女孩的父亲打算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我”就每天打早起同女孩的父亲背枣子送到曲阳去。女孩要求等赚了钱给她买张织布机子。半个月后,女孩的父亲给女孩买了张织布机子,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
小说前半部分写“我”和女孩子的之间的摩擦,解除摩擦,女孩为“我”做袜子。然后小说后半部分“我”帮女孩家贩枣,贩枣赚了钱,女孩父亲应女孩要求,给女孩买织布机,使山地回忆的内容更丰富、充实。
女孩要求父亲为自己买张织布机,并且在织布机买来后很快就学会了织布的全套技术,更突出了女孩的勤劳能干。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我”帮助女孩父亲贩卖枣子,“我”是军人,女孩家时农民,“我”作为军人帮农民家贩枣,表现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是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文主要写“我”对自己打游击到过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事情的回忆。回忆中主要突出了一个抗战时期普通的劳动妇女形象,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是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孩,这个女孩在大冷天的早晨来到河边洗菜,“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天气如此寒冷,女孩穿得如此单薄,还是来河边洗菜做饭。由此可知,她是抗战时期山村妇女普通的一员。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的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漱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女孩子在水边与我“拌嘴”的语言描写和几次“笑”表现出她的直率泼辣(或天真爽朗,心直口快)。
还有“我”帮助女孩父亲运输枣子到曲阳去卖,女孩就“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女孩要求贩卖枣子赚了钱买一台织布机给自己,贩卖枣子赚了钱,女孩的父亲就给女孩买了一台织布机,女孩就“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可以得出女孩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从女孩对以“我”为代表的游击队员关于搞个人卫生是不是真卫生所说的话,可以看出女孩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女孩看见“我”光着脚,没有袜子,了解情况后,就用打算给自己父亲做袜子的布做了一双袜子送给“我”。让“我”先穿上了袜子,可以得出女孩淳朴善良,具有美好品格。
女孩只是广大抗战时期普通劳动妇女中一员,女孩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美好品质,正是抗战时期广大劳动妇女普遍具有的,作者从女孩这个普通人物身上挖掘出人性美好的一面,更能引发人们对抗战时期广大劳动妇女所具有美好品质的联想和回味,表达对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普通劳动妇女的赞美之情。
BGI 11.D 12.B
13.(1)众人替毕谌担心,太祖说:“对他的父母孝顺的人,难道不也会对他的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寻求的。”
(2)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
14.①任用有负于自己的人,如毕谌、魏种;②任用降将,如薛洪、缪尚;③选才不避低微之辈。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节俭朴素过分,自己来约束自身是可以的,但用这标准来限制别人,或许就会出现许多失误。
“俭素过中”中,“俭素”是主语,“过中”是谓语,“自”是下句主语,B处断开;
“则可”是“自以处身”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则可”后断开,即G处;
“所失”是“或多”的主语,主语前断开,即I处。
故在BGI三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把黄河以北的地方都托付给他治理。/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C.正确。
D.错误。向南;南方的。句意:只要你魏种向南逃不到越地。/到南方的原野里去开荒。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分析错误,由原文“公嘉之,为之流涕”可知,是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不是毕谌挥泪。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惧”,担心;“亲”,父母;“吾所求也”,判断句,这正是我所寻求的。
(2)“若”,假如;“廉士”,清廉的人;“霸”,称霸。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湛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可知,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但是太祖却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他所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可知,活捉魏种时,曹公又说“只因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就松开他的绳子,仍然重用他。由这两件事可见,敢于任用有负于自己的人,如毕谌、魏种。
②依据材料一第三段“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可知,曹操善于任用降将,薛洪、缪尚率众投降,被封为列侯。
③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可知,曹操希望大家帮助他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自己能够任用他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生擒。众人替毕谌担心,太祖说:“对他的父母孝顺的人,难道不也会对他的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寻求的。”封他为鲁国国相。
建安四年(199)二月,曹公回师昌邑县。张杨的部将杨丑杀死了张杨,眭固又杀死了杨丑,带领他的部队归附袁绍,驻扎在射犬邑。四月,曹军到了黄河岸边,派史涣、曹仁渡过黄河进攻眭固。眭固命令张杨原来的长吏薛洪和河内太守缪尚原地驻防,自己则领兵北行,迎接袁绍,请求援兵,不料却和史涣、曹仁在犬城遭遇。两军交战,曹军大胜,眭固被斩首。曹公就渡过黄河,包围射犬。薛洪、缪尚率众投降,被封为列侯。曹公率军回到敖仓,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的地方都托付给他治理。
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叛乱时,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反叛我。”当听到魏种逃走的消息,曹公愤怒地说:“只要你魏种向南逃不到越地,北逃不到胡地,我一定不会饶恕你!”等到攻下射犬,活捉魏种时,曹公又说:“只因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啊!”就松开他的绳子,仍然重用他。
材料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向曹操提出建议说:“天下的人,才干和品德各不相同,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节俭朴素过分,自己来约束自身是可以的,但用这标准来限制别人,或许就会出现许多失误。如今朝廷上的舆论是官吏中穿新衣服,乘好车的人,就被称为不清廉;而不修饰仪表,穿破旧衣服的人,则被赞为廉洁。致使士大夫故意弄脏自己的衣裳,收藏起车子、服饰;朝廷各部门的高级官员,有的还自己携着饭罐到官府上班。树立榜样以供人仿效,最后采用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使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用它来约束各阶层的人士,勉强施行,必然会疲惫不堪。古人的教化,只是务求通达人情;凡是偏激怪异的行为,则会包藏虚伪。”曹操认为他的见解很好。
建安十五年,春季,曹操下令说:“从前,孟公绰做晋国赵、魏两家贵族的家臣首领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的职务。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使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A
16.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错误。“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结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知,诗人描绘了一副壮阔绚丽的秋景图,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红”“碧”等绚丽色彩的使用,写出了典型意象的特点。可见《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
结合“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可知,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的花儿都凋谢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动的时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时候。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上片先写景,上片就结尾处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知,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结合“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可知,看到这边城的月亮,我梦想回到安陆家中。我对于家乡的思念,就像长长的汾水一样没有尽头,没有一天心里不充满相思之愁。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
17.(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鱼翔浅底 池鱼思故渊
(3)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等
18.D 19.B 20.C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后句中的“它们”承前指代,指的是“核桃叶”,所以此处主语应为“核桃叶”,排除AB;
C项“卷起一树树金铃铛”不合逻辑,实际上“一树树金铃铛”比喻的是核桃叶,排除。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划线句中的“谁”和B项的“谁”都是任指。
A.特指另一个人;
C.单指身边的那个人;
D.特指遇到的那个人。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中“这样的”和C项中“文”的引号用法都表示着重论述或强调。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
D.表示否定或讽刺。
故选C。
①想象为点着街灯的街市 ②那就需要空间站 ③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
明喻
①将太空中的“天宫”空间站比喻成为了大海中的小岛,突出“天宫”空间站在太空中的形态及作用。②投射了作者对“天宫”的深厚感情,使表达形象生动。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前文的将和诗歌的内容题目,应填“想象为点着街灯的街市”。
第二处,前句是“如果想要走进‘天上的街市’,探索更遥远的深空”,横线处可用“那就……”衔接。横线处应表明探索更遥远的深空应该如何,根据后文对空间站的描述可知,探索深空需要空间站,第二空可填“那就需要空间站”。
第三处,前句是“虽说‘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晚了几十年”,后句应用表转折的词语衔接,即“但……”。根据横线后“在空间站的建设中,我国可以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并规避风险,同时又可以运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可知,我国空间站有着自己的优势,横线处可填“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本体、喻体同时存在,且喻词为像,故为明喻。
“‘天宫’空间站”是本体,“一个人类建在星辰大海中的小岛”是喻体。可以结合喻体分析本体特征,“星辰大海中的小岛”写出了“天宫”空间站处在太空中,样子是小小的,但是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结合“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图景”可知,这是人们畅想出来的,可见人们对“天宫”的感情深厚,带有憧憬,表达生动形象。
23.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