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十二章
新课导入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新课导入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新课导入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新课导入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文学常识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Wen xue chang shi
Wen zhang qian xi
Shen ceng li jie
Tuo zhan yan shen
论语十二则
学习目标
孔子及《论语》相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孔子&《论语》
学习语录体散文的语言简练的特点
语言简练
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为学之道
壹
Di yi bu fen
文学常识
孔子生平介绍,相关作品介绍
孔子有关教育理念的了解
论语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前551-前479)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名字由来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
人物生平
30岁前有志于学
30到50做官不成
50到55在鲁从政
55到68周游列国
73岁时因病卒于鲁国
教育理念
教学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儒家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卷;
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学习方法等;
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质朴,是研究孔子的重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字词正音
曾子
zēnɡ
三省吾身
xǐnɡ
传不习乎
chuán
逾矩
yú jǔ
罔
wǎnɡ
曲肱
ɡōnɡ
殆
dài
箪
dān
堪
kān
好之者
hào
焉
yān
如斯夫
fú
笃志
dǔ
论语
lún
愠
yùn
曾
逾矩
肱
笃
罔
殆
箪
堪
夫
焉
省
论
传
好
愠
贰
Di er bu fen
文章浅析
文章对应的注释和翻译
课文的阅读,注意停顿和断句
文章朗读
仔细听朗读,体会每句的意思,注意句子的停顿;
13:53
9月26日 周六下午
论语十二章
有人说”《论语》是孔子写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文段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
这里指孔子
曰
说
时习
按时温习。时,按时
说
同“悦”,愉快
愠
生气,恼怒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
每天
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为人谋
替人谋划事情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
诚信
传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
迷惑,疑惑
天命
上天的意旨
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
顺从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逾
越过
矩
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温习,复习
故
学过的知识
以
介词,凭借
为
做,当
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则
副词,就
罔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疑惑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回
孔子的弟子颜回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能忍受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者
代词,……的人
好
喜好,爱好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译文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
名词用作动词,吃
肱
这里指胳膊
于
介词,对,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行
走路
必
一定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上
河边
逝
往、离去
斯
代词,这,指河水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舍
舍弃、放弃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
指军队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子夏
即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笃
坚定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切
恳切
仁
仁德
叁
Di san bu fen
深层理解
体会文中各种修辞的妙用
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
主要内容: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深层解读
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注意断句)
/
/
/
/
/
/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学习之乐(不断学习,及时温习)
人生之乐(朋友间切磋促进,修身养性)
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讲提升品德修养的方法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注意断句)
/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
/
/
曾子最自己的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第二章的语言有何特点?三个问句可否调整位置?说明原因。
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
三个疑问句,不能调换位置,对象是“他人”,接着是“朋友”,然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他人到自己的顺序,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个顺序,达不到突出曾子高尚情操的效果。
主要内容: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
/
思想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原则融合为一的阶段,此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
/
主要内容: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
/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简单说说“温故”和“知新”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主要内容: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子曰: “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
“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主要内容: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人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主要内容: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主要内容: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孔子这是在告诫弟子不能一味追求富贵,要保持时刻警醒。
/
/
主要内容:讲学习态度,学别人优点,规避别人缺点
子曰: “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
/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者教育别人。一个“择”字,点明学习的关键是在自己有主见的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规避别人的缺点。
/
主要内容: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 昼夜。”
/
/
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
主要内容:坚定地志向非常重要的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
/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的是孔子对于“志”的重视,重视程度从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可以看出,所以说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志”,不要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丢掉它!
主要内容: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子夏曰:“博学 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
/
阐明了“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之间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 “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
/
课文小结
《论语》
十二则
学习方法:
第一、四、五、十二章
学习态度:
第七、九章
个人修养:
第一、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
珍惜时间:
第十章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肆
Di si bu fen
拓展延伸
文言文知识拓展
了解孔子相关的景点、纪念馆
文章的写作特色
文体拓展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修辞拓展
顶真
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好像
似
如
是
……
文言常识拓展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有
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君子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可
今义: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简陋
疏
今义:疏通、疏散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
匹夫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次
三
今义:数词,三
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水
今义:泛指热水和冷水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
动词,了解
知
动词,得到
知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为
介词,替
为
动词,做,当
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乐
形容词,快乐
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乐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而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而
连词,表承接,就
而
博学而笃志
而
连词,表并列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传不习乎
传
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
名词用作动词,吃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句,应为“回也,贤哉”)
省略句
人不知而不愠
(“知”后省略代词“之”,“不愠”前省略代词“我”)
可以为师矣
“以”后省略代词“之”)
成语拓展
不亦乐乎:
现在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于“得”之后做补语
温故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三十而立:
三十岁能有所成就,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三人行,必有我师:
指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箪食瓢饮:
一箪饭,一瓢饮,形容生活清贫
写作特色
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所选十二章,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启发作用。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课文每章都不是很长,但是运用了排比、比喻、反问等一系列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句式多变,以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
随堂练习
《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
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析:A、B、C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选项中的“之”是动词,意为“到”。
课后作业
熟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全文;
课后完成【思考探究】第三题,尝试理解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