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18课 战略大决战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_________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_________
3、毛泽东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____
4、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之后
5、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_________
辽沈战役北平东北三大战役锦州6、______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7、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________
8、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_________
9、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____
10、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____淮海徐州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傅作义穿越时空 让我们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
役的概况。 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要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争经过、作战方针、历史意义方面解说。锦州时间:1948年9月——11月指挥者: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歼敌人数:47万余人意义:东北全境解放猛虎掏心陈官庄双堆集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北平和平解放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地点:华北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3、平津战役合作探究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有利条件有哪些?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③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合作探究(1)说一说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如何?
(2)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什么事件?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战略大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点? 淮海战役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战役?它发动的军事基础是什么?钟山指什么地方?列举在这里建立的政权。
4、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打败了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战役?作者是谁?
(2)“钟山”指代什么地方?“大江”指那条江?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借用了中国古代史的那一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此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1949.10.1.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只得呆在台湾远眺大陆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1)蒋介石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发动的内战是非正义战争;共产党为了使中国走上民主、和平、统一的道路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
2)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决策英明;国民党指挥不当,决策失误;4)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士气高昂;国民党军队无心作战,士气低落。 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