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4.2《植树的牧羊人》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4.2《植树的牧羊人》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5:46:32

内容文字预览

(共38张PPT)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你会种树吗?
这谁不会啊,挖个坑将树苗扶正放进去埋上土踩实,然后浇点水就OK啦!
那你试过在沙漠里种树吗?
沙漠太干了种不了树的!
那可不见得,法国就有一位老人通过种树,将沙漠变成了绿洲
是谁?怎么做到的?
- MU YANG REN -
- ZHI SHU DE-
作者|让.乔诺
Learning goals
学习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习写作手法
仔细阅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致敬奉献精神
品析文章,向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致敬
01
02
03
学习目标
目录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01
02
03
04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常识积累
有关写作背景的介绍
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介绍和相关作品的拓展
和字词的识记
他是法国著名的作家
电影编剧
出生于马诺斯克市
曾参加过一战
作品很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步兵
但是他热爱和平
他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长得很帅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让.乔诺
(Jean Giono)
(1895~1970)
法国小说家、编剧,被称为“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15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克,1935年投入反军国主义的斗争。
一战以后,鉴于空前惨重的伤亡,欧洲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对战争的和平运动,爱国主义因此成为批判的对象。”
让.乔诺是谁?
让.乔诺是谁?
《人世之歌》
《强力友人》
《面包师的老婆》
《植树的牧羊人》
《追捕》
《收获》
《庞神三部曲》
《安吉儿》
《屋顶上的轻骑兵》
让.乔诺主要作品
让.乔诺主要作品
《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追捕》、《面包师的老婆》、《收获》、《安吉儿》
《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等拍成影视作品广为流传。
字词正音
慷慨
慷慨
kāng
kǎi
薰衣草
xūn

坍塌
坍塌
tān

山毛榉


帐篷
帐篷
zhàng
peng
乍看
zhà

呼啸
呼啸

xiào
薄荷


识词释义
坍塌:
建筑物或者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溜达:
散步,闲走。
琢磨:
思索,考虑。
刨根问底:
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沉默寡言:
深沉而少言语。
酬劳:
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文章浅析
对应文章音频朗读
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
段落层次,文章结构和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初步分析
识词释义
仔细听朗读,总结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尝试将这个故事复述一下
14:25
10月17日 周六下午
植树的牧羊人——Jean Reno
第一段:(1)
赞美牧羊人的品质。
第二段:(2-12)
第一次见牧羊人
第三段:(13-17)
第二次见牧羊人
第四段:(18-21)
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
叙述
评价
概括说明人物形象
点题
一见牧羊人
选橡子,种橡树
二见牧羊人
出现溪水,满是树木
三见牧羊人
生机勃勃
牧羊人的功业体现人的力量的伟大
坚持不懈,不图回报




读课文,分别概括一下作者三次见到牧羊人的情景:
第一次
废弃的村庄、干旱的土地和杂草
第二次
看到三块橡树林、出现了溪水
飘香的微风,孩子们的欢笑声
第二次
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追捕》、《面包师的老婆》、《收获》、《安吉儿》
除了上面几点 还有哪些?
沉默寡言
勤劳朴实
认真踏实
生活积极
平和
自信
难得的好人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深层理解
故事内容的深层理解
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
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探究
其他细节探究
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高度概括了“牧羊人”的形象,引出后续的情节;
最后一段则是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手法,同时与第一段呼应,起到了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牧羊人”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文章第2段大篇幅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描写阿尔卑斯山的恶劣环境,无边无际的荒原、废弃的村庄、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等等;这些荒凉的景色描写同时也为后文的生机勃勃,富饶,滋润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突出“牧羊人”的壮举。
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会说一开始以为牧羊人是“一棵枯树”?
其一是作者在阿尔卑斯山荒原上连续几天没有发现一个人,所以一开始把牧羊人当作“一棵枯树”;
其二是作者有意这样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和偏僻。
第5段的描写侧重于哪些方面,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侧重于对牧羊人居住环境的描写,与周围荒凉破败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充满生活气息;
这样写能让读者感觉到牧羊人生活的井井有条,也能感受到牧羊人做事的认真。
第9段中,“我”为什么要“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因为牧羊人细致地挑选橡子,令“我”感到很好奇,“我”“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再加上牧羊人出发前浸泡橡子、不拿木棍而拿铁棍等一系列不寻常的动作,更加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决定“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以便更细致地观察牧羊人。
第10段中,“我问他,……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此句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牧羊人怎样的特点?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牧羊人种树的土地不是自己的,他甚至连土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都不知道,这说明他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不慕名利的人。
第11段中,“三年来,……长大成树”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的内容补充交代了牧羊人开始种树的时间以及种树收到的成效;插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也使行文波澜起伏。


丰富写作材料,使情节更加完整;





插叙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起波澜;
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第13段中说:“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害的战争的厌恶;
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气这一做法的赞美。
具体说说,第19段中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风的描写,说明这个地方自从有了树以后,自然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这一改变,源于牧羊人辛勤而持之以恒的付出——种树,从侧面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第20段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其目的是什么?
此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上文描写的荒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艾力泽·布菲老人植树的伟大力量,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地里冒出了泉水
人们幸福、舒适地生活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Z H I S H U D E M U Y A N G R E N
深层理解
故事内容的深层理解
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
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探究
其他细节探究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男主女主、男配女配
小说三要素
环境、背景
环境
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情节
运用对比,主题鲜明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这点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描写上。1913年“我”看到的阿尔卑斯山地一片荒芜,那里到处是荒地,村庄变成了废墟,泉水干涸,风猛烈而干燥,除了牧羊人再也见不到一个人影;而到了1945年,那里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地里又冒出了泉水在路上能见到许多健康的男女,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荒芜和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了作品的主题。




对牧羊人的正面描写,主要集中在与牧羊人第次见面这一部分。作者写牧羊人的房子、衣着,写牧羊人挑选橡子、种橡子,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这些细致的描摹刻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细节描写,形象生动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牧羊人的故事。“我”只是个旅人、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绿洲的过程。本文中,“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牧羊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由此,牧羊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艾力泽·布菲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其理想的小说人物;
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已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也是作者的信念。
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文章蕴含了作者哪些创作初衷?
牧羊人凭一人的努力就可以把荒山变成绿洲,如果每个人都去种几棵树,世界就会变得绿油油的。那些可怕的自然灾害也会减少,人们会活得更健康、更舒适
牧羊人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种树,最终改变了一方水土。因此,任何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只要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可能实现
当我们无力改变别人时,可以选择改变自己。就如牧羊人,他面对所处的环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糟糕的世界。或许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只要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做就将会改变周围的一切。
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任意三个比喻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妙在哪里?
想一想,在你周围有没有“牧羊人”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说说你对他/她的了解?
课后作业
Jean
Giono
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
——让.乔诺《面包师的老婆》
一个是我的耐心
另一个就是我的双手
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