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6.1《皇帝的新装》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6.1《皇帝的新装》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5:46:32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作者:安徒生
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积累生字词;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写作方法。
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品格。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1835年起开始写童话。
代表作品:《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等。
About Works
作品特点: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他的作品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愚蠢的统治阶级和剥削者。
1、受封建势力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剥削。
2、生活极为贫困。
vs
丹麦
劳动人民
统治阶级
目的

穷奢极欲
挥霍无度
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阶层的丑恶行径,并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1837年
皇帝的新装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家具、玩具等以生命,给它们注入思想感情,将它们人格化。
炫耀
妥当
呈报
钦差
xuàn
tuǒ
chéng
qīn
陛下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赐给
勋章
御聘
hài


jué
xūn
pìn
称职
chèn

(jī)
(qǐ)
滑稽
稽首

(jì)
(xì)
系鞋带
关系

(piàо)
(piǎо)
滑稽
漂白
(piāо)
漂流

(chēnɡ)
(chèn)
自称
称职
炫耀:
夸耀。
称职:
不可救药:
妥当:
理智:
呈报:
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稳妥适当。
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用公文报告上级。
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钦差大臣: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
圈定:
华丽:
精致:
随声附和:
御聘:
用画圈的方式确定(人选、范围等)。
精巧细致。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皇帝请的(人)。
美丽而有光彩。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
19:23
11月17日 周二下午
2、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1)故事的引子——皇帝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
(2~4):故事的开端——骗子开始做新装。
第三部分:
(5~23):故事情节的发展——君臣看新装。
第一层(5~14):
写老大臣看布料
第二层(15~18):
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
第三层(19~23):
写皇帝亲自看布料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
第四部分:
(24~33):故事的高潮——皇帝“穿”装游行。
第五部分:
(34~37):故事的结局——小孩子揭穿新装骗局。
1)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夸张。
从多方面把皇帝酷爱新装的癖好写到极致,突出了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同时又为下文骗子行骗得逞做铺垫。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内容上:
骗子揣摩透了包括皇帝、官员在内的人们的虚伪心理,他们正是抓住这些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新装”这一心理行骗的,体现了骗子的狡猾。
结构上:
布的这一特性是贯串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
1)理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心理描写。
皇帝想凭借衣服来辨别臣民是聪明还是愚蠢和是否称职,表现了皇帝的愚蠢无知。而正是皇帝这种愚蠢的想法,才导致了下文中骗子的骗术得逞,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找出第⑤段中表现皇帝心理变化的词语,并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皇帝由心虚到强作镇静的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把皇帝骄横、心虛、愚蠢、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的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需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2)在文中找出文章是怎样刻画老大臣看布料的?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心理描写
表现出老大臣从惊恐到故作镇定的内心变化,体现了他虚伪、自私、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两个“绝不能”也与前文的“称职”、“诚实”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了讽刺的效果。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老大臣假装看布并极力称赞根本看不见的布料,揭示了他生怕别人认为他愚蠢或不称职的惶恐心理,生动地展现了老大臣愚蠢、虚伪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
3)老大臣的这种做法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老大臣向皇帝撒谎,实际上扮演了骗子帮凶的角色,对骗局的进一步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连用四个“多么”写众人对新衣得齐口夸赞,生动有力地刻画出众人阿谀奉承、自欺欺人得性格特点,也从侧面烘托了皇帝得昏庸、愚蠢。
1)这里写众人对新衣得齐口夸赞,有何作用?
2)街上得人们对新装的夸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们对新装一致得夸赞,一方面揭示了人们不敢说真话,害怕别人笑话自己愚蠢得自私心理;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社会上充塞着虚伪,人们得心灵受到了虚伪的侵蚀。
1)为什么那么多大人不敢说出真相而一个小孩子却敢说出来呢?
老大臣、诚实得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职务;老百姓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小孩子单纯,心里没有任何顾虑和杂念,所以敢说真话。
2)思考老百姓为什么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又敢说真话了。
老百姓开始是怕触犯皇帝,又怕被别人认为不称职或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但是老百姓的顾虑远没有官员那么严重,他们没有官职,也不怕被罢免,因而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
3、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皇帝
骗子
孩子
大臣
昏庸无能
爱慕虚荣
愚蠢而狡猾
狡猾
伪善
纯洁
天真
无所顾忌
虚伪愚昧
阿谀奉承
4、简单概括下文章的故事情节?

骗子
皇帝
孩子
官员和大臣
百姓





1、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和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
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
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
2、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全文围绕“新装”的特性,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游行,揭新装骗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是一种极端夸张的手法。
a.从整体构思上:
骗子设计的骗局,皇帝及众官员乃至百姓们的上当受骗,最后上演的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本身就体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b.从局部上:
c.骗子大胆而夸张的骗局:
他们如何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如何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如何用大剪刀在空中裁剪……这些都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作者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生动地描绘了幅群丑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③多方面展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文中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多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写老大臣查看织布进度,写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却什么也看不见,然而,他一点儿也不怀疑两个骗子,而是怀疑自己:“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于是老大臣“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装出副欣赏的样子称赞布料“真是美妙极了”。
这样,就把一个愚蠢、虚伪而又狡猾的廷臣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游行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和大臣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
1、文中第⑤~ 段写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的情形,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作用?
内容上:
安排两位官员先后去看布料,强化了皇帝渴望得到新装的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现了皇帝的虚荣、愚蠢;两位官员看布料的表现,揭示了官员的虚伪、自私,也从侧面讽刺了皇帝不能量才用人的昏庸无能。
结构上:
两位官员看布料并向皇帝撒谎的情节,直接推动了骗局的进一步扩展,为下文的游行大典做好铺垫。
分析具体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切入。
内容上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
结构上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悬念
作为线索,贯串全文
2、文章开头一段用夸张的手法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不仅让我们对皇帝的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请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个你见过的场景吧(100字左右)
1、学了这篇童话后你有什么感悟?写一写。
2、把这堂课所学编成话剧并表演,小组之间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