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对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被瓜分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希望?怎么办?出路?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七课 戊戌变法1、知道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史实。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目标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上书背景公车上书知识小结公
车
上
书直接原因时 间主要内容结 果重要影响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 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①不甘作亡国之君;
②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三)“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
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
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称“戊戌变法”。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支持他的珍妃 慈禧幽禁中光绪帝之处中南海瀛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改革失败戊戌政变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维新变法的失败: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已日渐腐朽没落,但对于维新变法而言仍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量。 主观原因:
1、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
2、维新派自身实力不足,又把维新变法看得过于简单,以为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能实现;
3、光绪帝和维新派斗争经验不足,变法的实施较为仓促,政令颁出操之过急;
4、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5、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封建守旧势力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探究活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百日维新”知识小结百
日
维
新时 间性 质内 容意 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军事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
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换我了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D.戊戌政变
2.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AD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 光绪帝宣布变法
C. 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 又称“百日维新”A4、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袁世凯的出卖
B.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B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A6、“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