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16:47:22

文档简介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探究,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探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关注温室效应。 3.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4.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5.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1.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产生:碳的不充分燃烧;煤气泄漏;燃料的不充分燃烧。
(2)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牢固结合使血液失去了___________能力,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3)预防:保持良好的___________和有效的排气。
【答案】血红蛋白 输氧 通风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色、味、态(通常状况下)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二氧化碳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低温的条件下,会变成______色固体,俗称______,是一种常用的______。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不能供给呼吸
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之前,应先进行______来保证安全。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然后将所得溶液加热又能观察到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性质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的密度大 能溶于水 白 干冰 制冷剂 支持燃烧 灯火试验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3.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
【答案】
知识点1 二氧化碳
1. 自然界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①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次要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等。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光合作用、水体溶解等。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常温下是气体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2)实验探究
①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也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高于瓶内气压,所以变瘪了。
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二氧化碳与水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CO2↑+H2O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反应如下:
Ca(OH)2+CO2=CaCO3↓+H2O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1)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小花,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小花变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Ⅱ.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Ⅲ.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Ⅳ.小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将Ⅳ中小花取出烘干,发现小花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3)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显酸性。
②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 二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温室效应)的影响
(1)对人体: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过高可能会使人窒息死亡。如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深井时,先要做灯火实验,若火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能进入。
(2)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②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CH4)、臭氧(O3)、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③温室效应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
a.引起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
b.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c.引起暴雨、洪水等;
d.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
防治
a.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等。
5. 二氧化碳的用途
性质 用途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制碳酸饮料
可用二氧化碳、水、氯化钠等生成纯碱(碳酸钠) 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典型例题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环如图所示,在X过程中关于氧气的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
B.在燃烧中作燃料
C.支持化石燃料的燃烧
D.在食物的腐烂中作氧化剂
【答案】B
【解析】
X过程中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例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A.氧气能供给呼吸,X过程中氧气可以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
B.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在燃烧中作燃料;
C.氧气能支持燃烧,X过程中氧气可以支持化石燃料的燃烧;
D.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在食物的腐烂中作氧化剂。
【方法与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
知识点2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常温下是气体 无味 比空气密度略小 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发生如下反应:
2CO+O2 2CO2
(2)还原性(一氧化碳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CO+CuOCu+CO2
Fe2O3+3CO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步骤:
①实验前,先检验CO的纯度;
②先通入CO,排尽空气,点燃酒精灯(前一个加热、后一个点燃尾气);
③等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装置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特别注意
像CO等有毒气体,进行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
(3)毒性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使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3.一氧化碳的用途
(1)作燃料(可燃性);
(2)用于冶炼金属(还原性)。
典型例题2: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 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
C. 右图装置不够完备 D. 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一氧化碳可以把氧化铜还原为铜,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氧化铜表现了氧化性,故B符合题意;
C.上图装置不够完备,一氧化碳有毒,应有尾气处理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
D.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不是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A试管中减轻的是氧元素的质量,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方法与技巧】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会导致动物或人类死亡,前者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使生物窒息而死,后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使生物中毒而死。
③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H2+CuOCu+H2O CO+CuOCu+CO2 )
知识点3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1.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CO与CO2的性质差别很大,鉴别方法很多。
鉴别方法 现象与结论 依据的原理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内 木条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点燃的是CO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
②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使溶液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不能 Ca(OH)2+CO2=CaCO3↓+H2O
③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使溶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色的是CO CO2能与水反应,CO不能 H2O +CO2=H2CO3
④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 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不变色的是CO2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 CO+ CuOCu + CO2
⑤向装满两瓶气体的塑料瓶中倒入小半瓶水 瓶子变瘪的是CO2,不变瘪的是CO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2. 物质的除杂也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不过还要注意不能混入新的杂质。(括号能是杂质)
除杂方法 依据原理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 CO+ CuOCu + CO2
CO(C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O2能与NaOH反应;CO不能 2NaOH+CO2=Na2CO3+H2O
通过灼热的碳 高温下CO2能与C反应;CO不能 C+CO22CO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去CO2中的CO时不能用燃烧法。
典型例题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 )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
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D
【解析】
A.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选项错误;
B.混合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后,二氧化碳会与炭生成一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物质,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混合气通过水后,会将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物质,选项错误;
D.混合气通过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最后就只剩下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故选D
1.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碱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A叙述错误;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B叙述正确;
C.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空气密度大,故C叙述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2.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3.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答案】D
【解析】A.石灰水显碱性,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B.水显中性,遇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C.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显酸性,遇紫色石蕊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4.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选C。
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C说法正确;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探究,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探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关注温室效应。 3.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4.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5.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1.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产生:碳的不充分燃烧;煤气泄漏;燃料的不充分燃烧。
(2)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牢固结合使血液失去了___________能力,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3)预防:保持良好的___________和有效的排气。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色、味、态(通常状况下)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二氧化碳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低温的条件下,会变成______色固体,俗称______,是一种常用的______。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不能供给呼吸
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之前,应先进行______来保证安全。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然后将所得溶液加热又能观察到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性质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
知识点1 二氧化碳
1. 自然界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①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次要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等。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光合作用、水体溶解等。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常温下是气体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2)实验探究
①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也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高于瓶内气压,所以变瘪了。
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二氧化碳与水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CO2↑+H2O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反应如下:
Ca(OH)2+CO2=CaCO3↓+H2O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1)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小花,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小花变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Ⅱ.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Ⅲ.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Ⅳ.小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将Ⅳ中小花取出烘干,发现小花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3)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显酸性。
②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 二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温室效应)的影响
(1)对人体: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过高可能会使人窒息死亡。如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深井时,先要做灯火实验,若火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能进入。
(2)对环境影响——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②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CH4)、臭氧(O3)、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③温室效应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
a.引起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
b.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c.引起暴雨、洪水等;
d.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
防治
a.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等。
5. 二氧化碳的用途
性质 用途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制碳酸饮料
可用二氧化碳、水、氯化钠等生成纯碱(碳酸钠) 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典型例题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环如图所示,在X过程中关于氧气的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
B.在燃烧中作燃料
C.支持化石燃料的燃烧
D.在食物的腐烂中作氧化剂
知识点2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常温下是气体 无味 比空气密度略小 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发生如下反应:
2CO+O2 2CO2
(2)还原性(一氧化碳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CO+CuOCu+CO2
Fe2O3+3CO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步骤:
①实验前,先检验CO的纯度;
②先通入CO,排尽空气,点燃酒精灯(前一个加热、后一个点燃尾气);
③等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装置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特别注意
像CO等有毒气体,进行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
(3)毒性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使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3.一氧化碳的用途
(1)作燃料(可燃性);
(2)用于冶炼金属(还原性)。
典型例题2: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 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
C. 右图装置不够完备 D. 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
知识点3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1.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CO与CO2的性质差别很大,鉴别方法很多。
鉴别方法 现象与结论 依据的原理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内 木条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点燃的是CO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
②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使溶液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不能 Ca(OH)2+CO2=CaCO3↓+H2O
③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使溶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色的是CO CO2能与水反应,CO不能 H2O +CO2=H2CO3
④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 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不变色的是CO2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 CO+ CuOCu + CO2
⑤向装满两瓶气体的塑料瓶中倒入小半瓶水 瓶子变瘪的是CO2,不变瘪的是CO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2. 物质的除杂也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不过还要注意不能混入新的杂质。(括号能是杂质)
除杂方法 依据原理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 CO+ CuOCu + CO2
CO(C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O2能与NaOH反应;CO不能 2NaOH+CO2=Na2CO3+H2O
通过灼热的碳 高温下CO2能与C反应;CO不能 C+CO22CO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去CO2中的CO时不能用燃烧法。
典型例题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操作中能达到目的是( )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
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碱溶液反应
2.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3.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4.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