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7.1 燃烧和灭火(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7.1 燃烧和灭火(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16:49:36

文档简介

7.1燃烧和灭火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消防意识及应对火灾的措施,提高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意识。 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3.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4.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1.燃烧
(1)燃烧:可燃物跟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
(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______。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
【答案】氧气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浓度 接触面积
2.爆炸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的燃烧,就会在______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______而引起爆炸。
(2)发生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______形成混合气体。
②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
③达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______。因此注意______、严禁______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爆炸事故发生。
【答案】急剧 短时间内 迅速膨胀 空气 爆炸极限 通风 烟火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______的条件,使______停止。
(2)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必备之一。
【答案】燃烧 燃烧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答案】湿抹布扑灭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升温至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关闭阀门 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1.燃烧
(1)概念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概念解读
①这里的燃烧是狭义的观念。广义的燃烧是指所有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②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就会发光、放热,但是这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
2.物质的着火点
一般指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之为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常见的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3.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4.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在500 mL烧杯中加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放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Ⅱ.水中的白磷燃烧。
实验分析:
①Ⅰ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和氧气或空气接触,但白磷的着火点低,热水使其达到了着火点,所以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和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②Ⅱ中,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在热水中达到了着火点,且和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
(3)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缺一不可。
规律小结:
(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温度一样、且都与氧气接触,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Ⅰ和Ⅱ水中的白磷温度一样,且都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通入氧气的燃烧,未通氧气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说明燃烧的物质是可燃物。
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得出了燃烧的三大条件。
典型例题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答案】D
【解析】
A.铜块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D.此条件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块上的红磷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方法与技巧】
1.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
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
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3.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1.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三大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三类方法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
2.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
别放在两只烧杯中;然后向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蜡烛逐渐熄灭。
Ⅱ.蜡烛继续燃烧。
Ⅲ.加入试剂后,蜡烛熄灭。
实验分析:
Ⅰ.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Ⅱ.蜡烛继续燃烧是因为蜡烛和氧气接触。
Ⅲ.加入试剂后,反应生成了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隔绝和氧气或空气的接触,所以蜡烛熄灭。
3.常见的灭火方法
(1)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或空气。
(2)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冒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
(3)酒精洒在桌子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森林火灾,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5)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灭火器类型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用来扑灭一般失火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以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如汽油、柴油等以及木柴引起的失火
5.火灾自救
遭遇火灾要保持冷静,火势不大,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灭火;当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墙壁逃离火灾现场,并寻找机会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典型例题2: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B
【解析】
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
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方法与技巧】
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1)发现火灾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如火势不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知识点3 易燃、易爆及安全常识
1.爆炸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起爆炸。
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内燃烧而引起爆炸;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露,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急剧地燃烧,很可能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粉尘爆炸实验
(1)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在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瓶盖盖住灌。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灌,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现象:发生爆炸,塑料盖被炸飞。
分析: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3.常见的易燃物
常见的易燃物有固体:硫、磷、面粉、棉絮、木炭等;液体有:酒精、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气体有: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4.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5.在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物不能和其他物质混合存放、应隔离储存;不能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2)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应贴好图标及注意事项,以便及时提醒人们。
(3)在搬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拿、轻放,切勿撞击,以免发生意外。
典型例题3: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B
【解析】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引起爆炸,正确;
B.酒精具有可燃性,在有明火的区域内严禁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正确;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可燃物浓度,正确。故选B。
【方法与技巧】
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
(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1.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B
【解析】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
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2.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B。
3.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答案】C
【解析】A.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可用湿抹布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
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是利用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
D.森林着火可开辟隔离带来灭火,这是采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说法正确。
故选:C。
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由图示装置可知,铜块上的白磷能接触到氧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故A正确;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达到了燃烧的条件,白磷会燃烧,故B正确;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故C正确;
D.由于水的沸点是100℃,升高水的温度,也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不会燃烧,故D错误。
故选:D。7.1燃烧和灭火 讲义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消防意识及应对火灾的措施,提高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意识。 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3.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4.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1.燃烧
(1)燃烧:可燃物跟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
(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______。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
2.爆炸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的燃烧,就会在______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______而引起爆炸。
(2)发生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______形成混合气体。
②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
③达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______。因此注意______、严禁______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爆炸事故发生。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______的条件,使______停止。
(2)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必备之一。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___。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1.燃烧
(1)概念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概念解读
①这里的燃烧是狭义的观念。广义的燃烧是指所有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②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就会发光、放热,但是这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
2.物质的着火点
一般指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之为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常见的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3.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4.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在500 mL烧杯中加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放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Ⅱ.水中的白磷燃烧。
实验分析:
①Ⅰ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和氧气或空气接触,但白磷的着火点低,热水使其达到了着火点,所以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和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②Ⅱ中,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在热水中达到了着火点,且和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
(3)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缺一不可。
规律小结:
(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温度一样、且都与氧气接触,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Ⅰ和Ⅱ水中的白磷温度一样,且都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通入氧气的燃烧,未通氧气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说明燃烧的物质是可燃物。
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得出了燃烧的三大条件。
典型例题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1.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三大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三类方法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
2.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
别放在两只烧杯中;然后向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蜡烛逐渐熄灭。
Ⅱ.蜡烛继续燃烧。
Ⅲ.加入试剂后,蜡烛熄灭。
实验分析:
Ⅰ.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Ⅱ.蜡烛继续燃烧是因为蜡烛和氧气接触。
Ⅲ.加入试剂后,反应生成了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隔绝和氧气或空气的接触,所以蜡烛熄灭。
3.常见的灭火方法
(1)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或空气。
(2)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冒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
(3)酒精洒在桌子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森林火灾,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5)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灭火器类型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用来扑灭一般失火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以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如汽油、柴油等以及木柴引起的失火
5.火灾自救
遭遇火灾要保持冷静,火势不大,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灭火;当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墙壁逃离火灾现场,并寻找机会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典型例题2: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知识点3 易燃、易爆及安全常识
1.爆炸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起爆炸。
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内燃烧而引起爆炸;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露,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急剧地燃烧,很可能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粉尘爆炸实验
(1)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在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瓶盖盖住灌。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灌,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现象:发生爆炸,塑料盖被炸飞。
分析: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3.常见的易燃物
常见的易燃物有固体:硫、磷、面粉、棉絮、木炭等;液体有:酒精、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气体有: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4.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5.在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物不能和其他物质混合存放、应隔离储存;不能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2)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应贴好图标及注意事项,以便及时提醒人们。
(3)在搬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拿、轻放,切勿撞击,以免发生意外。
典型例题3: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2.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3.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