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星 期 一 记 叙 精 练
星 期 二 文 言 拓 展
星 期 三 小 说 博 览
星 期 四 散 文 品 悟
星 期 五 名 著 导 学
星 期 一 记 叙 精 练
我们唯一的一次旅行
陈思呈
①妈妈得了癌症之后,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到一个以山清水秀空气优良而闻名世界的村庄——巴马去住一段时间。
②我知道她有这样的愿望。但是每当提及成行的可能性,妈妈就提到了现实上的不便利,比如说,要带的药很多,她晕车,而我们也不便请假,等等。于是这个愿望便一直被搁浅。其实妈妈拖着没有成行的原因,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她一生都没有理直气壮地提出一个“为自己”的愿望。
③直到妈妈沉疴愈重,几乎连走路都非常艰难的时候,她反而强烈地提出,想到巴马去。
④那个时候肯定来不及了。她已经病得连走路都喘,下楼都需要坐轮椅了。
⑤我后来猜测,去空气清新的巴马,也许是我妈能想出来的、求生的最后一招。可是,这太晚了。
⑥其实她一生都想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但前些年,我们总觉得:总会有一天,也许有一天,将来有一天,必然有一天……到了那时候,再说。
⑦那一场我妈在健康的时候应该进行的旅行,从没有实现过。前面我写过,我知道,唯有来自脐带两端的母女二人,唯有这么一份充满互相折磨、争吵的情感,是我能在人世上感知和付出的最深的感情。但是就算如此,我对她,也只能这样。
⑧人们常说,人类的爱都是向下的,没有人会爱自己的母亲像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不是人性中悲哀的真相
⑨妈妈化疗的时候为了增强免疫力而开了一些补药,她总是问那个医生,这样的药,她那个“血气不足”的女儿是否适用,令医生啼笑皆非。最后病重时,妹妹给她买了台吸氧机,那台吸氧机令她有了两夜良好的睡眠,第三天她见到我,竟然提出让我也戴着这台吸氧机去睡觉。
⑩我上大学时,有次妈妈来学校看我,我和她住在学校的旅馆里,挤在一张床上。那晚我突然患上急性肠胃炎,手脚冰凉,上吐下泻。我妈雷厉风行地冲出去,给我买回来一堆药,当她发现我手脚冰冷,便毫不犹豫地把我的双脚抱在她怀里。……我想到这件往事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样抱过我妈,即使她病得那么重,而我只是肠胃炎。
(选自《意林》2018年第8期,有删改)
【链接材料】
名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典故: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得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人名),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 ”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远,却因利益去辅佐骄奢的君王,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小事和他绝交,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地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说:“同学们应引以为戒,经历过这件事,足以让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
①妈妈得了癌症之后,想去巴马去住一段时间,却一直没有带她去;②和妈妈有过争吵,有时甚至是互相折磨;③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肠胃炎,妈妈紧紧抱着“我”冰冷的手脚,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抱过妈妈;④妈妈一生都想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但那一场在妈妈健康时就应该进行的旅行,一直没有实现。
“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为“我”买药时不顾一切、雷厉风行的情态,表现出母亲知道“我”生病时的急切心情以及伟大无私的母爱。
(2)天地间充满巨大的宁静,我心里被不明所以的情感所鼓胀,仿佛轻轻一挤,就汁液淋漓。(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夜的宁静,写出“我”和母亲离家出走时孤独无助、痛苦迷茫以及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复杂感情。
3.根据【链接材料】,你认为孔子在教导他的学生时应该怎样做 读完这篇文章和【链接材料】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引以为戒,及时孝顺父母,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改变远大的志向;不要因为小事而失去朋友。
我感触最深的是要孝顺父母、善待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他们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
星 期 二 文 言 拓 展
咏雪(二)
【甲】《咏雪》
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急
……的样子
大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公大笑乐”一句写得耐人寻味,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
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
【乙】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⑥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眠觉:睡醒了。③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⑤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⑥造:到、至。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6.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7.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的“柳絮”和“撒盐”,你认为哪一个比喻更好 为什么
示例:我认为“柳絮”的比喻更好,好在有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2)甲、乙两文都写了大雪,各有什么作用
甲、乙两文写雪都是为了交代背景。其中甲文写雪,是为了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为下文写谢家子女即景咏雪做铺垫,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才智和文学才华;乙文写雪,为下文雪夜访戴做铺垫,衬托出王子猷潇洒自适、任诞放浪、不拘形迹的真性情。
星 期 三 小 说 博 览
山①在那儿(2022·永康市一模)
刘慈欣
冯帆②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③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型飞船④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45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
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13公里左右,爬坡不比平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的已经落下了帆的救生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 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使得斜坡面方向的重力逐渐减小,这种重力的渐减抵消了坡度,使得重力对水坡上的物体并不产生使其下滑的重力分量。
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
随着风力的增长,水坡上开始出现排浪。【A】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B】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20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
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入水前的最后一口气,也支撑不到自己浮上水面,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冯帆乘着上升的气泡升上天空,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有删改)
【注释】①山:外星飞船入侵地球,拉起海水形成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②冯帆:海洋地质工程师。③蓝水号:即“蓝水号”考察船,冯帆的海上工作地。④巨型飞船:外星人的飞船。
① ② _
③ ④ _
惧怕而恐慌
根据发现,继续上游
停止游动,观察周围
1.了解人物,需先了解他的经历。请完成冯帆挑战活动的思维导图。
不后悔
2.理解人物,需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以文学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刘慈欣
篇目 《带上她的眼睛》 《海底两万里》 《山在那儿》
科学性 示例:“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 ① ②
文学性 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③ 善于渲染自然伟力
示例:小姑娘对花草溪水微风的激动不已为下文她困在地心的谜底的揭开做了铺垫,表现了小女孩乐观的精神。 示例: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刚毅坚强、镇定沉着、乐观自信、崇尚自由独立的英雄形象。 (从文中画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小说的文学性。)
④
① 示例:鹦鹉螺号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合金再转化成电,储存在电池里。
② 示例: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出现了低重力状态。
③ 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④ 示例一:A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坡上的排浪现象,神奇而美妙,暗示在自然伟力作用下登山是一件愉悦自在的事。
示例二:B句中“接”“抛”“传递”等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冯帆在低重力下的海浪中下落上升的情景,既温柔又有力,表现出在自然伟力作用下登山者的轻快和自由。
3.与众不同的挑战对象——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让冯帆的挑战更具价值。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山”的含义。
【链接材料】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登山是智慧生命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 (选自刘慈欣《山》)
“山”指冯帆攀登的“水山”或珠穆朗玛峰,也指冯帆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指冯帆重启的登顶梦想——挑战自己,完成未尽的登山心愿。从链接材料可知,“山”还指所有智慧生命对更高更远的目标的追求,想要去探索和挑战的未知领域。
4.小说刻画的冯帆是一个“登山者”,更是一个“前行者”,他的精神激励着你我。请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影响力,撰写一份推荐冯帆为“最具挑战精神人物”的推荐词。
示例:冯帆开了登水山的先河,明知前路艰险充满未知,依然积极乐观、信念坚定、敢于拼搏;面对困境,他判断准确、冷静沉着,最终突破极限,探索出新道路。冯帆身上这种超越自我、探索未知又极具智慧的挑战精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指引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前行,激励我们去创造人生更多的可能。
星 期 四 散 文 品 悟
芦苇花的精魂(2022·泰安)
扶云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 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 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像母亲般朴素与柔细,永远让人感到亲切和慈祥;诠释了“空即富有”的哲理;表现出在爱中去爱人的人性甜美;展现出生命的抗争精神。
2.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 请简要分析。
把芦苇花与秋菊作对比,突出芦苇花的朴素和柔细,点明了芦苇花带给作者亲切感觉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
3.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
张定宇与罕见的病魔进行抗争,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而初春挺立的芦苇花所展现的是其对生命的最后抗争,两者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4.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
芦苇的腹中是空洞的,却怕天太空寂,捧出自己的花来陪伴天,它的爱是深厚的,因此它的精神是富有的。正如社会中的一些人,虽然身份卑微、物质贫乏,或身处逆境,却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精神无比富有。
星 期 五 名 著 导 学
《朝花夕拾》(二)
①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②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③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
④……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⑤“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⑥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⑦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
⑧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⑨“哦哦,你是范爱农!”
⑩“哦哦,你是鲁迅!”
1.选文写了范爱农的哪些生活片断 请简要概括。
①留学期间,范爱农对自己的先生被杀一事态度冷漠,引起“我”的不满;
②回国后,范爱农靠“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景况拮据;
③失业后,范爱农“景况愈困穷”,后来不幸掉在水里淹死了。
2.对人物的刻画,鲁迅一向主张“画眼睛、勾灵魂”。请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写范爱农的“白眼”,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孤僻、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但他的冷漠外表下是对时势现实的焦虑、担忧、沉思甚至不满。写范爱农的“白眼”,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孤僻、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但他的冷漠外表下是对时势现实的焦虑、担忧、沉思甚至不满。
3.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他的亲切友善做铺垫,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了重要的作用。
探究专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探究角度 经典文段 相关人物
角度一: “我”的 ① 她生得黄胖而矮……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长妈妈
保姆
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名著学习探究报告。
角度二: “我”的老师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②
角度三: “我”的朋友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③
范爱农
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