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3
2
课前思考
课堂互动
随堂检测
课题28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课前思考
1.如右图所示,有一个中空的平行玻璃砖,中空部分的形状犹如一个凸透镜.有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光束.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可画图辅助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散
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都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课前思考
2.拿一个凸透镜看看近处的物体,再看看远处的物体,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你能说明一下利用凸透镜能看到物体的什么像吗?
用凸透镜观察近处物体时,看到的是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像.
课堂互动
知识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阅读教材P69~70的内容,完成探究实验,并完成以下内容.
1.(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叫物距,通常用字母u表示;我们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叫像距,通常用字母v表示.
物体
透镜
光屏
透镜
课堂互动
(2)如上图所示,请计算物距u=________cm;像距v=________cm.
32.0
14.0
课堂互动
2.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
(1)所需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________.
(2)实验器材放置: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蜡焰、透镜、光屏的_______,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改变__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再调节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____的像为止,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及时根据像的性质记录数据.
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高度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物距
光屏
最清晰
课堂互动
1.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下图所示,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然后他把凸透镜、蜡烛、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实验时要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
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
8.0
烛焰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课堂互动
2.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上
课堂互动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
阅读教材P71的内容,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并完成以下内容.
将成像规律和像的性质记录在表格中:
物距(u)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f
u缩小
等大
放大
倒立
倒立
倒立
实像
实像
实像
异侧
异侧
异侧
同侧
虚像
正立
放大
不成像
课堂互动
1.如右图所示,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E点,并且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屏上得到的实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屏上得到的实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屏上不出现像.
A
D
E
课堂互动
2.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一烛焰,放在距凸透镜前6 cm处, 经透镜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
(2)一烛焰放在距透镜前15 cm处, 经透镜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
(3)一烛焰放在凸透镜前22 cm处, 经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
正立、放大的虚
倒立、放大的实
倒立、缩小的实
随堂检测
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正确摆放好器材后,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则成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应当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C
随堂检测
2.下面是小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几个实验步骤,其中没必要的是( )
A.用刻度尺测出像距
B.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C.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的直径
D.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大致在同一高度
C
随堂检测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说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物距为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0
缩小
实
随堂检测
4.张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他首先调整了器材,使光屏、凸透镜和烛焰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下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把烛焰放在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d
变大
变大
随堂检测
1.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物近像远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