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燃烧和灭火 分层综合练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
1.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酒精是液体 B.酒精挥发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酒精属于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小石块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
A.有助燃剂 B.是可燃物
C.需要一定的温度 D.需要酒精灯点燃
【答案】B
【解析】小石块没有可燃性,加热时不能燃烧;小木块具有可燃性,加热时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通过对比A、C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1)A中的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B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C中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会燃烧。
(2)结合(1)中分析,对比实验与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向锅里泼水 B.端下油锅
C.盖上锅盖 D.向锅里撒沙土
【答案】C
【解析】油类着火不能用水浇灭;端下油锅不能灭火,方法不适宜;盖上锅盖,能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该措施适宜;向锅里撒沙土,隔绝了空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该措施不适宜。
5.某机关的一间档案室突发火灾,较适合在此情况下灭火的器材是(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消防水龙头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D
【解析】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火灾。故选D。
6.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被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除可燃物
(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氧气
解析:
(1)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是利用了隔绝氧气而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8.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拨打火警119 B.疏散周边群众
C.断开店内电源 D.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
【答案】D
【解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应该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疏散周边群众,并断开店内电源。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9.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面粉与空气(2)氧气不足
【解析】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面粉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答案】C
【解析】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如自行车车胎爆炸;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C
【解析】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电器在使用时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不可立即用水灭火,以防发生触电;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答案】C
【解析】实验①中白磷不燃烧(未接触氧气),实验②中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对比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③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对比实验②③可推知红磷着火点比白磷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
4.关于燃烧和灭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煤炉越吹越旺是因为补充了大量的氧气
C.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因为电路老化引起火灾,应断电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高楼室内着火,可采取的措施有:开窗通风、乘坐电梯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答案】C
【解析】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煤炉越吹越旺是因为补充了大量的氧气;因电路老化引起的火灾要先断电再采用合理的措施灭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留下任何痕迹,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高楼室内着火,不能开窗通风,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5.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请写出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案】(1)2H2022H2O+O2↑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
(2)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在Y形管中都与氧气接触,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一种)。
【答案】(1)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3)①② (4)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解析】
(1)鼓入空气,使干燥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利于面粉燃烧。
(2)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3)①金属筒不加盖时形不成密闭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不点燃时,面粉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爆炸;③将面粉换成煤粉,也可以发生爆炸,因为煤粉也是易燃物。
1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燃烧失去控制后就会引起火灾,对人类社会危害巨大。因此,人们常在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减少燃烧的危害。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填充型无机矿物阻燃剂,呈白色粉末状,以天然高品质水镁石[主要成分是Mg(OH)2]为原料,经过精选、超细研磨等工艺制备得到,被广泛用于橡胶和塑料行业。当环境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受热分解生成耐高温的陶瓷样氧化镁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在阻燃的同时,还能够大量吸收橡胶、塑料等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阻止熔化,不产生有害物质,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无机阻燃剂。
(1)由水镁石制得氢氧化镁阻燃剂是____变化,请写出氢氧化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氢氧化镁能阻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坐标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________。
(4)下列灭火和自救措施中,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当火较小时,可以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B.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
(1)物理 Mg(OH)2MgO+H2O
(2)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Q
(4)AB
【解析】
(1)由水镁石制得氢氧化镁阻燃剂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镁。
(3)该物质在Q点时,温度在着火点以上,氧气浓度最大,燃烧得最旺。
(4)灭火时要选择合理的灭火器材;室内失火时,不能打开门窗,以防止空气流通造成火势加大;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挤压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挤压左边滴管后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边滴管并引燃,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挤压左边滴管后,镁条继续燃烧。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双球管中产生气泡,燃烧管中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
(1)挤压右边的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挤压右边滴管,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有氧气生成,双球管中产生气泡;燃烧管中的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再挤压左边滴管后,镁条继续燃烧,证明镁条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镁条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等。
【核心素养解读】本题借助微型实验装置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在利用对比实验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时,还应注意变量控制原理。当有若干个条件影响燃烧时,设计实验时只改变一个条件(需要探究的条件),其余的条件要相同或保持不变。
1.(2022·广西百色)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解析】A.做粉尘爆炸实验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蜡烛只是给面粉燃烧提供热量,并不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故与空间大小有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为了防止面粉爆炸发生意外事故,所以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黑龙江黑龙江)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图标是“腐蚀品”,汽油等不属于腐蚀品,加油站无需张贴该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吸烟”,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故应禁止吸烟,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有毒品”,汽油等不属于有毒品,加油站无需张贴该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该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贵州铜仁)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答案】C
【解析】A.规范使用煤炉,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煤炉做饭时让空气流通,能够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错误;
D.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2022·河南)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
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
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山西晋中)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
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2022·湖北宜昌)“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答案】B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三个条件要同时达到才能燃烧,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会使可燃物表面热量被快速带走,温度易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故要保证持续燃烧,就要保证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故选B。
7.(2022·河北)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面粉粉尘,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故做法正确;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
C.更换灯泡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人接触灯泡的金属部分时触电,故做法错误;
D.在高速公路上,由于汽车超速行驶,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故做法错误。
故选A。
8.(2022·四川乐山)“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因为打开窗户会造成空气对流,新鲜的空气进入火场,使得燃烧更加充分,火势的得不到控制,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下水道中含有沼气,沼气中含有甲烷,甲烷为可燃气体,烟花爆竹中有火源,可燃气体遇到火源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面粉的扬尘易燃,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泡沫灭火剂不适用于所有的火灾,例如电器着火就不能用泡沫灭火剂灭火,泡沫灭火器中的泡沫会引发电器短路造成二次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7.1 燃烧和灭火 分层综合练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
1.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酒精是液体 B.酒精挥发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小石块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
A.有助燃剂 B.是可燃物
C.需要一定的温度 D.需要酒精灯点燃
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通过对比A、C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向锅里泼水 B.端下油锅
C.盖上锅盖 D.向锅里撒沙土
5.某机关的一间档案室突发火灾,较适合在此情况下灭火的器材是(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消防水龙头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6.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被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8.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拨打火警119 B.疏散周边群众
C.断开店内电源 D.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
9.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2.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4.关于燃烧和灭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煤炉越吹越旺是因为补充了大量的氧气
C.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因为电路老化引起火灾,应断电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高楼室内着火,可采取的措施有:开窗通风、乘坐电梯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5.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请写出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6.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一种)。
1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燃烧失去控制后就会引起火灾,对人类社会危害巨大。因此,人们常在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减少燃烧的危害。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填充型无机矿物阻燃剂,呈白色粉末状,以天然高品质水镁石[主要成分是Mg(OH)2]为原料,经过精选、超细研磨等工艺制备得到,被广泛用于橡胶和塑料行业。当环境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受热分解生成耐高温的陶瓷样氧化镁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在阻燃的同时,还能够大量吸收橡胶、塑料等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阻止熔化,不产生有害物质,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无机阻燃剂。
(1)由水镁石制得氢氧化镁阻燃剂是____变化,请写出氢氧化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氢氧化镁能阻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坐标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________。
(4)下列灭火和自救措施中,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当火较小时,可以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B.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挤压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挤压左边滴管后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边滴管并引燃,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挤压左边滴管后,镁条继续燃烧。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022·广西百色)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2.(2022·黑龙江黑龙江)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2022·贵州铜仁)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4.(2022·河南)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
A. B.
C. D.
5.(2022·山西晋中)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6.(2022·湖北宜昌)“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7.(2022·河北)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8.(2022·四川乐山)“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