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2《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2《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8:13:41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作者:朱德
学习目标
感受人物高尚品德
学习勤劳俭朴、艰苦奋斗、顾大局的品质
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
01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把握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03
02
contents
DI YI BU FEN
01
DI ER BU FEN
02
DI SAN BU FEN
03
DI SI BU FEN
04
PART 01
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字词识记
写作背景
本文是朱德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之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原题《母亲的回忆》;
文章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
1983年收入《朱德选集》时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著
作者介绍
朱德(1886.12——1976.7)
男 89岁 四川 仪陇县
军事家
解放军缔造者
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革命家
朱德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极大贡献,毛泽东称赞其为“人民的光荣”。
诗词作品
《太行春感》、
《寄语蜀中父老》、
《出太行》、
《赠友人》、
《游南泥湾》、
《新农村》、
《贺晋察冀军区歼蒋第三军》、
《寄南征诸将》、
《过五指山》、
《纪念八一》、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佃农
diàn
仪陇
lǒng
妯娌
zhóu lì
庚子
gēng
豪绅
shēn
衙门

慰勉
wèi
聊叙
liáo
佃农
仪陇
妯娌
庚子
豪绅
衙门
慰勉
聊叙
客籍人
释义: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例句: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私塾
释义: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例句:记得那年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任劳任怨
释义: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例句: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周济
释义: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例句: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管束
释义: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例句: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为富不仁
释义: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例句: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节衣缩食
释义: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例句: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的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节衣缩食
释义: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例句: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的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慰勉
释义:安慰勉励。
例句: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不辍劳作
释义:不停止劳动(耕作)。辍,停。
例句: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聊叙
释义:姑且谈谈。聊,姑且。
例句: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PART 02
课文浅析
课文朗读、结构梳理及内容主旨
课文朗读
11:16
7月12日 周一 上午
回忆我的母亲
听课文朗读,体会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并分组划分段落。
—朱德
感恩之情
纪念之意
段落划分
第 - 自然段
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嗯之情和纪念之意
第②- 自然段
具体展开写母亲的为人和对作者的影响与支持
第①自然段
悲痛的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PART 03
深层理解
课文重点语段详细解读
分组讨论
文章第二部分中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请问: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尝试找出关键句,并将这个部分划分两个层次,说说分成两个层次来写母亲,在表现人物形象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两个背景:
“我家是佃农”的贫苦环境
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我”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历程。
关键句: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但是
起转折作用,表示从一个背景转换到另一个背景
人物的形象特征
(两个层次)
层次一:
主要写母亲的勤劳和宽厚仁慈
层次二:
第二个层次主要写母亲的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
两个层次都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分组讨论
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描写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持续“一生”的“勤劳”的?请找出关键语段,并做简单分析。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关键语段: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是个好劳动。
“议论句”总括了“母亲是个好劳动”
这段话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着力表现母亲“勤劳的一生”。
轮到就煮一年。
从劳动时间长的角度看来反映母亲的勤劳
种田,
种菜,
喂猪,
养蚕,
纺棉花。
逗号延长停顿,渲染母亲劳动种类之多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议论句”总括这一段的中心
一方面具体写家庭的勤劳,另一方面以家庭勤劳突出母亲的勤劳,表现出母亲的勤劳也是家庭的优良传统。
每天天还没亮,
突出母亲一生勤劳,一贯如此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议论句”用“一生不曾脱离劳动来强调母亲的勤劳”
这一段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母亲年轻时的勤劳和老年的勤劳,突出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
写出母亲年轻时的勤劳
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
表现母亲老年的勤劳,也反映出母亲的“一生勤劳”
分组讨论
文章除了单纯的对母亲的描写之外还写到母亲对“我”的影响,浏览②- 段摘录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句子,然后说说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了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关键语段:
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以及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关键语段:
——(母亲培养了“我”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品格)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母亲的启发使“我”以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关键语段:
——(母亲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鼓励和支持“我”走革命道路)
影响总结: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身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有了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
PART 04
拓展延伸
课文写作特色探究,考点拓展
写作特色
事例典型,人物鲜明
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例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这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夹叙夹议,结构严谨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穿插了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是在全文记叙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写作特色
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着读者。例如,“我爱我母亲”“我应该感谢母亲”“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语言朴素,但情感真切,富有真情。
常见考查方式:
考点拓展
铺垫
找出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的句子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技法点拨:
铺垫
找出为故事情节做铺垫的句子;
判断句子是否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相关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就是铺垫。
注意:回答时不能只说“做铺垫”,而应具体说明为哪些内容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