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的。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摄、殖、炭、疗”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粮食”等9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的。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4.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某种事物。
5.产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语文要素,引入课文学习。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到习作单元的学习中。(出示第五单元导语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出示:叶圣陶的话红色框)
2.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说明文认识了一些事物,获取了相关知识,同时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搜集资料,试着用一下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介绍清楚。(出示:语文要素上加红色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将通过阅读两篇说明性的文章来了解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而严谨的语言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
4.我们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板书课题)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
1.请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出示全文)(自己读)
2.思考好了吗?请同学们来交流。
预设: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约有15000万千米远。(出示下划线)(板书距离远)
预设:课文还讲了,太阳大得很,约130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出示下划线)(板书体积大)
预设:我知道啦,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出示下划线)(板书会发光 会发热(温度高))
3.说得不错,还有补充吗?
生:课文还写到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出示下划线)(板书: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4.课文就是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会发光会发热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
二、细读课文,学习二、三自然段作者的说明方法。
1.了解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自己亲身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2.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作者用约15000万千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出示:用红色色块标出数字)太阳离我们十分的遥远。
3.一亿五千万千米,这是个多大的数字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出示从个位到亿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15000万千米远,这个距离远的实在让我们无法想象。(板书一亿五千万千米)请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强调这个数字。(出示下划线)
预设: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15000万千米远。
4.理解列数字的作用。作者就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具体的写出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非常远。(板书:列数字)现在你们知道太阳离我们有多远了吗?
5.继续思考。既然一句话就把太阳和地球的距离说清楚了,为什么书上还写了其他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思考,思考。(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6.思考好了吗,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书上还举了个例子,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因为我们不是很清楚,一五千万千米有多远,从没有人体验过这样的距离,举了个例子,我们就更能理解了。
预设:是啊。除了走路,作者还举例“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飞机可是我们现在最快的交通工具了,举这个例子,更能让我感受到太阳却离地球很遥远。
师小结:两位同学很会思考,作者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举了两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板书:差不多走三千五百年 飞二十几年)有了数字,有了例子,一下子就将这个“远”说清楚了。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举例子)
7.那为什么第一自然段还写了个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呢?我觉得作者写这个神话故事可以让我们更有兴趣往下读,引出下文。其实作者写这个故事不仅是吸引读者,还想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很远。所以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出示红色块,标出最后一句)意思就是“这么远箭是射不到的”。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体会。(生读)
8.感受到太阳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再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我在读第二自然段时,(出示:第二自然段)发现作者说“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出示下划线)我们知道太阳是很大的,但是看到的只有盘子那么小,这也说明了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
9.了解太阳的体积。
真好,这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是前后联系着读的,作者就是应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把太阳和地球距离远说明白了。那么太阳的体积有多大呢?作者是怎么写的?自己亲身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己读)
10.生交流。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约130万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出示红色块,标出数字)太阳的体积很大。作者就是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的大。想想这130万是直接写出了太阳的体积大吗?请位同学读读这句话,(出示下划线)(生读)
师:这130万是直接写出了太阳的体积大吗?请位同学来交流。
预设:老师,我发现作者是拿地球的体积和太阳的纸机作比较,说大约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让我一下子感受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了。
师:这里“抵”(出示红色框)是相当能代替的意思,(出示蓝色词解)“抵得上”的意思就是“相当于”。
师:老师查阅了资料,(出示资料)一个地球的体积约为10825亿立方千米,够大了吧,这只是一个地球的体积。要知道太阳有多大还得怎么算。乘以130万,这个数字算出来很大很大,而这样算下来才相当于一个太阳的大小。
师:地球是我们所熟悉的,拿太阳的体积和我们熟悉的地球的体积做比较。(板书: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作比较)我们就很容易的明白了太阳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1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太阳的发热。
关于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温度高这一特点,作者又是怎么说明白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1)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作者用了五千多摄氏度,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的温度很高。(出示红色块标出数字)(板书:五千多摄氏度)
(2)师:是的,句中的摄氏度是摄氏温标的单位。(出示红色框 摄氏度的解释)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零摄氏度,沸点是一百摄氏度。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摄氏度,(出示下面的温度)而太阳的温度竟高达五千多摄氏度,真是难以想象,我们再请同学来交流。(出示第三自然段)
预设:作者为了让我们知道五千多摄氏度到底有多热,他又举了个例子说钢铁一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气体,让我感受太阳温度。(出示色块)(板书:五千多摄氏度)
12.再读第三自然段。
师:光列数字,还是不能充分感受到太阳的热。作着就举了个例子进行说明。(板书:钢铁碰到会变成气体)我们都知道钢铁是有多坚定啊,而且它的溶液是1500℃左右,(出示钢铁的熔点)在1500℃左右的高温下才会化成液体。然而,它一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气体,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明白太阳的温度有多高。请位同学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读)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写明白了。以后,我们在写说明性的文章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四、作业布置:
1.回家预习第70页,初试身手第一集。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事物,想想你准备介绍他的脑子里两个方面的特征。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板书设计】
16 太阳
列数字 一亿五千万千米
距离远 差不多走三千五百年
举例子 飞二十几年
体积大 抵得上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作比较 会发光 会发热(温度高) 五千多摄氏度
钢铁碰到会变成气体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语文要素,引入课文学习。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读1、2、3自然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知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会发光、会发热这几方面的内容写清楚了。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读一、二、三自然段。
2.体会语言的精准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
米远 ”,这句话中的“约” 可以去掉吗?想一想。
师: 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师:所以,作者用了一个“约”字。(板贴:约一亿五千万千米下家着重符号 )在说明文中运用数字的时候,表达必须是严谨的。课文的一到三自然段中还有这样严谨的表达吗?请你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师:是啊,作者是根据步行和飞行的速度推算出这两个数字的。(ppt 逐步出示推算过程)太阳距离距地球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一个成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5千米每小时,如果那么日夜不停地走就要走约3千万小时,也就是3424年。而飞机的速度一般在800千米每小时,飞到太阳需要186997小时,大约是21年。
师:这两个数字不可能非常的精确,所以用上了差不多、二十几。
师:太阳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板贴: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加着重符号 )太阳的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板贴:五千多摄氏度 钢铁碰到 加框 变成气体 )(板贴: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五千多摄氏度)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读课文的时候很仔细,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与严谨。请你们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
小结:同学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再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别人不清楚、不知道的事物写明白,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 学习四至七自然段,了解太阳的作用
1.交流第四自然段
师:用简要的话说说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师:太阳和我们人类又存在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到第七自然段,用简要的话说说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1)能简要地说说第4自然段讲了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2)理解什么是繁殖呢?
殖的意思就是繁殖、滋生。(Ppt :繁殖;、滋生)繁殖的意思就是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师:为什么有了太阳,植物就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动物才能生存、繁殖呢?
师:是的。这里有个生字“炭”(ppt:炭加框) ,“炭”是一个形声字,(ppt:“炭”的字源)表示炭用火烧制而成,本义是指木炭,一种用木材烧制的黑色燃料。在文中指的就是煤。而文中的煤炭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而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太阳的,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煤炭。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预设:第四自然段讲了太阳对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繁殖以及煤炭的形成的作用。
2.交流第五至七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讲了雨和雪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第六自然段,我知道了太阳能使空气流动,从而形成风。
第七自然段还讲了太阳光有杀菌作用。
第八自然段 强调了太阳对这个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说出了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三、指导初试身手第一题
1.交流事物
想想准备介绍它的哪一两个方面的特征
交流,你选择的是什么事物?打算介绍的是它的什么特征呢?
2.学习例句
师:有一位同学想要介绍电视塔的高和外形的独特。我们请他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位同学是怎么介绍它的特征的?但是对它的特征了解得还不够全面,他就去搜集了资料,搜集到的资料是这样的 :
师:当我们对事物的特征了解得还不够全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位同学是这样来介绍电视塔的: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电视塔的特征介绍清楚了。
3.尝试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也用上多种说明方法,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把事物的特征写清楚呢?请大家试着写一写吧。
师:这位同学介绍的是长颈鹿,请你为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他介绍了长颈鹿的什么特征?有没有把他的特征介绍清楚呢?
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师:读了刚才两位同学写的片段,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你是否又受到一些启发了呢?请看看你写的片段,找找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请你课后修改一下吧。
四、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一、完成第70页“初试身手”第一题 二、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的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后作业
1.完成第70页“初试身手”第一题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的第二题和第三题。
【板书设计】
16 太阳
列数字 一亿五千万千米
距离远 差不多走三千五百年
举例子 飞二十几年
体积大 抵得上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作比较 会发光 会发热(温度高) 五千多摄氏度
钢铁碰到会变成气体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