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20:4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节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会书写其电极反应式
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
学习目标 1min
自学指导 6min
阅读课本第94-95页,完成大本第 74-75页
D
自学检测 练一练 3min
振动不属于化学能
正极Ag+与Cl-反应
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与浓硝酸反应,Cu作负极、Fe作正极
盐桥的作用:利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若撤去盐桥,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①两极:一般为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或一种金属与非金属导体,石墨)
②一液: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酒精、蔗糖、CCl4不是电解质)
③一回路:用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
④一反应: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回顾----原电池
(一)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构成条件:
教师点拨 25min
【知识回顾】
原电池原理示意图
两极一液一回路,负极氧化失电子,阴向负极阳向正
Cu
Zn
-
-
-
Zn2+
H+
H+
负极
氧化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阳离子
阴离子
SO42-
外电路
电子迁移:负 正
内电路
离子迁移:
阳离子 :移向正极
阴离子:移向负极
e-
I
角度1
电极反应
角度2
粒子迁移
外电路:电子迁移
内电路:离子迁移
预期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偏转
负极:Zn-2e- = Zn2+ 正极:2Cu2++2e- = Cu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其中哪些与预测一致,哪些与预测不同?
再探原电池
锌铜原电池:Zn+Cu2+=Zn2++Cu
1.为什么锌片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因为锌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锌片表面有铜析出。
2.为什么电流表读数不断减小?
因为铜在锌表面析出后,与CuSO4溶液一起形成了原电池,产生的电流并没有经过电流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不断减小。
锌与CuSO4溶液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相当于两个电极都是铜,已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最后没有电流产生。
【分析原因】
(1)该原电池在工作中有何缺点?
(2)如何改进?
【深入探讨】
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发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效率低(部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不能持续产生电流。
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两个溶液间缺少离子导体,无法形成闭合回路。
为什么没有电流?该如何解决?
原电池装置的改造
原电池装置的改造
三、双液 - 盐桥原电池
盐桥: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琼胶
(1)琼胶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
(2)K+和Cl-能在琼胶内自由移动;
(3)离子只出不进。
Zn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A
Zn2+
e-
e-
Cu2+
Cl-
K+
盐桥
①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
③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放电更持久。
盐桥的作用:
一个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一个发生氧化反应,一个发生还原反应,两个半电池用盐桥连接。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e-
e-
Cu
Zn
负极:
氧化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Zn - 2e- = Zn2+
Cu2+ + 2e- = Cu
总反应:Cu2+ + Zn= Cu+ Zn2+
Cl-
K+
Zn2+
Cu2+
+
-
CuSO4溶液
ZnSO4溶液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优点
2、提高了能量转化率(化学能→电能);
3、有效避免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直接反应, 能够防止装置中化学能的自动释放(自放电),增加了原电池的使用寿命。
1、离子在盐桥中作定向移动,减少了离子的混乱,使离子移动更加有序,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缺点:1.内阻大,电流弱 2.盐桥需要定期更换
得电子,发生 反应
失电子,发生 反应
①电极:
负极:
正极:
氧化
还原
⑤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
②本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负氧正还
④电子流向:负极 沿导线 正极
电流方向:正极 沿导线 负极
正极
阴离子
负极
阳离子
“电子不下水”
“离子不上岸”
与单液原电池工作原理一样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阴离子 阳离子
盐桥
原电池 双液电池 单液电池
电极反应
电极材料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双液原电池解决了电池自损耗的问题,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负极:Zn -2e- Zn2+
正极:Cu2++2e- Cu
正极:铜片;负极:锌片
正极:铜片;负极:锌片
ZnSO4溶液、盐桥、CuSO4溶液
CuSO4 溶液
导线
导线
负极:Zn -2e- Zn2+
正极:Cu2++2e- Cu
总反应:Cu2+ + Zn Cu+ Zn2+
阴离子
负极液
正极液
盐桥
阳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
氧化反应
Zn-2e=Zn2+
还原反应
Cu2+ +2e- =Cu
负极
正极
外电路
Zn
Cu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内电路
分为两个半电池进行
思维模型
电子不下水 离子不上岸
正极得电子数目=负极失电子数目
电流较大,
衰减快,
温度升高明显,
转化效率低
电流较小,
电流稳定,
温度基本不变,
转化效率高
1.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3.质 子 交 换 膜:只允许H+通过
2.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改进
增大电流呢?
缩短盐桥长度,增大盐桥横截面积
能否用一张薄薄的隔膜代替盐桥呢?
双液原电池电流弱的原因?改进措施?
①离子运动的距离长
②离子运动的通道窄
③离子容量小
电池内阻大,输出电压小
离子交换膜简介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
由于固定离子基团吸引膜外的异种电荷离子,在电位差推动下透过膜体,同时排斥同种电荷的离子,拦阻它进入膜内。
小结
单液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
隔膜原电池
隔膜原电池微型化
1.两极
2.电解质溶液
3.导线
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四要素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Zn+Cu2+=Cu+Zn2+
负 正
氧化 还原
锌电极
盐桥
离子
正极区(CuSO4溶液)
←阴离子 阳离子→
盐桥只出不进
负 正
探究原电池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A B C D
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形成闭合回路,
且两电极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非电解质 没有闭合回路 电极活泼性相同

铁制品发生氧化反应 Fe-2e-= Fe2+
电子是在外电路从负极经过导线移向正极;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C
负 正
正(Ag)→负(Cu)
没有闭合回路
C
负极:Cu-2e-=Cu2+
正极:2Fe3++2e-=2Fe2+
+ -
还原 氧化
正极区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Li-e-=Li+
正极:Li++MnO2+e-=LiMnO2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 还原剂-e- → 氧化产物
正极: 氧化剂 + e- → 还原产物
①根据总反应式写出一剂一产物
②写出得失电子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酸碱性用H+/OH-平衡电荷
④H原子守恒配H2O
正极:3Ag2S+6e-=6Ag+3S2-
负极:2Al-6e-=2Al3+
S2-和Al3+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
2Al3++3S2-+6H2O=2Al(OH)3↓+3H2S↑
总反应:3Ag2S+2Al+6H2O=6Ag+2Al(OH)3↓+3H2S↑
Ag2S→Ag,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
活泼金属为负极
H2S
设计双液原电池
依据: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如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极;
如为气体(如H2)或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可用惰性电极(如Pt、石墨棒)作负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正极电极材料一般不如负极材料活泼。本例中可用惰性电极(如Pt、石墨棒)作正极。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一般能与负极材料反应。
但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如本例中可用ZnCl2和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由题意:需要盐桥,负极为Zn,
正极为比Zn活泼性差的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
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有相同离子的溶液。
2Fe3++2e-=2Fe2+
Zn
Pt
Zn-2e-=Zn2+
设计原电池
2Cu-4e-=2Cu2+
O2+4e-+4H+=2H2O
3H2-6e-+6OH-=6H2O
2FeO42-+5H2O+6e-=Fe2O3+10OH-
随堂自测 5min P77
B
A
-
+
负极区(ZnSO4溶液)
Cu2++2e-=Cu
C
+ - + - + -
B
- + + - + - - +
O2+2H2O+4e-=4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Mg+2H+=Mg2++H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Fe+O2+2H2O=2Fe(OH)2
A B C D
C
2H++2e-=H2↑
Zn
6.3 g
2e-~Zn~H2 m=0.1×65-0.1×2=6.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