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四单元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 片 战 争陈旭麓:“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即使轰了,也不情愿走。”一.自以为是的天朝---没有预计的战争 1.生活中梦想中的英吉利:(扩大在华经商范围)
1589年伊丽莎白女皇派使团给中国送信,未送达,但在遗存的文字可以看到英国希望两国通商、互惠互利的愿望;
一直到18世纪英国一直没有放弃与中国通商的梦想,乔治三世先后三次派使团到中国,唯有1799年马戛尔尼使团以给当时康熙帝祝寿的名义顺利踏上中国的土地,但后来因为礼仪之争不欢而散。曼彻斯特商人写给国会的信:好望角以东各国,尤其是中国,如果能够取消地球上这个富裕而又人口众多的部分和我们通商的限制,对于曼彻斯特地区的棉纺织业来说,将会成为重要的市场。2.生活在梦幻中的大清帝国
乾隆致英国国王信: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
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置办物件。”
一.自以为是的天朝---没有预计的战争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天朝上国,追求的目标是
万国来朝。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是中国标准。3.梦想和梦幻的碰撞
英国: 要贸易 闭关锁国 中国一。自以为是的天朝---没有预计的战争广州十三行反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何在?推动这场战争的动力是什么?-----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市场,所以它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人说这场战争为通商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所在,只要它实现不了这样的目标,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英国对中国蓄谋已久?
为什么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
为什么英国在打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还要继续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不平等条约都有开通商口岸的条款?英国对华倾销鸦片财政危机扭转逆差打开市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贸易顺差正当贸易林 则 徐 禁 烟严重灾难中国市场、原料表面是鸦片,实际是为市场二.不曾惊醒的天朝---战后依旧1.不成对手的天朝:
军队数量:英国1.8万人 中国 80万人
伤亡人数: 401人 4600人
伤亡官员: 无 两江总督、提督等 这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将领根本不惧怕英国人,身临险境,视死如归。结果依旧是惨重的失败。其根源是什么?落后2.无法回避的差距:
(林则徐在发配伊利途中致友人书):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以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需辗转移时,方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
(马戛尔尼日记):(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张享甫文集)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刮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一喜。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藉口征粮,借名采买,驱迫妇女逃窜山谷,数日夜不敢归里门,归而鸡、豚、牛、犬一空矣 林则徐看到了中国武器的落后马戛尔尼看到清政府的腐朽落伍官员贪污腐化,易导致官民对立 福泽渝吉(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思想家)在《文明伦概略》中说:“假设现在让华盛顿做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会如何呢?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将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在于精神力量。
西方民主易整体,中国专制,各自为战。 清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体制落后。武器落后、政治腐败等都是体制落后的具体表现,根本原因是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 依旧固守传统梦幻的天朝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广、厦、福、宁、上五处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关税要与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含义:“半殖民地”是指失去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负责谈判的耆英在失败后仍不忘维护天朝威严,他说:“今汝既有悔改之意,何不趁此商量,如果能将各船悉数退回广东,即刻罢兵,我必奏明大皇帝,将香港一处赏给尔国堆积货物,与中国正常贸易。”道光皇帝也认为这是“万年合约”,香港岛是暂时“赏借”给英国的。割了土地口头上还不认输,维护自己的虚荣心。三.国脉动摇的天朝---无法忘记的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
1.中西格局逆转
2.新老中国的分界线---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战前:中国固守朝贡体系,
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战后:外国不肯给中国平等待遇扩大权益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等国矛盾(忙于镇压起义)《天津条约》 (1858年)《北京条约》 (1860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四.噩梦并未终止的天朝---第二次鸦片战争观察右图,并结合史实思考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
危害及影响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丧失主权英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美法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加深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鸦片战争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何在?
不在于战争的失败,而在于战争以后还没有认识到失败。
我们错失了二十年的发展机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才知道变革---洋务运动。
茅于轼语:“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只有当一个国家更加强大时,民众的呼声才能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