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欢迎同学们走进我的历史课堂临夏中学 周华锋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绚丽而夺目娇艳而妩媚它的果实成熟而饱满但它却在美丽的外衣下
包裹着
罪恶也是它
引发了一场战争。课标要求: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二、战局回顾:满纸辛酸泪三、战后变化:影响何其多鸦
片
战
争本课主旨你想过吗?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 需要3、 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巅峰对决—— 一样的君主,不一样的权力1、战争前夕的中英对比●两个世界——两个现象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中国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且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两个世界 ——两个现象英国这组材料反映了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如何?
中国: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一切均听命于皇帝,官员不作为,阿谀奉承,政治腐败。
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王权进一步被削弱。
课堂探究●两个世界——两份礼单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摘编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礼尚往来——来自两个国度的礼物
问题:“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礼单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两国经济形式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社会
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
课堂探究●两个世界 ——两种认识英国看中国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嘎尔尼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中国看英国中西对视——两个国家的认识(1)中国看英国——雾里看花(2)英国看中国——真真切切 同学们怎么看这“两种认识”?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中国不仅盲目自大,而且对西方几乎一无所知,思想愚昧。
西方对中国则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课堂探究●两个世界——两份“国书” 第一,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第二,请中国按照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一洋行,买卖货物。
第三,请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商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到彼即行收藏,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
第四,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对这两份“国书”,同学们怎么看?
鸦片战争前英国发展对华贸易的迫切心情
中国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着强烈的“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课堂探究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1、战争前夕的中英对比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了工业革命 军备废驰---落后船坚炮利---强大殖民掠夺、全球扩张闭关锁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迅速崛起、国力强大请思考:(1)上图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英各处于什么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为改变这种现象英国采取什么措施?中国:出超地位;英国:入超地位走私鸦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出超即贸易顺差,指在对外贸易中,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
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2、战争前夕的中英关系●祸起鸦片 ——鸦片走私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林则徐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 大家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想一想鸦片泛滥给当时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禁烟措施 假如你是道光帝,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危害,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开展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巨大危害财政困难摧残身心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禁烟运动走私鸦片中国英国扭转贸易逆差正当贸易出超入超统治危机2、战争前夕的中英关系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所以林则徐才是这场战争的祸首,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课堂探究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材料三: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直接原因英国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结论: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屈辱求和——《南京条约》1、过程(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2)、路线二、战局回顾:满纸辛酸泪1842年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结果: 便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上海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破坏司法主权便利列强扩大侵略权益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借口五议港元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材料一:清朝政府官员董宗远上奏道光,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材料二: 1846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部分知识分子感到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也开始探讨西学。例如林則徐被罢免后,把有关的西方资料交给“今文学派”的杰出学者魏源,魏源遂根据这些资料,在1844年编撰了著名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三、战后变化——影响何其多(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①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4)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结合材料及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试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影响: 课堂探究鸦片战争知识框架一、战前观察:冰火两重天二、战局回顾:满纸辛酸泪三、战后变化:影响何其多123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 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 政治——经济
思想——对外关系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数十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多人的英军?假如道光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有无可能取胜?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
②主观原因:
③根本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及准备充分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及组织指挥不力。制度上的差距:没落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课后探究:中国为何败清政府用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你想挑战吗?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3题)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解析:关键词是白银流入、来自英国,说明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课堂练习你想挑战吗?2.(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解析:关键词是制止鸦片贸易,说明林则徐希望和平禁烟,而非直接销毁。BCD三项与题干无关。你想挑战吗?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关键词在于漏向外洋、籍寇资盗,说明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但对西方列强来说却增强了经济实力。4、(2010年杭州模拟)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A解析:本题考查的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打开中国市场。B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何谈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似乎说明是中国引起了战争,这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