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1 16: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1896年春)请思考:“割台湾”源于哪个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9世纪末的世界概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器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方式过渡改变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9世纪末的世界概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明治维新”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因国内市场狭小和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台湾 朝鲜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满蒙日本“大陆政策”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9世纪末的世界概况帝国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明治维新、“大陆政策”洋务运动,国力仍弱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9世纪末的世界概况帝国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明治维新、“大陆政策”洋务运动,国力仍弱东学党起义1.西方:2.日本: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明治维新”后国内经济危机。
“大陆政策”对外侵略扩张。3.清朝:4.朝鲜:洋务运动后国力仍弱。
消极应战,积极筹备慈禧寿诞。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有机可趁。(一)背景日 本仓促应战1丰岛海战2平壤战役3黄海海战4辽东战役5威海卫战役日本发动突然袭击中日双方正式开战。左宝贵壮烈牺牲。双方损失相当,邓世昌等牺牲。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二)经过清 政 府调停求和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三)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活动探究中国为何战败?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均落后于日本。根本原因:制度的落后 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西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避战求和,由此导致了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你认为这种说法妥当吗? 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间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4月,俄、法、德三国分别照会日本政府,要求退还辽东半岛。三国海军也同时出现在日本海面,大有顷刻兵戎相见之势。日本政府无力与三国作战,被迫退还了辽东半岛,并向中国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9年版P210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四、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影响:
1.世界: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
(1)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一个故事 两个结局活动探究铭记历史并非铭记仇恨
以史为鉴方知时代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