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1、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你知道民国三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A 1913年 B 1914年 C 1915年2、下列旗帜,哪个是1912年中华民国国旗?中华民国知多少?√√ 辛亥革命到今天已经103周年了,我们仍旧要沿着中山先生的足迹,重新思考:为什么要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我们如何继承革命的遗产在新世纪继续奋斗?第13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九州风雷动(背景)首义武昌城
民国肇新基(过程)成败后人说(评价)革命的遗产(感悟)历史的疑惑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创作“国乐”,歌词大意是:百姓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像天不会塌下,像海不会枯干。可是,一周后,国歌就变成了挽歌!
一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清帝国在看似偶然的一枪中轰然倒塌?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回顾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局限而功败垂成;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因幻想而饮恨京城。帝国主义→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1911年10月13日电
证据表明,清国叛乱并非偶然……在孙博士领导下,由一批最精明的进步人士组成革命团体,经他们精心策划和秘密组织,才取得今天的结果。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进行革命需要哪些准备?在武昌起义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艰苦努力?百年前中国大事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纲领,阐发三民主义;
1905-1907年同盟会成立后,与改良派展开大论战
1907-1908年,同盟会组织七次起义;安庆、惠州、镇南关起义等
1911年4月,同盟会组织黄花岗起义……根据大事年表找出物质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
军事准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提出三民主义从兴中会到同盟会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正是革命力量不断聚集的总爆发!!辛亥革命九州风雷动(背景)首义武昌城
民国肇新基(过程)成败后人说(评价)革命的遗产(感悟)民族危机(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清政府统治危机(内外交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懈努力和斗争视频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员1912年2月,退位诏书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颁布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独立审判
材料四 国务员(总理)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须副署之。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性质主要内容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1912年3月3日,同盟会在南京举行大会,在制定约法问题上,胡汉民和宋教仁大开舌战,宋主张中央集权,胡主张地方分权,最后孙中山调停,建议加上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召开党内高层会议时说,非常时期,他必须招揽大权,最后大家统一采取总统制。但是1912年3月11日,袁世凯宣布就职第二天,颁布的临时约法则将“美式总统制”改为“法式内阁制”。临时加上的一条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临时改变的一个制度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意义何在?目的何在?辛亥革命九州风雷动(背景)首义武昌城,民国肇新基(过程)成败后人说(评价)革命的遗产(感悟)民族危机(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清政府统治危机(内外交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懈努力和斗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五色旗
/公元纪年)
1912年2月清帝退位
袁世凯篡位(1913年在北京就职)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民国的巨大利益,换取了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虚假承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了袁的手中!
三、成败后人说(评价)梁启超:“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残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章开沅:孙中山,“在一百年前思考的问题,探索的思路, 以及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各方面实践,都成为宝贵遗产”。
张朋园:辛亥革命是此后几十年动乱的开始。
易中天:辛亥革命之后是军阀混乱……军阀混战的结果,是“民国”变成了“战国”……
把历史人物及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考查,坚持论从史出。看得见的“新”和未消失的“旧”清朝 龙旗民国五色旗王朝民国袁世凯复辟签订卖国《二十一条》王朝覆灭,
民国建立封建势力仍存,
民族危机依旧你崇拜谁——1913年的民意调查
1913你那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视为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中山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阳明6人、黎元洪6人、华盛顿3人、康有为2人、袁世凯2人。看得见的“新”和未消失的“旧”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PK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新旧交替时期思想的新旧碰撞看得见的“新”和未消失的“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生依然凋敝工厂里的童工 一些秀才、巨人们不肯剪发而偷偷把辫子掖起来,戴帽遮掩,或将辫发盘在头顶戴上儒巾,掩藏完毕,张扬过市,面有得色。
——故乡兴化见看得见的“新”和未消失的“旧”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剪辫握手礼女子放足在某些地区,封建陋习仍然坚若磐石的留存下来辛亥革命九州风雷动(背景)首义武昌城,民国肇新基(过程)成败后人说(评价)革命的遗产(感悟)民族危机(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清政府统治危机(内外交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懈努力和斗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五色旗
/公元纪年)
1912年2月清帝退位
袁世凯篡位(1913年在北京就职)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功绩巨大: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
尚未成功:革命任务、社会性质
感悟:辛亥革命的遗产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觉得应该继承的是……
我觉得辛亥革命的遗产是……
我觉得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