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13课
辛亥革命 玉山二中 占诗根说 课 流 程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教
材
分
析内容整合 234说 课 流 程教材结构:本课隶属于人教版《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3课内容,从属于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所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在本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说出辛亥革命经过,分析其背景,理解《临时约法》,探讨辛亥革命的成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掌握分析、归纳、概括历史事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等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革命志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临时约法》的学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通过对辛亥革命成败的探讨,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突破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并适当补充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好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半江瑟瑟半江红 旧邦新造共和梦 欧风美雨驰而东说 课 流 程1、高一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2、历史知识储备不充分、认识问题不够理性、不够全面。说 课 流 程文字史料图表、阅读讨论分析说 课 流 程教 学 过 程自主
引导
合作
探究 辛亥革命究竟是什么呢?是终结了三千年帝制的“创世纪”?还是引发近代中国百年剧变的“热带风暴”?亦或是夕阳下帝国城墙上几块被打碎的琉璃瓦片?“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今天我们该如何打量辛亥革命这“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它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得失,又凝聚着怎样的思想遗产? 半江瑟瑟半江红 旧邦新造共和梦 研欧风美雨驰而东一、欧风美雨驰而东(争取民主)问题探究一: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欧风美雨驰而东下的一场兵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一、欧风美雨驰而东(争取民主)革命酝酿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腐朽共同探究章炳麟邹容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同盟会成立前后重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一、欧风美雨驰而东(争取民主)一、欧风美雨驰而东(争取民主)背景:
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和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客观条件: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机会。究旧邦新造共和梦 研欧风美雨驰而东半江瑟瑟半江红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 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二、旧邦新造共和梦(建立民主) 二、旧邦新造共和梦(建立民主) 共同探究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__、国旗_________南京 五色旗二、旧邦新造共和梦(建立民主) 材料一: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临时约法》二、旧邦新造共和梦(建立民主) 材料二: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影响?6.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断发展,从上述问题中你
认为民主制度正常运转需要哪些保障?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哪国的政治体制有更多相同点?试说出你的理由?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对于总统的权力作出了如何规定?这样做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哪些原则?5.如果这部宪法真的实行了,中国能否成为民主、法治的国家?合作探究二、旧邦新造共和梦(建立民主) 评半江瑟瑟半江红 究旧邦新造共和梦 研欧风美雨驰而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现场辩论赛:不赞成(反方) 赞成(正方)PK各抒已见三、半江瑟瑟半江红 (感悟民主)正方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4: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倡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反方
材料1:…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总。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航船的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摘自鲁迅《阿Q正传》
材料2:“武汉人民拥护和支援革命的事情,我们是熟视无睹的。既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就不能依靠群众发掘他们的潜力。”——《辛亥革命回忆录》材料3:“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4: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评价的方法:判断性质 积极评价 局限性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
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
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
到了。
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三、半江瑟瑟半江红 (感悟民主)1.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
资产阶级共和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共同探究三、半江瑟瑟半江红 (感悟民主)引升究旧邦新造共和梦 研欧风美雨驰而东评半江瑟瑟半江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欧风美雨驰而东(争取民主)
旧邦新造共和梦(建立民主)
半江瑟瑟半江红(感悟民主)
民主进程
的丰碑知识体系说 课 流 程
2、注意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1、一个灵魂,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注意了历史知识的前后、纵横联系,注意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设 计 感 悟3、注重历史学习的一般规律,本课设计遵照历史学习由了解到理解再到见解三步过程。Thank You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