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树全
西安市第89中学 李树全
西安市第89中学●一个跨越世纪的争论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十月革命是少数人搞的‘阴谋’吗?” “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悲剧’吗?” “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一种‘偶然’现象吗?”●俄国需要一场革命吗?农奴制残余阻碍俄国现代化进程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和随后的一系列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进行的,但按其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可是这次改革又是不彻底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国内保有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仍受到一定阻碍。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亲爱的兄弟们,帝国士兵的枪弹已毁掉了我们对沙皇的信任。让我们向他和他的整个家族报仇。向他的所有大臣和俄国土地的所有剥削报仇。去吧,去劫掠帝国的宫殿!所有杀死我们无辜的妻子和儿女的士兵和军官、所有的暴君、俄国人民的所有的压迫者,我要用教士的诅咒惩罚你们。
——格·阿·加邦 沙皇政权基础动摇 “流血星期日” “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步兵团吧,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还要忍受多久呢?”
——(美)莫斯《俄国史》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德·阿宁在《科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一书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而是从温和的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特别是从保安局的报告中显示出来的……科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就已提出了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 革命形势成熟 ●俄国需要一场革命吗?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举行示威游行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存我们要和平,我们要面包!●俄国需要继续革命吗?宣布大赦政治犯,
准备召开立宪会议,
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取消民族限制
…… “全体人民愿意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四月提纲》●俄国需要继续革命吗?有可能和平夺取政权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土地法令》
《和平法令》 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俄国工业化发展之路 ●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悲剧”吗? 布尔什维克领导着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的陈迹,把一切都孤注一掷地放在他们那迫切又伟大的希望上。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悲剧”吗?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发展进程●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悲剧”吗? ●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悲剧”吗? 1990年1月30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布,从1928年到1953年斯大林大权独揽的25年间,共有3,778,243人死于非命;1991年6月14日,苏联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宣布,这一时期内有420万人被镇压。苏维埃制度:立法和行政权力统一
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政治制度。 ……几十个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来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
——罗莎·卢森堡 ●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悲剧”吗? 走向民主与法制 他们在开始执政时宣称砸碎旧的国家官僚统治机器是自己的使命,却以一个新的官僚机器取而代之。
——考茨基 厌恶社会主义和苏维埃政权的叶利钦总统,把十月革命节改成“和睦和解日”,普京上任后曾把它移到11月4日,改称“民族团结日”。他还签署联邦法,把“1917年十月革命日”定为5大全国性纪念日之一。●争论还将继续……俄国人民每年纪念十月革命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主张“将列宁土葬”,说“列宁给俄罗斯带来许多苦难”。戈尔巴乔夫也主张列宁遗体“入土为安”。2006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西班牙媒体提问时表示,他反对关闭红场的列宁墓以及将列宁遗体入土安葬。强调作每项决定都要推动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而不是导致社会分裂。群众向列宁墓敬献花圈●争论还将继续…… 美国《时代周刊》发出疑问:列宁的十月革命精神到底会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