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A(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A(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09:55: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A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 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 室内乘电梯逃命,室外乘汽车逃命,
③ 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 应站着不动,等待救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3、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如图中的磨菇石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作用 C.海浪侵蚀 D.流水堆积
(第4题图) (第5题图)
5、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6、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7、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的主体是大陆架
B.海洋深处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
D.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8、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 )
A. 平原 B. 丘陵 C. 山地 D. 高原
9、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 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 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C.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11、关于火山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B.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日本富士山都是死活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在等高线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13、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中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形成如图所示地形(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波浪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波浪沉积作用
15、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板块是运动的 B. 地球是一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6、若不幸被困于倒塌的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
A. 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 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 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 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17、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 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B. 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C. 台风“海葵”在象山登陆造成巨大破坏
D. 哥伦比亚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18、为板块构造示意图,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19、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 碰撞 B. 张裂 C. 挤压 D. 消亡
20、读“局部板块图”,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的面积最可能(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1、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
B. 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 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米
D. 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22、下列的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点P依次表示(  )
A. 山峰 山谷 山脊 鞍部 B. 鞍部 山峰 山脊 山谷
C. 山谷 鞍部 山峰 山脊 D.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23、如图,关于板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B97.TIF" \* MERGEFORMATINET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读图,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5、图中最有可能发现河流的是(   )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板块与板块间交界处地壳比较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它们分别是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2·
27、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 G表示的地形是 。
(2)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 m,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m。
29、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海拔为    米。
(2)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鞍部的是    。
(3)甲、乙、丙、丁四处中修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是    。
30、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和丁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2)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 浙江千岛湖 B. 杭州西湖 C. 柴达木盆地 D. 喜马拉雅山
(3)如图所示,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31、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1)如图甲,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④ ;岩浆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 (填:岩浆或沉积)岩;
(2)为减少地震灾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左图。这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________楼房。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_________。
32、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
(1)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大洋两岸 (选填字母)的相似;
A.气候类型 B. 古老地层分布 C. 生物分布 D. 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 问题;
(3)教材中利用两本科学书互撞模拟板块相撞实验,本学期学习中,运用相同科学方法的实验有 (举一例即可)。
33、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圈层结构名称);
(2)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3)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难题,但现代通迅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 (可多选)。
A. 视频电话连线现场,精准指挥救灾 B. 随时定位个人行踪,妨碍人们出行
C. 监控医院就诊人员,泄漏病人信息 D. 气象卫星监测预警,防御气象灾害
E. 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
34、“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
(2)如果测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m;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是 (填数字)。
(第34题图) (第35题图)
3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公里。她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填选项号)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此处 。
三、分析、探究题(5题,共38分)
36、(8分)2023年1月26日,四川甘孜州泸定磨西镇附近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位于2022年“9·5”泸定地震主震区。截至26日11时,共记录到余震100余次,引发了人们对灾区的高度关注。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板块的张裂形成__________,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断加宽。
(2)灾区普降暴雨,局部引发山体滑坡。为预防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B.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C. 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
37、(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
(2)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图。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    图。
38、(6分)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中能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39、(6分)读一读: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料一说明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_______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40、(10分)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要注意 ;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 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A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 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 室内乘电梯逃命,室外乘汽车逃命,
③ 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 应站着不动,等待救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地震发生时,时间来的及的话应迅速跑到开阔地带,时间来不及的时候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这样会减少伤亡。
[答案]D
2、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解析] A、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球体,故不符合题意;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很久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演变为现在的高山,故符合题意;C、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解析] 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答案]C
4、如图中的磨菇石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作用 C.海浪侵蚀 D.流水堆积
[解析]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图中的磨菇石成因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B
(第4题图) (第5题图)
5、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解析] 从图中看出,南极洲板块跨所有的经度,是跨经度最多的板块。
[答案]C
6、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解析] 这是一种科学猜想,但可找到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这个假说,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答案]C
7、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的主体是大陆架
B.海洋深处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
D.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解析] 海洋的主体部分是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故A错误;海洋深处是海沟,故B错误;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一般出现在大陆坡下,并非海洋中部,故C错误;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般不超过200米,故D正确。
[答案]D
8、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 )
A. 平原 B. 丘陵 C. 山地 D. 高原
[解析]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答案]A
9、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 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 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兰溪灵洞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答案]D
10、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C.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解析] 今天我国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总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般以内力作用为主,而以外力作用为辅。
[答案]C
11、关于火山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B.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日本富士山都是死活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解析]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地震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不正确;B.维苏威火山、日本的富士山都是活火山,不正确;C.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软流层),不正确;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2、在等高线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解析]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正确;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正确;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因为“等高”所以海拔肯定相同,正确;D.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故D不正确。
[答案]D
13、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中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解析]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图中,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山。
[答案]A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形成如图所示地形(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波浪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波浪沉积作用
[解析]图中的地形三角洲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5、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板块是运动的 B. 地球是一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解析]图中所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规律是:自中心向两侧递增,说明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6、若不幸被困于倒塌的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
A. 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 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 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 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解析] 不停大声呼救,会过度消耗体力,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可能会造成坍塌造成危险,应尽可能固守待援。
[答案]C
17、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 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B. 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C. 台风“海葵”在象山登陆造成巨大破坏 D. 哥伦比亚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解析] 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变动的形式主要是火山和地震。所以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与日本处于地震带有关,板块交界处多地震;而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台风“海葵”在象山登陆造成巨大破坏、哥伦比亚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都与板块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8、为板块构造示意图,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读图可知,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乙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丙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丁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其中乙处地壳较为稳定。
[答案]B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19、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 碰撞 B. 张裂 C. 挤压 D. 消亡
[解析] 由图可知,水在受热的情况下,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这个实验模拟地壳受热发生了张裂运动。
[答案]B
20、读“局部板块图”,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的面积最可能(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生长型边界上,该处板块向两侧(背向)运动,经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区的面积会增大到成为新的大洋。
[答案]A
21、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 B. 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 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米 D. 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解析]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方向。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原因在于该段等高线稀疏、坡缓。二号营地的海拔位于7600~8000米之间,峰顶的海拔为8848.86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48.86~1248.86米之间。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
[答案]A
22、下列的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点P依次表示(  )
A. 山峰 山谷 山脊 鞍部 B. 鞍部 山峰 山脊 山谷
C. 山谷 鞍部 山峰 山脊 D.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解析] 读图可知,第一幅图中P点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第二幅图中P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第三幅图中P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第四幅图中P点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23、如图,关于板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解析] 由分析图示可知,A.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不正确;B.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正确;C.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不正确;D.D海域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不正确。
[答案]B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6-1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B9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B97.TIF" \* MERGEFORMATINET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读图,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度跨度大即左右范围大,由图可知,经度跨度最大的应该是南极洲。
[答案]C
25、图中最有可能发现河流的是(   )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山谷中易形成河流;结合图示得知A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明显,为山谷,可能有河流。
[答案]A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板块与板块间交界处地壳比较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它们分别是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2·
[解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它们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答案] 六;活跃;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27、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波、泥石流提供水源。(2)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1)C (2)D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 G表示的地形是 。
(2)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 m,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m。
[解析](1)A位于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缓的地方,是鞍部,G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2)乙海拔1320m,甲海拔1150m,故相对高度是170m;比例尺为1:15000,说明图上1cm表示实际150m,则两山顶图上距离2cm,则实际应该是300m。
[答案](1)鞍部; 陡崖 (2)170m; 300m
29、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海拔为    米。
(2)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鞍部的是    。
(3)甲、乙、丙、丁四处中修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是    。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峭壁(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点海拔高度为200米。(2)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3)甲、乙、丙、丁四处中,丙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最狭窄,容易施工。
[答案](1)200  (2)②  (3)丙
30、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和丁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2)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 浙江千岛湖 B. 杭州西湖 C. 柴达木盆地 D. 喜马拉雅山
(3)如图所示,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解析](1)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流水侵蚀是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由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的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甲和丙;故D符合题意;(2)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浙江千岛湖,故A符合题意;(3)AB两地的相对高度:1300m-500m-200m=600m。
[答案](1)D (2)A (3)600m
31、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1)如图甲,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④ ;岩浆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 (填:岩浆或沉积)岩;
(2)为减少地震灾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左图。这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________楼房。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_________。
[解析](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2)由乙图对比可知,拥有基础隔离的楼房在地震来临时,楼房主题结构没有被破坏,更安全;抗震建筑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基础隔离支架,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震的水平作用的破坏。
[答案](1)软流 ;岩浆 (2)基础隔离的楼房 ;基础隔离支架
32、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
(1)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大洋两岸 (选填字母)的相似;
A.气候类型 B. 古老地层分布 C. 生物分布 D. 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 问题;
(3)教材中利用两本科学书互撞模拟板块相撞实验,本学期学习中,运用相同科学方法的实验有 (举一例即可)。
[解析](1)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是大洋两岸气候类型相似;(2)“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动力来源问题;(3)教材中利用两本科学书互撞模拟板块相撞实验,相似的还有:用铅笔在篮球上的移动;模拟海面上远去的船只;用松散的泥土堆制山谷模拟泥石流的发生等。
[答案](1)A (2)支持 ;动力来源 (3)用铅笔在篮球上的移动模拟海面上远去的船只(合理均可)
33、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圈层结构名称);
(2)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3)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难题,但现代通迅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 (可多选)。
A. 视频电话连线现场,精准指挥救灾 B. 随时定位个人行踪,妨碍人们出行
C. 监控医院就诊人员,泄漏病人信息 D. 气象卫星监测预警,防御气象灾害
E. 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
[解析](1)地震震源位于A处,深处10km,应该是地壳;(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3)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ADE。
[答案](1)地壳 (2)处于板块交界处 (3)ADE
34、“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
(2)如果测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m;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是 (填数字)。
[解析](1)图中字母B所在地形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2)根据比例尺1:1000000,代表图上1cm表示实际10km,所以两山峰图上距离3cm,实际应该是3×10km=30km;(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逃生路线是垂直泥石流方向的山坡,合理的是②。
[答案](1)山脊 (2)30 (3)②
(第34题图) (第35题图)
3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公里。她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填选项号)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此处 。
[解析](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山脊的等高线凸向低处,所以B是山脊;(2)由图可知,该地主要地形是山地,山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内力作用有关;A符合题意;(3)根据地形,为了降低成本,节省造价,一般选择按等高线走向修建,所以选择坡度较缓的地方。
[答案](1)B (2)A (3)等高线分布较稀疏
三、分析、探究题(5题,共38分)
36、(8分)2023年1月26日,四川甘孜州泸定磨西镇附近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位于2022年“9·5”泸定地震主震区。截至26日11时,共记录到余震100余次,引发了人们对灾区的高度关注。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板块的张裂形成__________,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断加宽。
(2)灾区普降暴雨,局部引发山体滑坡。为预防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B.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C. 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
[解析](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碰撞形成了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断加宽。(2)灾区普降暴雨,局部引发山体滑坡。为预防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必须下列可行措施: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修建水库、调蓄水流;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答案] (1)张裂;山脉;裂谷或海洋 (2)ABC
37、(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
(2)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图。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    图。
[解析](1)流水侵蚀形成的地形为图④,如冲沟、河谷等;(2)风力侵蚀形成的地形是图③,如风蚀蘑菇等;(3)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图②,如冰冰斗等;(4)流水挟带漏水堆积而成的是图①,如江中洲或三角洲等。
[答案] (1)④  (2)③  (3)②  (4)①
38、(6分)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中能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解析] (1)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地壳是由一整块分裂并漂移形成现代的分布状况的,所以能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图①;(2)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只表明了陆地的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C符合题意;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故D不符合题意。(3)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答案](1)A  (2)C  (3)B
39、(6分)读一读: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料一说明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_______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析] ①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②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③材料三说明 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 (1)地壳运动; (2)海平面上升; (3)人类
40、(10分)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要注意 ;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 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解析](1)A、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橡皮高度要相同;A正确;B、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才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C、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C不正确;(2)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的等高线密集,所以从甲地登山的路线会比较峭陡。(3)为了把街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以某点为中心,依次放在白纸上,并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答案](1)AB (2)甲
(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以某点为中心,依次放在白纸上,并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A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 ; ; ; ;
27、(1) ;(2) ;
28、(1) ; ;(2) ; ;
29、(1) ;(2) ;(3) ;
30、(1) ;(2) ;(3) ;
31、(1) ; ;(2) ; ;
32、(1) ;(2) ; ;
(3) ;
33、(1) ;(2) ;(3) ;
34、(1) ;(2) ;(3) ;
35、(1) ;(2) ;(3) 。
三、分析、探究题(5题,共38分)
36、(1) ; ; ;(2) ;
37、(1) ;(2) ;(3) ;(4) ;
38、(1) ;(2) ;(3) 。
39、(1) ;(2) ;(3) ;
40、(1) ;(2) ;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