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B(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B(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09:55: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大陆漂移的结果
D.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2、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3、从板块划分来看,台湾省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导致世界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冲积作用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 D.全球气候变化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6、我国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多火山地震,下列用板块学说解释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C.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D.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7、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8、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9、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10、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11、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1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之一,与该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 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13、读图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由海牛和鸵鸟的分布可以推测甲、丙两块陆地曾经在一起
B.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
C.图示是大陆漂移说的一项科学依据
D.甲位于南美洲板块上,丙位于非洲板块上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1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16、冰岛(图中G)境内有一百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二十四座,多温泉,地下热能非常丰富。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这一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处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C.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6-17.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读图,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海会逐渐扩大
B.地中海会逐渐缩小
C.①山脉是非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8、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顶部、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S3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S39.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与如图所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此图判断,所有板块都是碰撞的 D.由此图判断,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0、在地球的表面,有许多海洋中的岛屿,它们犹如一颗颗的珍珠点缀在蓝色的海洋面上。下列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A.上海崇明岛 B.海南岛 C.美国夏威夷群岛 D.台湾岛
21、汶川、日本、尼泊尔、雅安、九塞沟,近年世界地震频发,地震多发原因是(   )
A.气候异常,引发地震 B.山地多,易引起地震
C.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D.面积狭小,地壳不稳定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CC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CC21.TIF" \* MERGEFORMATINET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庄坐落在山谷 B.李村坐落在山脊
C.王庄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D.王庄与李村的相对高度超过150m
23、如图为某一地区局部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其中a至b点为河流主干。则所有支流中,实际不存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读某地等高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 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m
C. ④处可能发育成河流 D. 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25、地理科学探索是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途径之一,一般包括“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实验验证)”等过程。尼泊尔大地震发生之后,爱动手的小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全球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并在板块分布图上标注了位置。据此,你认为小科在查找资料之前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A.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边界处附近 B.大地震很容易引发海啸
C.发生地震的地方容易喷发火山 D.主震发生之后,还会发生余震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7、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力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__________。
28、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甲、乙两队准备登山。甲队从B出发,乙队从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
(1)________队走过的路程较长;
(2)________队攀登的山坡较陡;
(3)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约是   米;
(2)当F点气温为20℃时,A点为   ℃;
(3)写出B点山体的部位名称是   。B位于A的 方向。
30、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03日17时21分在尼泊尔西北部(北纬29.42度,东经81.04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南亚局部地区政区图”、“板块分布示意图”。
(1)如图3中甲、乙两地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北纬27。7°,东经85.3°)和此次地震震中的位置,其中表示震中的是 地,震中距加德满都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km。
(2)南亚北部地区地震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大板块相互 造成的。
31、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
(1)甲地的年平均气温 (填:高于或低于)乙地;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2)丙地的年降水量 (填高于或低于)甲地。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甲图是山地模型,当泥石流来袭时,两名游客选择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填:A、B、C或D);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则此图表示 (填:山脊或山谷);泥石流方向为 (填:a或b);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填:①、②、③或④)。
33、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的是 (可多选);
A. 火山和地震 B. 太阳系的形成
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4、如图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图中“两箭头相离”表示张裂,“两箭头相对”表示碰撞。
(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的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
35、人民军队是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台湾、藏南、南海等地风波不断,展开军演是提高军事水平的重要方式。假日我国侦察兵交给指挥员一张敌军山地军事部署简图,请解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方向,如果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 (填:是或否)在大炮射程之内;
(2)我军阵地海拔大约为   米,与敌军指挥部所在位置的高差约为   米;
(3)如只考虑地形因素,在A、B、C三条进攻路线中,我坦克部队选择哪条较好,为什么?

三、分析、探究题(5题,共38分)
36、(8分)“大陆漂移说”提出后,当时有这样一些事实:
a. 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两亿年前恐龙的化石; b. 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c. 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 d. 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
e. 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 f. 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
(1)上述事实,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         。
(2)请你站在“大陆漂移说”反对者的立场,对事实a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
(3)上述事实中,你认为反对“大陆漂移说”的是         。
(4)近年来,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还是否定的 为什么
  。
37、(8分)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
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你认为“时分”原因是: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 。
38、(6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板块,D代表的是    板块,E代表的是    板块,F代表的是    板块。
(2)板块之间的运动,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根据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即可判断,如A板块与D板块之间的运动就是       。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如2020年12月21日发生在日本的6.3级地震就是在        板块的作用下形成的。
(第38题图) (第39题图) (第40题图)
39、(10分)下面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cm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是形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
(2)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 是形成该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 (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地貌的原理。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被侵蚀 E. 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40、(6分)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得当的有    (填序号)。
①迅速从高处跳楼逃生  ②保持冷静,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  
③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④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
(2)地震过后往往会发生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描述错误的是    。
A. 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能引发泥石流 B. 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能降低泥石流的发生
C. 当遇到泥石流时应顺沟谷方向往下游逃生 D. 泥石流常常会毁坏公路、铁路,掩埋良田等
(3)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扩大 D. 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大陆漂移的结果
D.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解析] 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这是一种陆地变海洋的现象,属于沧海桑田变化。
[答案]D
2、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围湖造田,过度抽取地下水,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不能满足泥石流发生的条件。陡坡修筑梯田会使丘陵山区地表植被减少,产生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容易发生泥石流。
[答案]A
3、从板块划分来看,台湾省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解析] 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台湾省所在的板块是亚欧板块。
[答案]A
4、导致世界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冲积作用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 D.全球气候变化
[解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答案]B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解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相互碰撞容易形成高山,而板块间的相互拉伸,是形成大洋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6、我国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多火山地震,下列用板块学说解释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C.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D.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析]地震多发于板块交界处,我国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故我国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答案]B
7、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 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答案]C
8、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解析] 火山地震多发于两板块交界处,此处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A
9、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解析]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其作用不一定都激烈而迅速,固结成岩不属于内力作用。
[答案]C
10、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解析]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沙丘流动是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C
11、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解析] 世界上岛屿最多,有“千岛之国”美称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该国家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火山口附近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火山是百年不遇的,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答案]D
1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之一,与该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 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解析]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之间,与非洲板块无关。
[答案]A
13、读图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由海牛和鸵鸟的分布可以推测甲、丙两块陆地曾经在一起
B.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
C.图示是大陆漂移说的一项科学依据
D.甲位于南美洲板块上,丙位于非洲板块上
[解析] A、海牛和鸵鸟都没有远涉重洋的能力,在两大洲都有分布,说明了甲、丙两块陆地曾经在一起,故A正确;B、读图可知,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两大洲隔乙大西洋,故B正确;C、图示反映了大西洋两岸生物的相似性,它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科学依据,故C正确;D、甲是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上,故D不正确。
[答案]D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4、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解析]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这两板块正不断地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答案]B
1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峭壁(陡崖)。 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答案]C
16、冰岛(图中G)境内有一百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二十四座,多温泉,地下热能非常丰富。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这一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处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C.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解析]由图可知,冰岛故应属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答案]C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6-11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6-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HS\\七上(完成)\\6-17.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读图,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海会逐渐扩大
B.地中海会逐渐缩小
C.①山脉是非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解析]由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此处板块处于张裂状况,红海可能会扩大,故A正确;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此处板块处于碰撞状况,地中海可能会缩小,故B正确;①山脉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不正确;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8、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顶部、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核位于最中心,地壳最外层,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地幔的上部和地壳又合称为岩石圈。故ABC都不正确,D符合题意。
[答案]D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S3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S39.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与如图所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此图判断,所有板块都是碰撞的 D.由此图判断,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解析] 从图中看出,板块两侧的箭头表示板块运动的方向,此图表示板块碰撞.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从而引发火山地震.故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20、在地球的表面,有许多海洋中的岛屿,它们犹如一颗颗的珍珠点缀在蓝色的海洋面上。下列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A.上海崇明岛 B.海南岛 C.美国夏威夷群岛 D.台湾岛
[解析] 上海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流水冲击形成的。海南岛和台湾岛都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夏威夷群岛由地壳断裂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形成的。
[答案]C
21、汶川、日本、尼泊尔、雅安、九塞沟,近年世界地震频发,地震多发原因是(   )
A.气候异常,引发地震 B.山地多,易引起地震
C.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D.面积狭小,地壳不稳定
[解析] 这些地区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答案]C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CC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件\\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成才之路华师七科学 《教师用书》\\CC21.TIF" \* MERGEFORMATINET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庄坐落在山谷 B.李村坐落在山脊
C.王庄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D.王庄与李村的相对高度超过150m
[解析]由等高线分布可知,王庄所在处等高线向中间凸出,所以坐落在脊;A不正确;李村所在地为山坡,B不正确;由指向标可知,王庄位于李村的西北方向,C不正确;王庄所在海拔约370m左右,李村海拔约170m左右,故相对高度差约200m,故D正确。
[答案]D
23、如图为某一地区局部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其中a至b点为河流主干。则所有支流中,实际不存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a到d为河流,说明a处为河谷,由a流向d,所以①②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谷地,发育河流,③④两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法发育河流。故C 符合题意。
[答案]C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读某地等高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 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m
C. ④处可能发育成河流 D. 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解析]本图应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则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A不正确;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m,山峰②附近等高线是250m,则山顶②海拔约250m-300m之间;B不正确;④处为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C不正确;⑥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适合攀岩,D正确。
[答案]D
25、地理科学探索是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途径之一,一般包括“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实验验证)”等过程。尼泊尔大地震发生之后,爱动手的小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全球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并在板块分布图上标注了位置。据此,你认为小科在查找资料之前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A.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边界处附近 B.大地震很容易引发海啸
C.发生地震的地方容易喷发火山 D.主震发生之后,还会发生余震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他的假设昌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处附近。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析]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答案] 板块构造; 六; 软流圈
27、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力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__________。
[解析]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震和火山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生物等,它们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答案]火山和地震;高低不平;平坦
28、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甲、乙两队准备登山。甲队从B出发,乙队从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
(1)________队走过的路程较长;
(2)________队攀登的山坡较陡;
(3)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队从B到A,乙队从C到A,根据比例尺可知,乙队走过的路程更长些;(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山坡较陡,故甲队攀登的山坡较陡;(3)A为山顶,设A点海拔为260m,甲队从B出发,即从海拔200m处出发登高,到达海拔约260m为A点,需要攀登的高度约为60m,乙队从C处(海拔220m)出发,需要攀登的高度约为40m;甲队路程短但坡度大,乙队路程长但坡度较平坦。
[答案] (1)乙 (2)甲 (3)甲队路程短但坡度大,乙队路程长但坡度较平坦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约是   米;
(2)当F点气温为20℃时,A点为   ℃;
(3)写出B点山体的部位名称是   。B位于A的 方向。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可判定,A点的海拔高度约是900米;(2)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图中F点的海拔为200米,当F点气温为20℃时,A点的气温约为20℃﹣[(900﹣200)÷100×0.6℃]=15.8℃;(3)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B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根据指向标可知,B位于A的正西方向。
[答案] (1)900; (2)15.8; (3)山谷;正西
30、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03日17时21分在尼泊尔西北部(北纬29.42度,东经81.04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南亚局部地区政区图”、“板块分布示意图”。
(1)如图3中甲、乙两地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北纬27。7°,东经85.3°)和此次地震震中的位置,其中表示震中的是 地,震中距加德满都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km。
(2)南亚北部地区地震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大板块相互 造成的。
[解析] (1)根据题意,地震区位于加德满的西北方向,故图中表示震中的是甲地,图中比例尺为1:8000000,即图中1cm代表实际80km,图中直线距离约1cm,故震中距加德满都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80km。(2)由图可知,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处于碰撞挤压状态,南亚北部地区地震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造成地壳剧烈运动。
[答案] (1)甲; 80 (2)碰撞
31、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
(1)甲地的年平均气温 (填:高于或低于)乙地;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2)丙地的年降水量 (填高于或低于)甲地。
[解析](1)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甲地气温高于乙地;(2)丙所在的一侧正好处暖湿气流被地形阻挡的背面,因此丙地气流温度低于甲地,年降水量低于甲,
[答案](1)高于;海拔高度 (2)低于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甲图是山地模型,当泥石流来袭时,两名游客选择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填:A、B、C或D);乙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则此图表示 (填:山脊或山谷);泥石流方向为 (填:a或b);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填:①、②、③或④)。
[解析]泥石流来临时的逃生原则: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故D路线正确;乙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泥石流由高向低流动,故泥石流的方向是向b方向;若游客位于O点,则应向②处方向逃生。
[答案]D; 山谷; b ;②
33、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的是 (可多选);
A. 火山和地震 B. 太阳系的形成
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解析](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2)A. 火山和地震与地壳运动有关;B.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无关;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作用有关,与地壳运动无关;D.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有关。故BC符合题意。
[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4、如图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图中“两箭头相离”表示张裂,“两箭头相对”表示碰撞。
(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的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
[解析](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山脉的过程;(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的④⑤⑥的顺序表示。
[答案](1)山脉 (2)④⑤⑥
35、人民军队是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台湾、藏南、南海等地风波不断,展开军演是提高军事水平的重要方式。假日我国侦察兵交给指挥员一张敌军山地军事部署简图,请解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方向,如果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 (填:是或否)在大炮射程之内;
(2)我军阵地海拔大约为   米,与敌军指挥部所在位置的高差约为   米;
(3)如只考虑地形因素,在A、B、C三条进攻路线中,我坦克部队选择哪条较好,为什么?

[解析] 读图可知,(1)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西北方向;量得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实地距离为4厘米×1000000=40千米;如果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不在大炮射程之内;(2)我军阵地海拔大约为700米,敌军指挥部海拔高度为300米,两地的高度差是700米﹣300米=400米.所在位置的高差约为400米;(3)如只考虑地形平坦的因素,我军选择进攻路线A、B、C中,C路线坡度和缓,是最佳选择。
[答案]( 1)西北;否;(2)700;400;(3)C;因为C线路坡度小,更省力
三、分析、探究题(5题,共38分)
36、(8分)“大陆漂移说”提出后,当时有这样一些事实:
a. 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两亿年前恐龙的化石; b. 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c. 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 d. 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
e. 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 f. 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
(1)上述事实,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         。
(2)请你站在“大陆漂移说”反对者的立场,对事实a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
(3)上述事实中,你认为反对“大陆漂移说”的是         。
(4)近年来,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还是否定的 为什么
  。
[解析](1)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a. 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两亿年前恐龙的化石;b. 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e. 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2)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两亿年前恐龙的化石,有可能不是大陆漂移造成的,而是恐龙发生的迁徙造成的;(3)反对的有:c. 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d. 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f. 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4)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支持大地漂移说的,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入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现在的南极大陆天寒地冻不可能生成,所以南极大陆很可能是由中低纬度地区漂移来的。
[答案](1)a、b、e (2)恐龙迁徙 (3)c、d、f
(4)支持。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入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现在的南极大陆天寒地冻不可能生成,所以南极大陆很可能是由中低纬度地区漂移来的。
37、(8分)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
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你认为“时分”原因是: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 。
[解析]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2)
(3)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时分”是因为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被淹没成海峡,与大陆隔离;(3)说明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说明了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了煤炭。
[答案](1)板块构造; 太平洋;(2)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被淹没成海峡,与大陆隔离;(3)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了煤炭。
38、(6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板块,D代表的是    板块,E代表的是    板块,F代表的是    板块。
(2)板块之间的运动,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根据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即可判断,如A板块与D板块之间的运动就是       。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如2020年12月21日发生在日本的6.3级地震就是在        板块的作用下形成的。
[解析](1)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南极洲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根据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即可判断,如A板块与D板块之间的运动就是板块的碰撞;而A与B板块间的运动是张裂;(3)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所以多地震火山。
[答案] (1)亚欧;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2)碰撞挤压  (3)亚欧与太平洋
(第38题图) (第39题图) (第40题图)
39、(10分)下面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cm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是形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
(2)在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 是形成该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 (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地貌的原理。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被侵蚀 E. 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解析](1)实验一,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流水是形成湿润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2)实验二,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风力是形成该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以外力为主形成地貌的原理。(4)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风蚀地貌;(5)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都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形成的地貌,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被侵蚀与外力作用有关。
[答案] (1)流水 (2)风力 (3)外力 (4)C (5)ABCE
40、(6分)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得当的有    (填序号)。
①迅速从高处跳楼逃生  ②保持冷静,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  
③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④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
(2)地震过后往往会发生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描述错误的是    。
A. 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能引发泥石流 B. 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能降低泥石流的发生
C. 当遇到泥石流时应顺沟谷方向往下游逃生 D. 泥石流常常会毁坏公路、铁路,掩埋良田等
(3)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扩大 D. 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解析] (1)当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快速离开教室等,跑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用书包等用品保护好头部;不可乘坐电梯、跳楼或躲在高楼或广告牌等下面,切不可抢救财物而丧失自救的机会。(2)泥石流可能在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时发生,泥石流常常会毁坏公路、铁路,掩埋良田等,当遇到泥石流时应顺与沟谷方向垂直的两侧山坡逃生,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能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故C符合题意;(3)A. 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说明海陆变迁,可说明地壳运动;B.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这说明地壳在运动;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扩大,这与风力的侵蚀作用有关,与地壳运动无关;D. 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与说明地壳运动。故C符合题意。
[答案] (1)②④  (2)C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6章 变化的地形》单元测试B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 ; ; ;
27、 ; ; ;
28、(1) ;(2) ;
(3) ;
29、(1) ;(2) ;(3) ; ;
30、(1) ; ;(2) ;
31、(1) ; ;(2) ;
32、 ; ; ; ;
33、(1) ;(2) ;
34、(1) ;(2) ;
35、(1) ; ;(2) ; ;
(3) ; 。
三、分析、实验探究题(5题,共38分)
36、(1) ;(2) ;(3) ;
(4) 。
37、(1) ; ;
(2) ;
(3) 。
38、(1) ; ; ; ;
(2) ;(3) ;
39、(1) ;(2) ;
(3) ;(4) ;(5) ;
40、(1) ;(2)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