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折一折、认一认、量一量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的过程,在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直接导入生活中的圆
课件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圆”。(让同学们感受到圆就在身边,感受到圆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情绪。)
二、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平面图形。
(2)课件出示圆: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圆内、圆上、圆外。
2、认识圆心:
(1)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多次。
(2)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我们发现: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圆中心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3、认识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吗?(相等)
想一想:在同圆内有多少条半径?(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都相等)
4、认识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 (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都相等)
三、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师课件演示:移动两条半径刚好等于一条直径。
得出结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即d=2r,r=d/2)。
四、总结圆的特征:
(1)圆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2)有圆心(中心一点o);
(3)有半径(r)和直径(d);
(4)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且直径等于半径的二倍(d=2r)。
五、巩固延伸:
课后完成配套作业。
配套作业
一、判断题: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 )
(3)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
(4)同圆的半径一定都相等。 ( )
(5)时钟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 ( )
(6)直径3厘米的圆要比半径2厘米的圆大。 ( )
二、选择题:
(1)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 )叫直径。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三、看图回答:
四、口答:(还记得半径直径的关系吗?)
r (厘米) 2.5 1.5
d (厘米) 8 7 12
5、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