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5 15: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900年巴黎世博会银章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经济
20C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应对:
民主的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
法西斯方式: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国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牧场主倾倒牛奶
国家的宏观调控
1.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2)主要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
◎以工代赈(美国)
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
①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复苏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消极: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资本主义国家:
积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
(1)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思考:
阅读P46最后一段教材内容,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A.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B. 现代科技的发展;
C. 问题仍在:固有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政府职能的变化
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
【英】凯恩斯(1883-1946)
自由放任
重商主义
新自由主义
大规模干预经济
盛行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重商主义主张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
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
守夜人
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管家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代表: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中间路线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
代表学派:
供应学派;货币学派
拓展提升: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
柯立芝繁荣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
80年代恢复
90年代发展
经济危机
政策调整
政策调整
经济危机
过程:
(1)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1922年,苏联成立;
(3)193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1)社会主义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农民的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
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须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但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不过是些“彩色纸片”。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势十分危急。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
斯大林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影响:
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所借鉴同时对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采用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手段,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与社会矛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他的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2)社会主义国家:
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接任总书记,1984年2月逝世,享年70岁
契尔年科,1984年2月接任总书记,1985年3月逝世,享年74岁
老人政治
病夫治国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54岁)。
年轻的改革家
能否力挽狂澜?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3.11—1991.12.14)
柏林墙倒塌
东西德统一
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南斯拉夫解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①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目标:二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
手段: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成果:20世纪60年代至7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表现为: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jin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4)新兴独立国家经济发展
1950
1975
1960
1990
部分亚洲国家:黄金发展时期(20世纪60~80年代)
非洲:
黄金发展时期
Q:“第三世界”的发展遭遇了怎样的挑战?
拉美:
黄金发展时期
美国与欧洲:黄金时代
中国:黄金时代?
20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2)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4)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
(5)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①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4、21世纪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1)21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特点:
(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时段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通过材料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至1948年世界贸易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发生变化的事件。
变化:1870年至1929年世界贸易速度降低;1929年至1938年世界贸易呈现出负增长;1938年至1948年世界贸易没有增长
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背景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1)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提高关税、货币贬值保护本国贸易
(2)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1.背景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2) 建立过程与发展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
①建立:
②宗旨:
③作用:
④发展: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已从40年前的40%下降至4%-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
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积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消极: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成为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3)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发展:1995年,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贸宗旨:
各成员力求···合理利用···确保···建立······
影响:
①世界贸易组织····直接降低了···,刺激了···,提高了·····
②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12大类,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时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原因: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1)背景: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美国战后经济实力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时间:1945年
宗旨: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主要活动: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金融危机)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时间:1945年
宗旨: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主要活动: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灾后重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标志
时间
宗旨
作用
性质
1945
1945
1947
稳定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多边贸易协定
稳定世界金融和经济秩序
恢复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扩大世界贸易
总结归纳: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组织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①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②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③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亚投行总部大楼
4.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①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②表现:
A.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B.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C.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③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战前后世界经济发展
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际金融组织发展
国际金融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风险增大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对国际贸易依存度提高
贸易形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