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2 16: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新疆乌鲁木齐市
第八中学 姜力元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制定
方法思路
教学过程
本课感悟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启下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对比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承上人文主义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呼应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人文素养人文主义班级:高一(5)班 人数:56人学情调查——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优势:方法初具、关注现实
缺陷:知识储备少、兴趣不足、学习与运用脱节。 学情分析三维教学目标 了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材料分析、
合作探究。 感受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过程
与方法知识
与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运用人文智慧思考当今社会问题。 情境创设、
实践运用。 塑造学生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文精神。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主张
及对其的评价。
难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合作探究、学案导学、突破重点主线辅线教学思路以西湖人文旅游管理模式为例情境创设、实践运用、突破难点各组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学案;
教师和学生组长评价,落实基础知识课前活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信息提炼,导问诱思计时:3分钟让我们穿越古今,走进西方人文思想的源头,带着现实问题叩问先贤,看看他们会引领我们如何思考。杭州西湖十年之变各组派出代表,在教师构建的框架内呈现对应的学案内容,生成本课知识结构图。
各组结合教材和资料卡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准备下一环节的成果汇报。
计时:6分钟小组活动,教师辅助第一环节:合作探究免费开放之初,西湖绿地曾一度被过量的游客破坏,对此,智者学派会怎样看呢?(试从背景、关注焦点、思想主张分析)
A.漠不关心,坐等神谕
B.完善公德和法规
C.寻找科技手段解决
D.其他……
穿越时空的来宾,你如何看待智者们的答案呢?(试从思想主张和评价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在运用中学习,在思辨中启智计时:7分钟第二环节:汇报交流从02年起,不文明现象虽时有发生,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西湖志愿者的队伍,成就“人文西湖”特色。苏格拉底会如何看待今昔两种情况呢?请仿照其语言风格表达小组观点。(试从背景、关注焦点、思想主张成文)
苏格拉底曾经因坚持真理而以身殉道,在祭奠他时你会说……(试从思想主张和评价用一句话概括)
人文主义思想的升华——苏格拉底在运用中学习,在思辨中启智计时:7分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相同:不同: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要求必须符合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学习检测,突破重点计时:2分钟重点突破西湖旅游走出一条不断创新、还湖于民的新路,而这种方式会得到柏拉图的关注甚至认可吗?(试从思想主张、评价分析)
亚里士多德会完全赞同自己老师的观点吗?如果否定,他是不是就丧失了尊师的美德 ? (试从关注焦点、思想主张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运用中学习,在思辨中启智计时:6分钟何为“人文精神”? ①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②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难点突破师生合作,突破难点计时:3分钟


联系古今中外,搜索体现“人文精神”的观点、事件或现象。汇报交流,活学活用计时:8分钟人文精神
的体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扩展延伸萌芽: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人文精神
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
发展: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与
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成熟:17-18世纪人文主义的进一步
弘扬——启蒙运动。 师生合作,展示单元线索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跨越千年的传承中西文明的对话师生合作,打开思路视野小结计时:2分钟第三环节:在你的所见所闻中,哪些现象实现人文精神,哪些反映了它的缺失呢?
向西湖管理方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人文旅游管理模式的建议。
你对建立“人文校园(社区)” 有哪些具体设想?
古今贯通,凸显现实价值任选一个主题,书写历史札记。
提示:行动应落实于细节,回归于日常。课后作业计时:2分钟 共计:45分钟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效的关系
如何实现对未来公民人文素养的培育,历史学科责任重大。本课感悟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