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并制止,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男生早早地来到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男生,并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第二块糖果也是奖励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更惊疑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他们,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管他们,证明你是正直善良的,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泪懊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他,说:“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余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1)男生被叫到校长室去是因为 。当他看到校长给自己糖果时很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这是因为 。
(2)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行知没有糖果了,他怕男生再跟他要,所以结束了谈话
B.因为陶行知无话可说了,所以借没有糖果来结束谈话
C.陶行知用特别的教育方式让男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目的
(3)你觉得陶行知的这种做法好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请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 ;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 ;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 。
(4)用“﹣﹣﹣”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
(5)秋天到了,“我们”为什么要把草灰埋在梧桐树的脚下?
3.
丹丹学羊叫
丹丹会学小羊叫:“咩(miē)﹣﹣咩”逗得小朋友们咯(gē)咯直笑。珍珍说:“丹丹学得真像!”蓉蓉说:“真有趣!丹丹,再学一下。”丹丹高兴地说:“好,你们喜欢听,我就学!”
上课了,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学习:有的看书,有的写字,有的做算术题。丹丹也打开了课本,看见书上画着一只山羊,就轻轻地叫了起来:“咩﹣﹣咩﹣﹣”小朋友们听到叫声,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师见教室里乱哄哄的,不禁皱(zhòu)起了眉头:“刚才,你们听见了什么呀?”
“小羊叫呀!”小朋友回答。“听见小羊叫,你们又都在做什么啊?”珍珍站起来说:“我光顾着笑,忘记了看书!”蓉蓉说:“我把生字写错了!”文文说:“我也把题目做错了!”“是吗?”老师看了丹丹一眼,只见她低下了头……
下课了,老师领着大家做“跳山羊”的游戏,谁跳过了“山羊”,就请丹丹学一声小山羊叫。“咩﹣﹣咩﹣﹣”的叫声又响了起来。老师夸奖说:“这回呀,‘小羊’的叫声才好听哩!”丹丹抿(mǐn)着嘴笑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乱哄哄(ABB式)
(2)短文中能够体现“乱哄哄”的意思的句子是
A.上课了,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学习:有的看书,有的写字,有的做算术题。
B.小朋友们听到叫声,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联系上下文想想句子的意思,把最合适的说法填在横线上。
老师夸奖说:“这回呀,‘小羊’的叫声才好听哩!”这句话是说
A.老师称赞丹丹的声音好听。
B.老师表扬丹丹学羊叫真是时候。
C.老师表扬丹丹学小羊叫,学得很像。
(4)“咩﹣﹣咩﹣﹣”的羊叫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丹丹学羊叫,逗小朋友笑;第二次在 的时候,丹丹学羊叫影响了小朋友学习;第三次是在 的时候,丹丹学羊叫表扬跳过“山羊”的小朋友。
(5)“老师看了丹丹一眼,只见她低下了头……”这时,丹丹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4.
小草宝宝的绿衣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个大草坪,可爱的小草宝宝就住在里面。
春天,小草宝宝露出小脑袋,穿上了春姑娘送来的绿衣服,给校园添加了绿色,校园显得更美丽了。他们手牵手,肩并肩,打扮着校园,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不知多少欢笑。
夏天,小草宝宝长高了,衣服更绿了。远看,校园里好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近看,风姐姐轻轻一吹,小草宝宝点了点头,好像在tiào wǔ呢!
秋天,小草宝宝想换件衣服,便穿上了秋婆婆做的黄衣服。突然,秋风吹来,chuī luò 了这件黄衣服,校园里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
冬天,小草宝宝怕冷不敢出来,躲在地下睡大觉,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着第二年的生命。
我爱你,可爱的小草宝宝,因为你是我们校园的四季使者。
(1)看拼音,写词语。
tiào wǔ
chuī luò
(2)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是按照 的时间顺序写的。
(3)春天, 给小草宝宝送来了 ;夏天,小草宝宝的衣服 ;秋天, _给小草宝宝做了黄衣服;冬天,小草宝宝躲在地下 。
(4)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我是一个 的孩子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这话千真万确。一个人如果有了顽强的毅力,他可以把“奇迹”变为现实。
三年级时,学校要组织首届跳绳比赛。看到许多同学都报了自己最拿手的项目,可把我给急坏了。谁不知道我是个小胖子,跳绳那可是实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可自己身为中队长……对,下决心练!想到这,我在单摇那项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同学们那惊奇的目光自然不必说了。
回到家,我便找来根塑料绳跳了起来。开始,那绳仿佛跟我作对似的,不是快,就是慢,弄得我摔了好几个“嘴啃泥”。可是,我一想到狄更斯的名言,就又打起精神,苦练起来。浑身累得像散了架,我练;嗓子干得像冒了烟,我练;胳膊被抽得一道红、一道紫,我练。练!练!练!绳子越飞越快,宛如一条七色长虹。一天下来,我就能跳三十多个了!可浑身也是“伤痕累累”。可我并没有就此罢休,在比赛前的一个多月里,我天天苦练,不管是同学们嬉笑的早晨,还是笑声不绝的课间,就连放学后的下午,都可以找到我苦练跳绳的身影。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跳绳技术越来越好,由原来的三十多个上升到一百个,现在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个。
跳绳比赛开始了,第一项便是单摇。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我飞快地抡动着长绳,绳儿在空中唱着欢快的歌。我终于以172个的绝对优势,获得了冠军。同学们都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一个把“奇迹”变成现实的我,一个有毅力的我!
(1)“绝”字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①断;②尽,穷尽;③极,极端的。文中“笑声不绝”的“绝”应选 ;“绝对优势”的“绝”应选 。
(2)同学们为什么会有“惊奇的目光”?从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画出来。
(3)“浑身累得像散了架,我练;嗓子干得像冒了烟,我练;胳膊被抽得一道红、一道紫,我练。”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4)细读选文后,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课外阅读。
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教授讲天文学。教授讲道:“宇宙中的行星都是在宇宙中进行曲线运动的。”
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
“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们的行星一定是在做曲线运动的吗?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呢?”伽利略没有被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用古代学者的话让伽利略相信自己。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古代的学者讲的就一定符合事实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教授被问倒了。
后来,伽利略继续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答问题。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最终才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1)形成解释。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水落石出:
②胡思乱想:
(2)整体感知。
题目是“勤学好问的伽利略”,这说明本文想要表现的就是伽利略的 特点。那么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表现伽利略这一特点的?
(3)形成解释。
对于伽利略爱提问这一行为,教授认为这是伽利略 ,而伽利略则是为了( )
A.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B.嘲笑教授没讲清楚知识
C.显示自己很聪明,看不起古代的学者
D.探寻真正的科学
(4)评价鉴贯。
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难道古代的学者讲的就一定符合事实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古代的学者讲的一定符合事实
B.古代的学者讲的不一定符合事实
C.古代的学者讲的一定不符合事实
D.古代的学者讲的就是事实
②伽利略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科学”?( )
A.古代著名学者提出的观点
B.课本中写的、教授讲解的知识。
C.有理论依据的、经过事实验证的知识。
D.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实。
③你认同教授的观点还是伽利略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反驳。
(5)获取信息。
伽利略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用“ ”画出来。
(6)创意运用。
你在生活中善于提问吗?提出问题后又是怎样找到问题答案的呢?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从语句“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中我们知道,男生被叫到校长室去是因为“他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从语句“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男生更惊疑了”看出男孩的态度是“惊疑”。“惊疑”是因为我犯了错误,校长却给了糖果,这个事情有点反常。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从语句“我没有多余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中,我们可以知道了谈话结束了,从语句“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中,我们可以知道男生已经知道了错误,并决心改正,所以是C项“陶行知用特别的教育方式让男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目的”是正确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程度。结合语段我们知道了陶行知先生没有打,没有骂,没有批评教育,反而是温暖地感动着孩子,肯定他的优点,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所以这种做法好。
故答案为:
(1)他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 惊疑 我用泥块砸了同学,校长却给糖果奖励我
(2)C
(3)我觉得陶行知的这种做法好,陶行知没有跟孩子直接交谈的他错误,而是先肯定他的优点,温和地等待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不是直接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2.【解答】(1)考查了如何给文章起合适的题目。熟读文段可知,短文可用主要事物作题目。即:校园的梧桐树。
(2)考查了文章的写作顺序。熟读文段,从第二、三、四、五每个自然段开头的“春、夏、秋、冬”可知,这篇短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考查了文章中句子及词语意思的理解。①“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这里的“你”指的是梧桐树。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芽苞舒展成叶子。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密密麻麻。
(4)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认识。比喻句,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文章中的比喻句: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把“绽开的芽苞”比作“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5)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可知,“我们”把草灰埋在梧桐树的脚下是为了让草灰变成养料,可以使梧桐树长得更加粗壮。
故答案为:
(1)校园的梧桐树;
(2)时间;
(3)①梧桐树; ②芽苞舒展成叶子; ③密密麻麻。
(4)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绽开的芽苞; 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5)草灰变成养料,可以使梧桐树长得更加粗壮。
3.【解答】(1)考查了词语仿写。要求写ABB式的词语。如:兴冲冲、热腾腾、绿油油。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短文中的“小朋友们听到叫声,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句话是说丹丹上课学羊叫把同学们都逗笑了,显得教室里“乱哄哄”的情景。故选B。
(3)考查了文章中句子意思的理解。读“‘小羊’的叫声才好听哩!”可知,丹丹这时学羊叫是下课时,这句话意思是老师委婉地表扬丹丹学羊叫真是时候。故选B。
(4)考查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熟读文段可知,“咩﹣﹣咩﹣﹣”的羊叫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丹丹学羊叫,逗小朋友笑;第二次在上课的时候,丹丹学羊叫影响了小朋友学习;第三次是在老师领着大家做“跳山羊”的游戏的时候,丹丹学羊叫表扬跳过“山羊”的小朋友。
(5)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写话的能力。结合文段内容,“老师看了丹丹一眼,只见她低下了头……”这时,丹丹会想我真不该在上课的时候学羊叫,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故答案为:
(1)兴冲冲、热腾腾、绿油油。
(2)B;
(3)B;
(4)上课 老师领着大家做“跳山羊”的游戏。
(5)我真不该在上课的时候学羊叫,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4.【解答】(1)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结合内容把词语写正确即可。
(2)考查了对短文的总体认识以及写作顺序。每个自然段的自然段的开头都会空出两个汉字。故本文有6个自然段。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可知,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
来写的。
(3)考查了课文内容填空。从“春天,小草宝宝露出小脑袋,穿上了春姑娘送来的绿衣服”可知,春天,给小草宝宝送来了绿衣服;从“夏天,小草宝宝长高了,衣服更绿了”可知,夏天,小草宝宝的衣服更绿了。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熟读文段可知,短文的结尾句“我爱你,可爱的小草宝宝,因为你是我们校园的四季”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草坪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跳舞 吹落;
(2)6 春、夏、秋、冬;
(3)春姑娘 绿衣服 更绿了 秋婆婆 睡大觉;
(4)我爱你,可爱的小草宝宝,因为你是我们校园的四季。
5.【解答】(1)考查查字典:文中“笑声不绝”指笑声不停止。词中的“绝”,结合词义和题目中给出的解释,应选①;“绝对优势”是指“绝对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优势。词中的“绝”,结合词义和题目中给出的解释,应选③。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当“我”在单摇那项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后,同学们那惊奇的目光自然不必说了。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桥“我”,那是因为:谁不知道我是个小胖子,跳绳那可是实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考查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中的“浑身累得像散了架,我练;嗓子干得像冒了烟,我练;胳膊被抽得一道红、一道紫,我练”是排比句,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不怕吃苦,有顽强的毅力。
(4)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通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赞扬了“我”在狄更斯的“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这句话的鼓励下,顽强地练习跳绳,最终获得冠军的事。表现出“我”是一个有顽强的毅力的孩子,终于获得成功。因此,题目中的横线上应补充词语“有毅力”。
故答案为:
(1)①③;
(2)谁不知道我是个小胖子,跳绳那可是实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我”不怕吃苦,有顽强的毅力;
(4)有毅力。
6.【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①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文中指伽利略遇到问题一定要问清问题的答案。②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文中指教授认为伽利略提问题是在瞎想。
(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题目可知,这篇文章主要想体现的是伽利略的勤学好问的特点。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写了伽利略在学习中向老师提问行星曲线运动的问题,他不轻信古代学者的结论,而是勇于质疑,不断追求真理的事。这件事表现了伽利略勤学好问的特点。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难道古代的学者讲的就一定符合事实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相符,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可知,对于伽利略爱提问这一行为,教授认为这是伽利略在胡思乱想,而伽利略则是为了探寻真正的科学。故选D。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及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难道古代的学者讲的就一定符合事实吗?”这句话是反问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为:古代的学者讲的不一定符合事实。故选B。②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相符,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可知,伽利略认为有理论依据的、经过事实验证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故选C。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答案不唯一。如:我认同伽利略的观点。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真正明白。
(5)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后来,伽利略继续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答问题。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可知答案。
(6)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合理即可。如:我在生活中善于提问。提出问题后,我先问老师,如果老师也不清楚,我会通过查大量资料来解决。
故答案为:
(1)①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文中指伽利略遇到问题一定要问清问题的答案。②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文中指教授认为伽利略提问题是在瞎想。
(2)勤学好问 伽利略在学习中向老师提问行星曲线运动的问题,他不轻信古代学者的结论,而是勇于质疑,不断追求真理。
勤学好问 本文通过写伽利略在比萨大学医科专业的课堂上敢于发问、勇于质疑的事来表现伽利略这一特点的。
(3)胡思乱想 D;
(4)①B;②C;③我认同伽利略的观点。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真正明白。
(5)后来,伽利略继续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答问题。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6)我在生活中善于提问。提出问题后,我先问老师,如果老师也不清楚,我会通过查大量资料来解决。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