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课外阅读。
黄果树瀑布(节选)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 )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 )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 )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 )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顺着台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我们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1)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将相应选项的序号填到文中括号里。
A.雨雾
B.微风
C.潮水
D.白练
(3)“银雨洒金街”中“银雨”指 ,“金街”指 ,这描绘了 的景象。
(4)本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 ,再写近观 ,最后写来到谷底,与瀑布近距离接触。我们读了之后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5)我能当一回广告设计师,为黄果树瀑布设计精彩的广告词。
2.
小桥流水人家
周庄,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古镇。[甲]四面环水,犹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jí)好夷游”,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来,她那淳朴典雅的风韵依然。
[乙]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尤其是脚踏在整齐而狭窄的石板街面上发出的单纯的音响。谁也无法抵御那份自然对心灵的震动。
周庄是水哺育长大的,面对大自然这九曲回肠的地域组合,周庄人并不是用精卫填海的办法来改变千姿百态的河湖港汊(chà),而是用座座桥梁,把大家相亲相爱地连在一起。
[丙]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古朴或新颖。有祈求富裕安康的富安桥;有因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还有纪念太平军士兵的福洪桥;而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当属双桥,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就像古时候的一把钥匙,开启着周庄走向外面世界的大门。
桥与日月相伴,桥与流水媲(pì)美,桥与人家相亲,桥与小街相连。在这里真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镇。千百年来,周庄的桥经受了无数历史风雨磨蚀,可它总是坚韧地拱起赤裸裸的脊梁,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星辰,深情地期待着从天南海北到来的客人。
周庄是水的世界。清凌凌碧泱泱的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像四根透亮飘柔的带子,绕镇而过。一路不知吻过多少岸边的绿墙,也不知抚过多少岸边人的甜梦,现在,它疲倦了,疲倦得像个甜睡的宝宝,静静地躺着,仰视天上的白云,做着一个归入大海前的美梦。
久居喧闹都市的现代人,面对这片宁静之水,心里各种欲念都会淡然隐去,剩下的,唯有对这醇美空灵境界的向往。由于河湖的阻隔,周庄避开了历代兵伐战乱,保存完好的水镇建筑越发显现出它独特的韵味。
碧水泱泱、绿树掩映的沈厅,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以及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充满着幽静的水乡气息。那幽深冷清的石板巷,那巷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和星星点点的水渍、泥印,犹如一首古诗,美得令人心醉。
(有删改)
(1)在周庄,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桥是 。
A.富安桥
B.贞丰桥
C.福洪桥
D.双桥
(2)短文中概括周庄美的特色的词语是 。
A.古朴
B.淳朴典雅
C.宁静
D.新颖
(3)找出短文中概括描写小桥、流水、人家三种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来。
(4)第五自然段中“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星辰”的意思是 。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文字描述,你觉得周庄的桥像 。
(5)读文章中的甲、乙、丙三句,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从中我仿佛闻到了 ,听到了 ,看到了 。体会到作者 之情。
3.
走进丽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西北部,距省会城市昆明六百余公里。它以 的山川、古老的城镇、 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 的峡谷、 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形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形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在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1)将下列四个词语分别填到短文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清澈
②雄伟
③淳朴
④险峻
(2)第三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玉龙雪山终年积雪,被誉为“地球上最寒冷的雪山”。
②画“ ”的句子将山峰比作玉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龙雪山的美。
③短文重点描绘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除此之外,丽江还有虎跳峡、泸沽湖等。
④本文通过对丽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
(4)由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句子,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阅读中学习方法。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短文按 顺序描写了漓江美丽的景色。
A.时间
B.空间
C.事情的发展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其特点。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4)圈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突出了漓江的 。
(5)找出短文中的拟人句画上“ ”。
(6)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
这句话把 比作 ,写出了漓江的 和 。
(7)读了短文,你是不是被漓江的美景吸引了呢?请为漓江设计一套宣传标语。
5.阅读。
可爱的山村
前年夏天,爸爸妈妈的工作调动了,我跟着他们来到山村。
搬到山村的第二天,我就去爬山。那山可高了,白云像围在它腰上的围裙,站在山顶,就像站在了云彩里。漫山遍野,绿树成荫,要是两个人离开六七步,就只能听见声音,看不见人影。有时候会突然蹿出一只野兔,还没等我捡起石头,野兔就飞一般地跑了。还有不知名的山雀,冷不防从脚底“腾”地飞起来,吓我一跳。山村的景色多迷人哪!
山村的景色好,人也好。有一次,我学山村孩子去放羊,可是我刚把羊赶出羊圈,羊一下子就跑散了。我使劲喊:“回来,回来……”可没有一只羊听我的,这可把我急坏了。和我一起来的小朋友说:“你别喊了!”他边说边冲羊群跑去,“咩咩﹣﹣”地叫了几声,真是奇怪,只见那些羊乖乖地回来了。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了山村生活中也是有许多学问的,向山村的劳动人民学习,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两年过去了,我听爸爸说,他又要调动工作了,可是我舍不得离开山村。
(1)用“//”将短文分为三部分,并写出每部分的意思。
1)
2)
3)
(2)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既写了实在事物,又运用了联想,请用“ ”画出这句话。
(3)第三自然段写了一件事,从这件事中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请用“ ”在文中画出这一道理。
(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山村的“可爱”?
6.
天山的托木尔峰
天山的最高峰叫托木尔峰,有七千四百多米高。它耸立在天山的西部,那里地势奇特,景色迷人。
托木尔峰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皑(ái)皑。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走上冰川,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夏季,在冰川上面可以听到冰下潺潺的流水声。原来冰下还有流动的水呢!
在托木尔峰地区,尽管气候寒冷,但也有动物和植物,而且种类还不少呢。据考察,这里有六百多种植物。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是阔叶林,其中有一种名叫大叶柳的树,主干是弯曲的,沿着地面生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生长着耐干旱的小叶灌木。 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 还有成片的雪莲……在托木尔峰地区的森林和草原上,还生活着珍禽异兽。现在,托木尔峰地区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正在对这里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更加深入地考察和研究。
(1)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冰面上的冰 的特点。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冰面上冰的形态,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冰面上的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从托木尔峰上流下的“河”是冰川。
②托木尔峰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植物的分布根据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小叶灌木、阔叶林、雪莲等。
③人们在托木尔峰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对动植物进行考察和研究,表明了人们热爱自然,在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解答】(1)考查了找中心句。本段主要描写的是黄果树瀑布的美景,点出了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故中心句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考查了对修辞的运用。作者刚进入景区时,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这是作者对听到的瀑布发出的声响的描写。作者看到的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激起的水花犹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银雨洒金街”是形容黄果树瀑布恢弘跌宕、万练飞空的,艳阳高照下水雾蒙蒙的美丽景象。“银雨”指瀑布形成的雨滴晶莹。“金街”指指阳光照耀下的黄果树瀑布散发着金黄色光芒。
(4)考查了文段的写作手法。本文主要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先是听到瀑布发出的声音,接着写透过树的缝隙看到的瀑布的样子,最后写的是来到谷底和瀑布近距离接触。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我们读了之后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5)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理解。为黄果树瀑布设计广告词,需要突出瀑布的特点,比如突出“银雨洒金街”和瀑布高悬陡壁如幕布泻下来,可以用这样的广告词:银倾降雨百珠弦,瀑布飞流挂九天。
故答案为:
(1)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B C D A;
(3)瀑布形成的雨滴晶莹 阳光照耀下的黄果树瀑布散发着金黄色光芒 艳阳高照下水雾蒙蒙;
(4)从远到近 瀑布声音 瀑布样子;
(5)银倾降雨百珠弦,瀑布飞流挂九天。
2.【解答】(1)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当属双桥”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寻找概括性词语。“古朴”“新颖”概括的是周庄的桥。“宁静”概括的是周庄的水。“淳朴典雅”概括的是整个周庄,因此答案为B。
(3)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屈或伸,或古朴或新颖”概括的是桥。从“周庄是水的世界”可知描写了流水。从“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充满着幽静的水乡气息”可知描写了人家。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星辰”的意思是指经历过漫长的岁月。通过“拱起脊梁、驼过”等词语,我们可以想象周庄的桥像一位饱经风霜而坚韧不拔的老人。
(5)考查了对内容的拓展。想象画面时,不仅要能“看”到样子,还要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等,由此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周庄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1)D;
(2)B;
(3)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屈或伸,或古朴或新颖。
周庄是水的世界。
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充满着幽静的水乡气息。
(4)经历过漫长的岁月 一位饱经风霜而坚韧不拔的老人;
(5)淡淡的清香 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脚踏石板的声音 周庄里各式各样的桥 对周庄的赞美。
3.【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将对应词语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即可。“清澈”指水干净透明,描写湖水合适。“雄伟”是雄壮伟大,描写“山川”恰当。“淳朴”
就是敦厚质朴,描写“民风”。“险峻”陡峭险恶,描写“峡谷”恰当。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自然段的画线句既承接上文的丽江古城,又引出下面的玉龙雪山,是一个过渡句,因此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题说法错误,因为玉龙雪山是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而不是“地球上最寒冷的雪山”。其他②③④说法都对。
(4)本题考查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借助文段,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如:一座座小桥的下面是潺潺的溪水,水边杨柳依依,不远处便是一户户人家。
故答案为:
(1)②③④①;
(2)承上启下;
(3)①×②√③√④√;
(4)一座座小桥的下面是潺潺的溪水,水边杨柳依依,不远处便是一户户人家。
4.【解答】(1)考查文章的结构方式。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概括说明漓江的特点S是“美丽”,下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不同季节漓江的“美”。最后概括漓江的特点,照应开头。所以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故选C。
(2)考查了写作顺序。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漓江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象。所以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所以选A。
(3)考查在理解短文内容基础上的概括能力。从这句话“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表现出生机勃勃;从这句话“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表现出热闹非凡;从这句话“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真是美不胜收。”表现出丰硕诱人;从这句话“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是它是那么纯洁安静。”表现出纯洁安静。
(3)考查对词语的选择和理解。细读短文可知,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嫩绿、红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枯黄、翠绿”,这些词语突出了漓江的颜色美。
(5)考查对拟人句的认识。拟人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文中拟人句如: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6)考查对比喻句的认识。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文中的比喻句有“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这句话把“漓江”比作“翠绿的带子”,写出了漓江的颜色和形状。
(7)考查写作能力。这篇短文,作者描写了漓江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喜爱漓江、赞美漓江的思想感情。所以宣传标语可以是“漓江之景美如画!”
故答案为:
(1)C;
(2)A;
(3)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丰硕诱人 纯洁、安静;
(4)嫩绿、红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枯黄、翠绿 颜色美;
(5)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6)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
(7)漓江之景美如画!
5.【解答】(1)考查分段及概括能力。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本文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即是:前年夏天……我跟着他们来到山村。//搬到山村的第二天……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可是我舍不得离开山村。三段段意可简练概括为:第一段:“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山村。第二段:“我”看到的山村美景和学到的知识。第三段:“我”舍不得离开山村。
(2)考查学生对句子中事物和联想的分辨。“实在事物”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联想”就是由于实在事物的出现,人们进行的合理想象。第二自然段中既写了实在事物,又运用了联想的句子是“那山可高了,白云像围在它腰上的围裙,站在山顶,就像站在了云彩里。”句子中的“山、白云”是实在的事物,由这些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是“围裙、云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自然段写了“我”放羊时,羊一下子跑散了喊不回来,小伙伴们告诉“我”怎么把羊喊回来。从这件事中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是:山村生活中也是有许多学问的,向山村的劳动人民学习,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细读全文,从句子“山村的景色好,人也好。”可知,短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写了山村的“可爱”,一是景色美,二是山村人好。
故答案为:
(1)前年夏天……我跟着他们来到山村。//搬到山村的第二天……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可是我舍不得离开山村。
1)“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山村。
2)“我”看到的山村美景和学到的知识。
3)“我”舍不得离开山村。
(2)那山可高了,白云像围在它腰上的围裙,站在山顶,就像站在了云彩里。
(3)我认识到了山村生活中也是有许多学问的,向山村的劳动人民学习,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4)景色好 人好。
6.【解答】(1)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阅读句子“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还有成片的雪莲”可知,这句话的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条件关系。故填关联词“即使……也……”。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走上冰川,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可知,这个句子写出了冰面上的冰千姿百态的特点。仿写句子为:冰面上的冰有的像美丽的珊瑚,有的像奔跑的骏马,有的像玲珑的花树。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句子“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可知,①正确。②阅读句子“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是阔叶林,其中有一种名叫大叶柳的树,主干是弯曲的,沿着地面生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生长着耐干旱的小叶灌木。即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也还有成片的雪莲……”可知,②错误。③阅读句子“托木尔峰地区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正在对这里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更加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可知,③正确。
故答案为:
(1)即使……也……;
(2)千姿百态 美丽的珊瑚 奔跑的骏马 玲珑的花树;
(3)①√②×③√。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