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17: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课外美文欣赏。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1)“叶公好龙”中的“好”读音为    
A.hǎo
B.hào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叶公好龙”的意思是:   。
(3)用“ ”画出表现叶公好龙的句子。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A.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B.叶公真的很喜欢龙。
2.课外类文阅读。
苍蝇和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风马牛不相及:   
②声名狼藉:   
(2)短文写了科学家根据    ,仿制成    ,其作用是    。
(3)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设问句,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请你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3.延伸阅读。
家乡的豌豆
我的家乡有很多人家种豌豆,我家也不例外。
到了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豌豆花又大又艳,气味又好闻。豌豆花有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由于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阁楼相叠;又因为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瞧上去似花球相连。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你不深深地呼吸。
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娘做的豌豆糕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呢!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用细箩过了,再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好拿出来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着吃。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每次差不多都要撑得我捂着肚子连叫“哎哟”。
(有删改)
(1)用“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
(2)豌豆花有哪些颜色?用“ ”画出来。
(3)结合短文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豌豆花看上去如阁楼相叠,是因为   。
②豌豆花瞧上去似花球相连,是因为   。
③“娘”做的豌豆糕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是因为   。
(4)“娘”是怎样做豌豆糕的?请用“先……再……然后……”的句式把“娘”做豌豆糕的过程简洁地写出来。
   
4.课外阅读。
蝴蝶
郑振铎
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红的,白的,黄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的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   。
蝴蝶来了,偕来的是花的春天。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的扇动。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的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的舒翼飞开了。
“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滥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1)语段中“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中“不能名色”的词义是   。
(2)文中第一自然段空出了末句,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A.栩栩的蝴蝶们也都飞来了     B.蝴蝶们也都栩栩的来临了
C.都迎来了栩栩的蝴蝶们      D.都栩栩的飞来了蝴蝶们
(3)文中作者着力描写哪些景物(至少写出10种景物)?
   
(4)作者从哪些画面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5)作者借助于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不超过20个字)
   
5.课后提升。
公鸡和老鹰
一只老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幸被枪弹击中。这事恰被一只公鸡看见了。它躲在草丛中 kuī shì了半天,发现这只老鹰的确死了,便“勇敢”地冲过去,用喙和爪子与死老鹰战斗,并大喊道:“你们快来看呀,老鹰被我征服了。”
母鸡和小鸡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它们夸不绝口:“公鸡真了不起!”“公鸡是我们的英雄!”公鸡听到这些议论,zhǐ gāo qì yáng,十分得意。不料这时又飞来了一只老鹰,公鸡抬头看见,连忙失魂落魄地逃命,一头钻进鸡笼子里。
(1)看拼音,写词语。
kuī shì     zhǐ gāo qì yáng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夸不绝口: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提出这样的问题:   
深入思考后,我是这样理解的:   
(4)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6.
萤火虫与人工冷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发出的冷光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冷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   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    ,由    、   和    三部分组成。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    转变成    的过程。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选词填空。
发现 发觉 发明
a.过反复试验,他终于    了稳压仪。
b.古工作者最近又    了一座古墓。
c.他    自己上当时,那个骗子已溜走了。
(4)阅读短文,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至少提两个问题)
提出问题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对多音字的掌握。好:[hǎo]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hào]喜爱(跟“恶”wù相对)。故“叶公好龙”的“好”应读“hào”,故选B。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叶公好龙”的意思是叶公喜欢龙。
(3)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故事主旨的把握。从“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可知,故事告诉我们: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故选A。
故答案为:
(1)B;
(2)叶公喜欢龙;
(3)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4)A。
2.【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风马牛不相及:文中指苍蝇和航天事业彼此毫不相干。②声名狼藉:文中指苍蝇的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短文写了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小型气体分析仪,其作用是用来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3)考查了学生对设问句、比喻句的理解。从“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可知,这个句子自问自答,是个设问句。从“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可知,这个句子把“苍蝇的触角”比作“气体分析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4)考查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内容从不同角度提两个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文中指苍蝇和航天事业彼此毫不相干。
②文中指苍蝇的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2)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小型气体分析仪 用来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3)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4)苍蝇的“鼻子”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介绍苍蝇的触角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解答】(1)考查了对过渡句的理解。文段中“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承接上文内容,又引起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考查了对表示颜色的词语的积累。结合“豌豆花有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由于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阁楼相叠”“又因为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瞧上去似花球相连”“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可知答案。
(4)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以及句子改写。把“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用细箩过了,再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好拿出来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着吃”用上“先……再……然后……”的句式。如: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过细箩,再加作料搅成糊状,然后蒸熟切块。
故答案为:
(1)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承上启下;
(2)红色 紫色 白色;
(3)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
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
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4)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过细箩,再加作料搅成糊状,然后蒸熟切块。
4.【解答】(1)考查了词语理解。结合句子理解词语。从“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可知,“不能名色”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因此“不能名色”是不能说出颜色。
(2)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可知,“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后边接“蝴蝶们也都栩栩的来临了
”与前文“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结构一致。故选B。
(3)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可知,作者着力描写田野、树木、花园、墙隅、屋角、庭院、湖水、溪流、春花、蝴蝶、菜田、草地等景物。
(4)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红的,白的,黄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的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它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的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的舒翼飞开了。”可知,作者从湖面微波荡漾、溪流淙淙汩汩、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妍、蝴蝶翩翩飞舞、群童嬉逐蝴蝶这些画面,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5)考查了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在作者笔下,蝴蝶是春天的使者。它们与花为伴,带给这个世界美丽和生机。在作者对春天景物的动态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的作者心境的快乐。短文字里行间都能体现作者喜爱春天,期盼春天。
故答案为:
(1)不能说出颜色。
(2)B
(3)田野、树木、花园、墙隅、屋角、庭院、湖水、溪流、春花、蝴蝶、菜田、草地
(4)湖面微波荡漾、溪流淙淙汩汩、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妍、蝴蝶翩翩飞舞、群童嬉逐蝴蝶。
(5)热爱春天,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人生。
5.【解答】(1)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窥视”的读音为“kuī shì”。“趾高气扬”的读音为“zhǐ gāo qì yáng”。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夸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文中指母鸡和小鸡们不停地夸赞公鸡。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不料这时又飞来了一只老鹰,公鸡抬头看见,连忙失魂落魄地逃命,一头钻进鸡笼子里”可知,对这个句子,我想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公鸡看见老鹰会失魂落魄地逃命?深入思考后,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它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实力与老鹰战斗,所以当它看见又一只老鹰飞来时,只能狼狈逃命,钻进鸡窝。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弄虚作假、爱吹牛的人迟早是要被事实戳穿的。
故答案为:
(1)窥视 趾高气扬;
(2)文中指母鸡和小鸡们不停地夸赞公鸡。
(3)为什么公鸡看见老鹰会失魂落魄地逃命?因为它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实力与老鹰战斗,所以当它看见又一只老鹰飞来时,只能狼狈逃命,钻进鸡窝。
(4)弄虚作假、爱吹牛的人迟早是要被事实戳穿的。
6.【解答】(1)考查了根据选文内容填空。通过阅读可知答案。
(2)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结合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冷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和“一般都很柔和”之间是递进关系,可用“并且”连接。
(3)考查了选词填空。结合词义理解,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开始知道。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根据语义a.应填“发明”,b.应填“发现”,c.应填“发觉”。
(4)考查了提问题的能力。结合内容理解,例:从文章标题的角度进行提问:萤火虫与人工冷光之间有何联系?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进行提问: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会发光?
故答案为:
(1)腹部 发光层 透明层 反射层 化学能 光能;
(2)并且;
(3)a.发明;
b.发现;
c.发觉;
(4)从文章标题的角度进行提问 萤火虫与人工冷光之间有何联系?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进行提问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提问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会发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