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17: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
雪(节选)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地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的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zhá)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有删改)
(1)照样子,写词语。
各式各样 各    各     各    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波涛声    的空气    的晚祷声    的兰花气息
(3)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和    ,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下雪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试着用波浪线画出其中一处。
(4)选文中运用    多种感官结合的手法描写雪,使雪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多选)
A.听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5)任选下列一个事物,试用感官结合的手法仿写一段话。
风 雨 瀑布 溪水
   
(6)夜间的雪会照耀行人,会在玻璃上绘就各种图案,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想想:夜间的雪还会做什么?试着写一写。
   
2.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浮——   
稀疏——   
(2)上文中标有方框的地方都是叠音词,依次适合填入的一组是    
A.淡淡 静静 薄薄 弯弯
B.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C.薄薄 淡淡 静静 弯弯
D.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
(3)对“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泻”字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泻”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B.“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浓重。
C.“泻”字写出了月光的寒冷。
D.“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流动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好处”指的是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了精美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天边的荷香月色
(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    
A.月光下的荷塘。
B.荷塘上的月色。
C.月下荷塘的荷与树木。
D.从荷到树。
3.
小狗待售
一家chǒng wù店的老板在店门口挂了张“小狗出售”的牌子。这种招牌通常很能吸引孩童的眼光。不久,果真有一个小男孩走进店里询(xún xùn)问:“要多少钱才能买到小狗?”
老板回答:“从30元到50元不等。”
小男孩伸手进口袋,但掏出的只是些零钱,他说:“我只有两块三毛七,我能看看小狗吗?”
老板微笑地点了点头,然后吹了一声口哨(shào xiào),从走道那端跑来一只狗妈妈,后面跟了五只毛茸茸的初生小狗。前面四只跑起来像是会滚动的球,但最后一只却是一跛一跛地往前进。小男孩一眼就看到这只行动不方便的小狗,他问道:“这只小狗怎么啦?”
老板解释说,经过兽医jiǎn chá,原来这只小狗后腿cán jí,这辈子注定要当跛脚狗了。小男孩听了之后兴奋异常:“我就要买这只小狗。”
老板开口了:“这只狗不必买,你若(luò ruò)真想要,送你就好了。”
然而,这话却使得小男孩十分不悦,他双眼直视着老板,语气jiān dìng地说:“我不要你送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钱,我会付足价钱买下。我现在只能给你两块三毛七,但以后每个月我会给你五毛,直到把钱付清。”
老板摆了摆手:“你何必买这只小狗呢?它又不能像其他小狗一样陪你跳,陪你玩。”
这时,小男孩弯下腰,拉起左边的裤管,露出严重扭曲畸(jī qī)形的左腿,他能站着是全靠金属支架支撑。他抬头看着老板,轻声地说:“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正好有个同病相怜的主人。”
(1)划去下列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询(xún xùn)    问 口哨(shào xiào)     若(luò ruò)     畸(jī qī)    形
(2)看拼音,写词语。
chǒng wù     jiǎn chá     cán jí     jiān ding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同病相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5)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老板为什么愿意免费送小男孩小狗?
   
②为什么小男孩还要特意买下这只狗呢?
   
4.课外阅读。
初春游北海
①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
②一进公园大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
③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在脚下,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顶峰﹣白塔。
④站在修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公园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
⑤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岸柳垂下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掩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
⑥顺着小径,我来到了脍炙人口的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雕刻得古朴美观。九条雕龙色彩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九龙壁细致精巧的雕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⑦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初春的北海公园实在是太美了,但是,更美的却是给北海公园带来春天美景的人。
(1)作者从   (时间)来到北海公园,一直到   (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2)请写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公园大门→   →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放眼四望”“极目远眺”这两个词语有区别,不可以互换
B.画“ ”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枝和苍松翠柏的形态
C.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下山后所观赏的湖边景色
D.九龙壁只有一面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
(4)读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仿照着写一段话,记录自己游览某个地方时的过程。
   
5.
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该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孙子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子的原因。”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
(有删改)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救(zhěn zhěng)    闷热(mēn mèn)    即将(jì jí)   
(2)照样子,写一写。
熊火(AABC式)      
铺天盖地(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 ”画出两处。
(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6.
九寨沟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是一条纵深4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沟中地僻人稀,景物特异,富于原始自然风貌,有“童话世界”之誉。
九寨沟有108个“翠海”(当地人习惯称湖泊为“海子”)。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年代,达戈送给神女沃诺色姆一面宝镜,沃诺色姆或许是太高兴了,竟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了108块,而这108块碎片便成了108个被称为“翠海”的彩色湖泊。其实九寨沟内大多数湖泊的形成是与流水中含有的碳酸钙质有关。
许多人很小的时候就从神话故事里得知,天上王母娘娘的宫苑内有五彩瑶池,可谁也没见过,然而在九寨沟却能实实在在地见到彩色的湖泊,那便是藏匿于则查洼沟底部的五色池。透过森林间隙,可见池中有的地方水色蔚蓝,有的浅绿,有的绛黄,有的灰黑,有的粉蓝……若有山风吹过,那更是满湖五彩缤纷,真的恍如五彩瑶池落入人间。
与之相比较,五花海更显壮观。当人们从山上俯视三面环山、呈葫芦状的海子,会发现它像一个倒放的彩色大葫芦,向山下倾注着永不止息的彩色水。十分奇特的是葫芦腹部有一处鹿腿形的图案,长10多米,整个鹿腿为浅蓝色,而腿的中间因湖底岩层呈梅花形的一个个陷坑而呈现出墨绿色。远远望去,色调层次分明,自然构成一支梅花鹿腿形。传说这是山神撵山时,一头受惊的梅花鹿不小心丢下的。
九寨沟的瀑布很有特点。以诺日朗瀑布为例,它是透过树丛缝隙而溢出来的。人们可见在那约百米宽的瀑布顶端,齐崭崭地长着一排水柳,枝叶攀搭,组成    。绿墙下端的树干间隔有序,宛如    ,昼夜不停地梳理着经久不息的流水。
走进九寨沟,多像走进“童话世界”呀!
(1)本文重点介绍了九寨沟风景区中    、   、   三个有代表性的景点。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请你把下面两个短句填入第五自然段中合适的位置。(填序号)
A.一把长梳的梳齿
B.一堵绿色的墙
(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寨沟中的全部湖泊的形成与碳酸钙质有关
B.第三自然段中“藏匿”一词说明了五色池的不为人知
C.五花海像一个倒放的彩色大葫芦,其中葫芦腹部的鹿腿形图案是一头受惊的梅花鹿丢下的
D.本文在介绍九寨沟时使用了多个神话传说,增添了九寨沟的神秘感
(5)读完文章,想象画面。文中的哪一幅画面让你认为九寨沟是个“童话世界”?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解答】(1)考查了仿写词语。各式各样:词语类型为“各A各B”形式,据此仿写即可。
(2)考查了补充词语。通过阅读可从文中找到答案。
(3)考查了对修辞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地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可知,这个句子把“雪花”比作“成群的蚊蚋”“蜜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例: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的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
(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可知,选文中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多种感官结合的手法描写雪,使雪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故选ABC。
(5)考查了思维拓展。任选所给的一个事物,试用感官结合的手法仿写一段话,例:眼前的瀑布像一条绸带,从高达百米的山崖上落下,落在石头上宛如撒了一地的珍珠。耳边是那清脆的水流声,“哗啦啦,哗啦啦”,好像是水精灵在唱歌,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6)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想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行 业 种 样;
(2)汹涌 鲜洁 幽雅;
(3)比喻 雪花 成群的蚊蚋 蜜蜂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的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
(4)ABC;
(5)眼前的瀑布像一条绸带,从高达百米的山崖上落下,落在石头上宛如撒了一地的珍珠。耳边是那清脆的水流声,“哗啦啦,哗啦啦”,好像是水精灵在唱歌,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6)它还会化作一床厚厚的棉被滋润麦苗,还会像一个顾皮的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悄悄盖住,不被别人发现。
2.【解答】(1)考查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浮:指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其反义词是“沉”。稀疏: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其反义词是“稠密”。
(2)考查根据选项给短文填写叠音词。通过阅读《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知,本语段中应填写的叠音词分别是“静静”“薄薄”“淡淡”“弯弯”,故选题目中的B项。
(3)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文中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泻”字,题目中对“泻”字的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是A、B、D项,C.“泻”字写出了月光的寒冷。这样分析不恰当。因为写的是夏季,说月光“寒冷”是不正确的。故选题目中的C项。
(4)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文中句子“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好处”指的是A项。
(5)考查概括语段内容。通过对本语段内容的阅读与理解,语段主要写了月光下的荷塘的景色。故选题目中的A项。
故答案为:
(1)沉 稠密;
(2)B;
(3)C;
(4)A;
(5)A。
3.【解答】(1)考查划去题目中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询:读xún,指问,征求意见。故在“询问”中读“xún”,应划去“xùn”。哨:读shào,指巡逻,警戒防守的岗位。故在“口哨”中读“shào”,应划去“xiào”。若:读ruò,如果;像这样。故划去“luò”。畸:读jī,指不规则的,不正常的。故在“畸形”中读“jī”,应划去“qī”。
(2)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根据汉字的拼写规则,本题中的“chǒng wù”是“宠物”。“jiǎn chá”是“检查”。“cán jí”是“残疾”。“jiān ding”是“坚定”。
(3)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短文这句话“这只小狗正好有个同病相怜的主人”中的“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在文中是指男孩和小狗腿都有残疾。
(4)考查句子转换。把文中的这句话“你何必买这只小狗呢”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应这样改:把句中的“何必”改为“不要”,把“呢”和问号去掉,改为句号。即改为:你不要买这只小狗。
(5)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回答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①老板愿意免费送小男孩小狗的原因是:因为这只小狗后腿残疾,这辈子注定要当跛脚狗了。②小男孩还要特意买下这只狗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心地善良,同情这只狗,所以他要买下这只狗好好喂养它。
故答案为:
(1)xùn xiào luò qī;
(2)宠物 检查 残疾 坚定;
(3)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在文中是指男孩和小狗腿都有残疾;
(4)你不要买这只小狗;
(5)①因为这只小狗后腿残疾,这辈子注定要当跛脚狗了;
②因为小男孩心地善良,同情这只狗,所以他要买下这只狗好好喂养它。
4.【解答】(1)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我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我来到了脍炙人口的九龙壁”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可知D是错误的。
(4)考查了仿写句子。要能记录自己游览某个地方的过程。
故答案为:
(1)下午 傍晚;
(2)白塔 湖边 九龙壁;
(3)D;
(4)我穿过竹林,来到牡丹园,看到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开得正艳,沿着小径一直走,就来到了小桥边。
5.【解答】(1)考查了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闷:mēn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热。mèn密闭;不透气:~葫芦。故选“mēn”。
(2)考查了学生仿写词语的能力。“熊火”为AABC式词语,类似的词语如:彬彬有礼、津津有味。“铺天盖地”为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类似的词语如:欢天喜地、声东击西。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可知答案。
(4)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老爷爷之所以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是因为他想把村民都引到山上,让他们躲过海啸袭击。
(5)考查了学生读文后的收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作答,合理即可,如:我觉得文中老爷爷那舍已为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故答案为:
(1)zhěng mēn jí;
(2)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欢天喜地 声东击西;
(3)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4)因为他想把村民都引到山上,让他们躲过海啸袭击。
(5)我觉得文中老爷爷那舍已为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解答】(1)考查了对内容的概括。从“那便是藏匿于则查洼沟底部的五色池、与之相比较,五花海更显壮观、九寨沟的瀑布很有特点。以诺日朗瀑布为例”可知答案。
(2)考查了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和前后照应的句子。文章中用一定的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过渡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独立成段。本文的过渡句出现在第四自然段段首。前后照应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后面照应的内容是前面内容的重复;第二种是后面照应的内容是前面内容的深化。本文属于第一种,文章的第一段说“有‘童话世界’之誉”,最后一个自然段照应第一自然段说“多像走进‘童话世界’呀”。据此作答即可。
(3)考查了把短句填入合适的位置。从第一空后面的词语“绿墙下端”可知,此处应该填写“一堵绿色的墙”。从“间隔有序”可知,第二空应该填写“一把长梳的梳齿”。
(4)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九寨沟内大多数湖泊的形成是与流水中含有的碳酸钙质有关”可知A是错误的。第三自然段中“藏匿”一词只是说明五色池的位置隐蔽,没有体现五色池不为人知,因此B是错误的。C项中“葫芦腹部有一处鹿腿形的图案”只是传说中梅花鹿丢下的,并不是事实,因此C是错误的。所以只有D正确。
(5)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故答案为:
(1)五色池 五花海 诺日朗瀑布;
(2)与之相比较,五花海更显壮观。
沟中地僻人稀,景物特异,富于原始自然风貌,有“童话世界”之誉。走进九寨沟,多像走进“童话世界”呀!
(3)B A;
(4)D;
(5)五花海像一个倒放的彩色大葫芦,葫芦腹部有一处鹿腿形的图案,传说这是山神撵山时,一头受惊的梅花鹿不小心丢下的。这幅画面让我觉得九寨沟就是个“童话世界”。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