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内习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沿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其阴,济水东流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泰山的景象在雨季最为壮观,云深雾重,霎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有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 我与朋友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D.在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要求学生“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即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中国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答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即五岳之一——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雪雾、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幽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7、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 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3分)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蜡烛)
⑤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⑥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①④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
10、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1)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既点明登泰山的季节是冬季,又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自己与挚友等待日出时,见到天边云色由一线变五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泰山记》课内习题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沿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解析:A自: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其阴,济水东流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解析:答案C A、B、D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是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泰山的景象在雨季最为壮观,云深雾重,霎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有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 我与朋友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D.在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解析:答案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A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望文生义,对象用错。C项,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望文生义。D项,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不合语境。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要求学生“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即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中国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答谢。
解析:答案A“六艺”有两种说法。一是选项中“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书写文字的识字教育;二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即五岳之一——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解析:答案B 阴阳判断相反。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雪雾、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幽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解析:答案A“朱孝纯之子朱颍”错,朱孝纯字子颍。
7、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 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答案】C【详解】A.句意:亭子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漫”,弥漫。解释正确。B.句意: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动词,照。解释正确。C.句意: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是”,指示代词,这。解释错误。D.句意: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漫”,磨灭(石碑经风雨侵蚀而自己模糊不清)。解释正确。故选C。
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答案】A【解析】A项,古今相同。须臾:片刻;
古今异义。至于,古义:“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C项,古今异义。足下,古义:从脚底往下;今义: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
D项,古今异义。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今义:常用为数学名词。故选A。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3分)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蜡烛)
⑤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⑥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①④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
【答案】C【解析】题中答题关键词“解释全对的一组”。题干中,④“烛”应该解释为“照”⑥中“稍”应该解释为“逐渐”,运用排除法,答案为C项。
10、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答案】C【解析】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故选C。
(1)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既点明登泰山的季节是冬季,又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1)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自己与挚友等待日出时,见到天边云色由一线变五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