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诗词鉴赏的方法
阅读:了解相关的资料介绍,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
朗读:初步感到作品的节奏、韵律、感情倾向。
品读: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思想,鉴赏评价作品的魅力。
品读
巩固提升:相关的知识方法、素材积累、素质提升。
三、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充满了浓重的哀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诵读知意
五、赏析诗歌
1.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情感?
愁
2.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 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
即: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吟咏词韵
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词作,用笔勾画出词中最能体现作“愁”情的词句,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言“愁”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七组叠字,出奇制胜,将主人公的愁情送上顶峰,渲染气氛。为整首词定下感情基调。
叠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寂寞冷清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凄凄惨惨戚戚
茫然无着
凄凉惨淡
2、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作用: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酒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古诗词“雁”的意象的固定内涵:借“雁”之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愁苦。雁到秋天,由北向南,词人亦是北方人,避难南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如今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孤苦无依,人早已憔悴不堪,哪还心思和兴
趣去摘花呢?此处显然是以乐写悲。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结论:梧桐、细雨悲秋愁思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六)小结:
通过意象来间接抒情,全诗所造意象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触处成愁,极力烘托渲染,“一重未了又添一重”,她的愁绪有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虽写个人遭遇和忧愁,却能为一室之悲歌,下千年之血泪”。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七、结构思路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八、主旨归纳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比较阅读《一剪梅》, 词中用了哪些意象,请作简要分析。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