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作者生平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暖忽冷,变化无常。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原文翻译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旧时相识:旧日的相识。
原文翻译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原文翻译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原文翻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合作探究
诗句开篇使用的多组叠词,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
“寻寻觅觅” 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合作探究
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真挚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①“守着窗儿”感受天气“乍暖还寒”,通过触觉写出心绪不宁;②“守着窗儿”看到菊花铺地,通过视觉写出年华消逝的悲愁;③“守着窗儿”看到孤雁,通过视觉写出孤单凄凉;④“守着窗儿”听着雨声,通过听觉写出度日如年的苦闷;⑤“守着窗儿”借酒浇愁,通过味觉写出愁绪之浓。
合作探究
全诗一共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起到什么作用?
《声声慢》全诗共有七个意象: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几个意象交织共同营造了诗歌整体的基调。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当属,淡酒、归雁、黄花、黄昏。
合作探究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
②方法:直接写愁 ,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主题思想
《声声慢》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
艺术特色
(1)借秋景言愁情,打破上、下片界限,于景物描写上着力,而这些景物都与愁情有关。
(2)运用叠字开首运用十四个叠字,如珠玉落盘,声情并茂,谓“创意出奇”“寻寻觅觅”写若有所失引起之动作,“冷冷清清”写独居孤凄之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难以排遣之悲愁心情,从肺腑流出。
(3)语言特色,用日常口语写身边事物,眼前情事,可知“易安体”雅不避俗,极为当行本色的语言特点。
巩固练习
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十四字,写作者寻觅排遣愁的景色,遇到的冷冷清清的环境,结果心里更加凄惨、悲戚了。
B、“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C、“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正难熬。
D、“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她无法把愁绪排遣的苦况。
B
巩固练习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半阕写词人无法排遣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的苦况。
B、上半阕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C、下半阕写黄花堆积,自己无心去采摘,细雨打着梧桐,无心去听,有如朱自清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同样的孤寂的心情。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C
巩固练习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A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