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5 17: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但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尽相同。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为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而战;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战争
原始社会: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
奴隶和封建社会:建立区域性的大帝国
资本主义社会: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主
影响
对人类:
灾难!
对文化:
双刃剑?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石器时代 ①原始社会→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
青铜、铁器时代 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火器时代 ③资本主义兴起后→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重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
难点: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
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课程目的:
1.通过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了解新航路开辟以前,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之间的关系。
2.通过具体的表现,感受希腊化世界出现的东西方文化第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融合;认识蒙古西征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直接交流。
3.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帝国名称 兴起 衰落 特征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大流士一世时期成为地跨亚洲非的大帝国, 希波战争(公元前 499年 至 449年)后走向衰落,后被亚历山大灭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前323)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前323年帝国分裂 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前27-前476) 屋大维建立帝国,2世纪左右地跨亚欧非帝国 395年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罗马法;基督教
拜占庭帝国(395-1453) 查士丁尼时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民法大全》
阿拉伯帝国(632-1258) 7世纪默德建立;8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 1258年被蒙古汉国旭烈兀所灭 东西文化交流
奥斯曼帝国(1299-1922) 奥斯曼一世建立,16世纪地跨三大洲帝国 一战后分裂,1922年被凯末尔革命推翻,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政教合一,控制传统商路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阅读课文P61—P63,完成以下内容:
一、亚历山大远征
1.时间
2.概况
3.表现(1)(2)(3)(4)
4.影响
5.统治方式
6.分裂
二、希腊化时代
1.背景
2.表现(文化融合)
(1)统治者阶层(2)文化①②(3)其他
3.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希腊城市
底比斯
被夷为平地
腓尼基名城推罗
大屠杀
波斯古城
波斯波利斯
遭到劫掠,
波斯王国
被烧毁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波斯文明
印度文明
亚历山大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等译
《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沿用帝国制度,推广波斯礼仪,鼓励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在东征基本结束后,亚历山大曾把那些在东征过程中建立的新城市和占领的地区的总督们的孩子,大约有三万多人招到苏萨,给他们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军训制度进行训练,并将他们称为他的“继承人”。
—— 李金凤《论希猎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亚历山大采取了一项非常大手笔的文化融合举措。这时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的另一位妻子是巴克特里亚公主克罗珊娜)……由他主持让9000名士兵娶东方妇女为妻子。这就是著名的“东西方联姻”。
——[英]J.M.罗伯茨 O.A.维斯塔德 著 陈恒 贾斐等译《企鹅全球史:古典时代》
学习聚焦: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
亚历山大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的政策对“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情感基础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文明
前323,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国家,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到罗马帝国屋大维征服托勒密(前30)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





冲突与融合
战争
融 合

民族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文化
希腊文化主导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
民族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文化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希腊文化主导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
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民族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文化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希腊文化主导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
传承古希腊文化,促进文学科学发展
民族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文化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希腊文化主导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
传承古希腊文化,促进文学科学发展
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1.文化交往具有双向性
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4.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希腊化文化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交汇、融合的产物,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成果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见。它揭开了欧、亚、非大陆间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历史解释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发展历程
文化上的碰撞以武力征服为先导,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但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的建立,不仅为欧、亚、非大陆间各主要文化的接触交流提供了可能,从而奠定了希腊化时代文化产生的基础,而且仅就文化交流而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是传播希腊文化、吸收东方文化,并使两者合流的过程。
(1)公元前334—前323年属于“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时期
亚历山大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足鼎立的希腊化王国。希腊化王国时期,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各希腊化王国采取各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倡办文化事业,从而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希腊化文化在此时不仅形成,而且日臻成熟、繁荣。
历史解释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发展历程
(2)公元前4世纪末—前3世纪属于“希腊化文化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从东地中海地区看,文化创造的势头似已过去,但从整体看,希腊化文化还在四周扩散。罗马人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化王国,却成了希腊化文化的俘虏;巴克特里亚失去了与地中海的联系,却把希腊文化带入了印度。昔日的文化中心也并非死水一潭,某些分支如宗教、史学也正是在地中海及其周边国家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得到进一步发展的。
希腊化文化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交汇、融合的产物,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成果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见。它揭开了欧、亚、非大陆间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3)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属于“希腊化文化的余波与渗透”时期。
历史解释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发展历程
蒙古西征

“东西方交流”
第一次西征
1218年, 成吉思汗为复仇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
1235年,拔都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
13世纪中叶,旭烈兀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它们在名义上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民族
文化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班列·扫马访问欧洲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元代欧亚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武器在这一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医学成就也传向西方。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被译成波斯文,取名《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改变种族,引发大规模民族迁徙
民族
文化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①上层西迁: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下层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改变种族,引发大规模民族迁徙
民族
文化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改变宗教分布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 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 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
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西传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2)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
(3)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色目人)
蒙古西征的影响
(1)对政治版图来说 (形成了四大汗国)
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P64思考点: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对中国:大量色目入进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交融;西征过程中加深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大批移民迁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对西方世界: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中国的发明传入西方,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也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课堂探究】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 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 “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课堂探究】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二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成 果传人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制图、医学和艺术 等方面的成就,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 这些都对西方社会的变革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课堂探究】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三 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③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课堂探究】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四 蒙古帝国时期,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东西方贸易在蒙古帝国经济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东西方商人们不仅把东西方货物相传互补,而且在经商过程中,互相传播各方面的消息,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工”、“医”被蒙古人看成是“人才”。蒙古帝国时,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
④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堂探究】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五 《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 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 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⑤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提兴趣
正三观
出成绩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