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板桥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
2020年7刀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基地发射成功(下图),开启了我国探火新征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火星且级别最低的是(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在太阳系中,火星( )
A.离太阳最远,温度最低 B.属于类地行星 C.有液体表面,体积巨大 D.有适合人类呼吸的大气
2020年6月21日中国的天文爱好们迎来了“金边日环食”,这次日环食在中国的西藏至台湾一带均可欣赏,错过了这次机会,就要再等10年。日食,就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三者恰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形正好落到地球表面的现象。结合图文资料,完成3~4题。
3.关于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都的核聚变反应 B.它在全球各地的分布比较均匀
C.它的主要能量集中在紫外线部分 D.它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能量
4.太阳辐射能具有可更新、清洁和不稳定的特点,下列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核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风能
地球历史您久,距今大约有46亿年。尽管时间久远,人类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间接地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5~7题。
5.关于化石和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B.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C.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 D.种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6.奥陶纪(早古生代)地层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化石有( )
①恐龙 ②鱼类 ③藻类 ④裸子植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在我国山西某产煤区,发现煤层里有苏铁等粗大树干的化石,推测该煤层形成时的环境是( )
A.湿热的森林地区 B.温暖的浅海地区 C.干旱的森林环境 D.干冷的陆地环境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因此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在该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左右深度的地下城中。完成8~11题。
8.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包括( )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9.如果“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10.下列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
A.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
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D.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11.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无法传播,纵波能够传播 B.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上部
C.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D.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
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图为太阳日面图,右图为光伏发电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太阳日面图 光伏发电图
12.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太阳内部圈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光球层
13.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 )
A.新疆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 B.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读“联合古陆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联合古陆形成的时期( )
A.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B.是重要的金属矿形成时期
C.爬行动物盛行 D.蕨类植物空前繁盛
15.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的时期( )
①开始出现人类 ②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③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④是“远古的生物时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联合古陆的形成和解体与大陆的漂移密切相关。科学家认为大陆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 )
A.地壳软流层之上 B.地核软流层之上 C.岩石圈软流层之上 D.地幔软流层之上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该望远统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自落成至2021年3月,已经发现300余颗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地外文明的探索。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7.与脉冲星所在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18.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安装建设该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太阳辐射非常强 B.无地震灾害发生 C.天气变化影响小 D.电磁环境比较好
如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9.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纬度
20.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研究发现,①地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并有煤层;④地层有大量恐龙化石,并有煤层;从⑤地层到⑥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越来越丰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1.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①地层—中生代 B.③地层—晚古生代 C.④地层—早古生代 D.⑥地层—前寒武纪
22.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存在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形成
B.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C.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D.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
2021年2月13日晚,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地震,这次地震被认为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当晚,日本气象厅开展紧急地震速报:震级为7.3级。速报播出后45秒,东京开始强烈晃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3.日本气象厅开展紧急地震速报的原理有( )
①纵波破坏相对较小 ②横波波速快于纵波
③纵波波速快于横波 ④精确预测地壳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速报播出约45秒后,东京才开始强烈晃动的原因是( )
A.P波传播速度较慢 B.S波传播速度比P波慢
C.提前准确预报地震 D.电脑处理速度快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500米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25.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26.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四川盆地
28.“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增加本地区的太阳辐射 B.抑制水中植物的生长
C.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率 D.提高水面温度
二、综合题(共3个,共4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2020年6月21日下午,在天宇上演了十年一遇的罕见景观——日环食。我国处于绝佳的观测位置,日环食带以外的地区还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本次日环食非常接近全食,太阳剩下的一圈金边非常细,所以本次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环食”。下图为本次日环食过程和太阳系部分天体分布示意图。
(1)当日环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_______(填字母)之间。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轨道之间。(3分)
(2)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目前仍没有发现生命迹象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火星没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条件。(6分)
(3)左图中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剩下的一圈金边”主要是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该层发生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其周期约为_______。(3分)
(4)简述太阳活动强烈时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4分)
(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8分)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4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下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图1
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
图2
(1)图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
(3)图2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___,读图可知,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___。
10月月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5 ABADC 6-10 BACBB 11-15 CDBDA 16-20 DBDDB 21-25 BDCBC 26-28 DCB
29.答案(1)B C D (2)合适的大气 适宜的温度 液态水 (3)色球层 耀斑(日珥) 11年
(4)①引起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损害航天器、通信、电网等(影响地球气候,与一些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相关性)
30.【答案】(1)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川盆地。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31.(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
(2)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液态(液态或熔融)
(3)古生代 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