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赏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读,理解诗歌的内容美。
3、悟读,品味诗歌的精神美。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旁批理解全词大意,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首词,一经发表,立即引来人们争相传阅,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坐卧不安。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大肆攻击,对其进行文化“围剿”。据说,国民党甚至还发电全国征词,但无一可以与之匹敌,最终只得悻悻作罢。这首词就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它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一探究竟。
二、文学常识,了解作者
设问: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明确:体裁为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形式上的要求,“雪”是题目,主要表现了诗的内容。
(设计意图:简要复习,随文巩固有关词的知识。)了解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三、活动一:诵读入情
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设问: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如何读出其韵律美呢?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节奏,三要读出感情。
1.读准字音。
个人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将生字及多音多义字字音标注在书上,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莽 红装素裹 妖娆 竞折腰 风骚等词。
2.读清节奏。个人表演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划分出节奏,圈点出重音,做好标记。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读出情感。设问:通过朗读,同学们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去读这首词?生预设:自豪、喜悦、激昂的情感。教师总结:在朗读时,通过把握停顿、重音等方式,可以把诗歌的情感最完整地呈现出来。学生齐读,再次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
四、活动二:
赏壮丽雪景赏北国雪 想象画面——江山如此多娇
任务一:
读上阙,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说说写景的妙处?
过渡语:上片中为我们描写了北国的雪景,请同学们通过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的方法,概括上片中雪景的特点。老师先为同学们做个示范。示例:这是雄伟壮丽的雪景,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千里”、“万里”两词,我感受到雪景的一望无垠,北国风光是如此意境开阔、气势恢宏。
(学生发言,找一处,读一处,品一处)
预设:1.这是雄伟壮丽的雪景,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千里”、“万里”两词,我感受到雪景的一望无垠,北国风光是如此意境开阔、气势恢宏。
(教师适时补充:此处还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句意。)
2.这是宏伟的雪景,从“惟余”、“顿失”表现眼前的雪景一望无际,无始无终。长城分隔南北,但放眼望去,全是莽莽苍苍的雪原。黄河东西万里,似乎是在一瞬间万丈狂澜归于平静。眼界的开阔,变化的迅疾,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力,雄壮宏伟的气魄正从中体现出来。(在品味时,引导学生想象此画面。并比较“惟余”、“顿失”两词存在与否产生的效果差别,得出副词的强化作用。)
3. 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动静结合(写作手法)角度去品味雪景的特色,提升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教师总结:
在赏析语言时,可以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结合修辞、写作手法等内容入手进行赏析。
(1) 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
① 虚实结合: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②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 化静态为动态
③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 议论──时间
(2) 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
① 准确传神的动词:封、飘、舞、驰
② 概括性强的总领词:望、惜
③ 富有表现力的副词:惟、顿、略、稍、只
(3) 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①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五、活动三:品风流人物纵论古今 看今朝人——数风流人物
任务二:读下阕,抓住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体会作者情怀。
“江山如此多娇”,这“多娇”的江山又上演过了一幕一幕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壮剧,又“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哪些英雄?显示:扫六合,并诸侯的秦始皇。征匈奴,使张骞出使西域的汉武帝来。江山一统,成巍巍大唐气象的唐太宗。再统华夏的宋太祖。策马弯弓、驰骋草原,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的成吉思汗。他们来了,穿透厚厚的冰雪从古老的黄土地里破土而出。但毛泽东只用了一个字,予以了点评,哪个字?
问题预设:
1.“惜”字的丰富含义:
a、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b、委婉批评了他们的不足,短于“文治”。
c、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三)品风流人物
问题预设:
1.找出下阕的过渡句。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作者所处的时代,点明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正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还得是今朝的英雄,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和豪情壮志,多么威武雄壮的宣言。让我们俯视着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激情的再读课文。
六、活动四:当风流人物
一个新时代的创立是不易的,毛主席的豪情壮志终于也成为现实,生活在当今和平富裕的中国,谁又是风流人物?是那些有利于国家,为国献身的人。同学们应该怀着年轻的热情和抱负,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我们立下鸿鹄之志,并为这个目标、理想而拼搏奋斗,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
七、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毛主席的其他诗词,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推荐,组内朗诵、互评,推选参赛选手,进行朗诵比赛。
附《沁园春·雪》评测练习
1、《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3、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4、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5、下列对“惜”字所含意味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惜”字有褒扬的意思,既肯定了秦皇汉武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又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B.“惜”字有批评的意思,批评了秦皇汉武等人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C.“惜”字有苛求于古人的意思,指出秦皇汉武等人如能在文治方面有所建树的话,那才算得上真正的英雄。
D.“惜”字有后来居上的意思,流露了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自信。
参考答案:1. D2. C3. C4. D5. C
《沁园春·雪》课后反思
首先,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在这堂课我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一直认为作为诗词教学,要通过诵读来进行感悟体会,词语分析,意境感悟等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的准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
其次,谈谈本节课在教学方面的不足。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学生上课中的精彩表现没有给予个性表扬,虽然课下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式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其次,作为年轻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带着知识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们一起探究、学习,发现问题适时予以点拨,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总之,思之则治、思治则深、思深则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地丰富自我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