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4 11: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佚名载《时报画报》1912年9月27日)
观察图片中手托铁路的人是谁?站在火车头举着大旗的是谁?
孙中山;黄兴
根据观察,此时的火车正冒着烟,旗帜在飞扬,说明火车在疾驰向前,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人们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孙黄身上
那么,孙中山实现了吗?
导入新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制作:黎燕琳

共和肇建——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孙中山回国时,武昌起义已过去了两个半月,已有十七个省份宣布独立。面对民众的呼声,清政府仍不愿放弃封建君主制度。
革命党人会怎么做呢?
中华民国的建立
林森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会议在南京举行,并决定在会议上推选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最终,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并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中华民国纪年,定五色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
东方,肃慎渔猎民族
南方,百越农耕民族
中央,华夏农耕民族
西方,羌戎游牧民族
北方,东胡游较民族
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
“现在时局艰难,补救之方,以遵守法律为主。元洪谨本前大总统救国救民之意,继任职务。嗣后一切设施,自应谨遵法律办理。惟元洪武人,法律知识较浅,尚望诸公同心协力,匡我不逮,无任感盼。”
就职宣言





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表记时称作中华民国XX年,简称民国XX年、民XX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元年就是第一年。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这一年被称为民国元年。算一算,1915年,这一年是民国多少年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民国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1911+民国( )年=公元( )年
孙中山主持第一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1912年1月28日,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
根据课本,思考南京临时政府的人员构成?
革命派
立宪派
旧官僚
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正式宣布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
(二)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
(三)······——《对外宣言书》
1912年2月8日,孙中山接见美国特派记者麦考密克,亲自呼吁美国承认临时政府。他说:“我们有一个政府。但是,我们却不为列强所承认,而成为不合法的政府……我们需要承认。你们应当承认我们。”——《中国近代通史》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是怎样的?
通过承认和保证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
中华民国的建立
“宣言书不仅承认了前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所借外债及赔款,承认各国在华特权,保护各国在华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承诺加强国力建设,增进国民程度,保护满人权益,并进行法律、财政等内政改革,以期使中华民国获得列强的承认,从而进入世界文明国行列之中。”——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目的在于希望以此求得列强的同情与支持,为新生的革命政权争取必要的外援
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什么样的特点?
对列强妥协退让,换得列强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中华民国的建立
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政治上:尊重人权;禁止滥用刑具;禁止人口买卖;禁止拐贩华工
经济上: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社会生活:推行社会改良,废止陋俗。废除跪拜,实行剪辫,禁止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等
措施
国之大贼——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李鸿章临终前曾留遗言:“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
袁世凯
身份标签
出身
出身于一个军三代、官三代、富三代之家
26岁
以“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的身份坐镇朝鲜,长达10年以上,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1895年
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1898年
戊戌变法,站在慈禧太后这边
1900年
义和团运动,站队成功
野心家
独裁者
卖国贼
一直深得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喜欢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1月2日
他命令冯国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共和。
1912年1月11日
孙中山宣布自任总指挥,兵分六路北伐那些嚣张跋扈的军阀。北伐军多处旗开得胜。但是,这时,钻进革命阵营内部的旧官僚政客、立宪党人,大力鼓吹“议和”和“南北统一”。
1912年1月18-20日
孙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赞成共和,即可让位。不过,必须优待皇帝。
1912年1月30日
清政府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退位,接受共和
被袁世凯与北洋军逼着逊位的清帝
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
退位诏书做到了两件事情
昭告天下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即将退出了历史舞台;
尽可能地给自己的封建主子留足颜面,维系表面的虚伪,给后人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接受中华民国提出的优待条件。清朝268年统治正式终结。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内有洋服者,有中服者,有有辫者,有无辫者,有红衣之喇嘛,有新剃之光头,五光十色,不一而足”。
1912.2.13
1912.2.15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袁世凯继任。
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确定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
1912.3.10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3.11
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辞职,2日临时政府迁北京
1912.4.1
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他们对革命胜利的迅速到来,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轻易得来的胜利,冲昏了许多人的头脑。他们认为只要把清朝政府推倒,革命就算成功,别的都不在话下。新得的权益,更使不少人心满意足,急于结束这场革命,尽快享尝到手的果实。革命精神废弛了,妥协的声浪压倒一切。”——《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55页
根据材料,思考革命果实为何落到袁世凯手中?
革命党人骄傲自满,对革命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
“南京临时政府面对的最严重困难是财政极端匮乏。临时政府的经费也好,北伐军费也好,都必须支付,政府却拿不出钱来。军队的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看起来,临时政府控制的兵力人数着实不少,但“当时南方除少数从正规军扩编的军队尚有作战能力外,大部分新编入伍的士兵多是城乡失业民众,尚未受过军事训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内部困难重重
军队业余,无战斗力
除了以上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吗?
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中道而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何为“责任内阁制”?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中华民国的“责任内阁制”,实际源自《临时约法》的相关规定:国务员(即内阁成员,包括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拥有“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等职责,“由内阁实际负责任……使总统出于无责任之地位”“虽有野心者,亦不得就范”。——陈旭麓:《宋教仁集》,第460、489页。
国务员权力有限
国务员不对参议院(议会)而对临时大总统负责
责任内阁制
总统制
《临时约法》混合政体
既对袁世凯的专权是一种约束,也为其倒行逆施提供了可乘之机。
目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有
(1)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家宅、财产、经营、言论、著作、刊行、集会、结社、通信、迁徙、信教之自由·····
(3)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
(4)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5)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6)关于法院: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一般应公开审判···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司法权
立法权
行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根据前面三课的学习,以及材料,对辛亥革命做出评价。
“中国不是早就被称为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1913年列宁《亚洲的觉醒》
意义:辛亥革命尽管没有把封建主义打倒,但是它已使封建主义受到了致命的一击,因为它推翻了清朝统治,最后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宋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评价
毛泽东同志后来即明确总结了辛亥革命这一教训,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16页
“他们只是联络会党而不是艰苦地放手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所以,“联络会党本身,只不过是为接触群众开辟了一条极其狭小的途径而已”。——李文海.辛亥革命与会党.教学与研究,1961(4).
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
评价
“革命党人能破坏一个旧世界,但是从实力、组织、经验等多方面还不具备执政的条件。革命取得初步胜利,革命党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就暴露出来,说明资产阶级政党有其致命的弱点”。——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