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周末作业(十七)
类 别 古诗文句子 出 处
自然风光 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山岛竦峙
风正一帆悬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古诗文。(10分)
(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思乡怀人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忧国忧民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尚思为国戍轮台
遥怜故园菊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何当共剪西窗烛
(2)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有赞秋、悲秋两类情感倾向。古有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悲秋,感慨游子愁苦的名句“ , ”;今有孟晚舟赞秋,她在人生的秋天里虽遭受羁押却传递着刘禹锡在《秋词(其一)》里“ , ”的越挫越勇的精神,正如她在归国时所说:“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暖阳和煦。”(4分)
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xuàn yào( )一下他的新衣服。
(2)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huá jī( )。
(3)“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suí shēng fù hè
( )着。
(4)“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 )了。”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滑稽
炫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D
解析:“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能用来形容“问题”。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把“情节”改成“人物”)
B.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同学们在认真地做作业。(删掉“当”和“时”)
C.英语口语考试能否取得高分,关键在于平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能否”去掉)
D.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为学习别的知识插上翅膀。(删掉“就”)
解析:把“就”改为“才”。
D
5.班级计划展开以“走进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任务一: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轻轻撩开神话故事的面纱,静静体会神话故事的韵味。下面我宣布,“走进神话故事”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2)【跨学科学习】任务二:将中国文化经典元素与现代体育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徽章的设计理念之一。阅读下面这组以“上古神话”为主题的徽章图片,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上面四枚徽章的图案出自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典故,分别讲述了女娲补天、① 、嫦娥奔月、
② 等动人的上古神话传说,于方寸之间向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3)任务三:学校打算在“神话主题馆”门口放置一个“神话英雄雕塑”。你会推荐《西游记》中的哪一位作为“神话英雄雕塑”的原形 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阐述理由。60字左右。(2分)
A.唐僧 B.孙悟空 C沙和尚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厚善良,悲天悯人。每遇弱者受难,他都难免悲伤落泪;每遇生灵涂炭,他都设法加以解救。历经种种磨难,都不动摇唐僧的取经之心。他是神话中的英雄。
A.唐僧
(4)任务四:下面两位名人关于《西游记》的观点,你赞同哪个 请结合原著内容说明。(4分)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它是一部具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胡适)
示例一: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红孩儿心狠手辣,连孙悟空都差点被他的三昧真火烧死,但他对长辈堪称孝顺,抓到唐僧后,第一时间就派手下去接父亲牛魔王,结果被孙悟空钻了空子,变成牛魔王占了便宜。可见,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解析:A.丢失/无,没有;B.天/岁月;C.离开;D.归还/回家。
C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茂 有 马 数 年 心 知 非 是 解 以 与 之 而 自 挽 车 去
茂 有 马 数 年 /心 知 非 是 / 解 以 与 之 /而 自 挽 车 去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卓茂的为人及品质。(3分)
卓茂知道此马不是那人丢的,仍然把马给了丢马人,由此可见卓茂不仅处事细心,更有宽广的胸怀,显示出卓茂的高尚品质。
【参考译文】卓茂曾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马多长时间了 ”那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来给了他,自己拉了车要离开。将要离开时,(卓茂)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我。”过了几日,那人在别处寻得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还了卓茂的马。
三、现代文阅读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改编自《风俗通》)
【链接二】
①我国首个探月工程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②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③在近65万网民的推荐下,“玉兔”脱颖而出,成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巡视器的名称。
④“在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这是时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眼里的“玉兔”。
⑤嫦娥工桯中还有以“鹊桥”命名的中继星,它为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和地球提供中继通信服务,成功帮助我国实现首次人类探测器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鹊桥”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承载着传说中的美好寓意,鹊桥中继星实现了“地月传书”,架起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
(节选自《中国航天那串“浪漫”名字背后有故事》,有删改)
【链接三】
①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
②一是勇于担当的自信。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外柔内刚的精髓,不惹事,但不怕事,也能担事。这种民族意志在古老的神话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如女娲作为中华民族尊崇的创世女神和女祖先,在人类面临多重灾难时,没有退缩,知难而进。担当的背后则是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
③二是善于创新的自信。能够展现创新精神的中国神话极其丰富,既有对混沌世界的颠覆,也有对以往旧秩序的破除和在文明进程中的自我革新。
④三是勤于创造的自信。神话中对于创造发明者的追忆与敬仰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道亮色,在叙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创造时,也扎根本土,颇具民族自信。
⑤四是争取胜利的自信。表达面对挑战敢于胜利的中国神话非常多见,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时,把人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表达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文化精神。
(节选自《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关于中国神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
解析:因玉兔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故而“玉兔”被用于航天器命名;“鹊桥”因其美好的寓意被用于航天器命名。
2.下列补充材料不能作为证据支撑【链接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在补天时把自己的身体也补在了天上,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自信。
B.精卫衔草石从发鸠山出发,誓要填平东海,体现了善于创新的自信。
C.黄帝发明车船,制衣裳,创医学,作历法,体现了勤于创造的自信。
D.愚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最终移山成功,体现了争取胜利的自信。
B
解析:体现了精卫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特点,未体现“创新的自信”。
3.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如何让中国神话焕发出新时代风采。(4分)(高阶思维)
①把《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改编成现代神话,使它通俗化,便于接受与传承。②用“嫦娥”“鹊桥”等命名航天器,将古老神话与现代事物关联起来,拉近神话与民众的距离。③挖掘神话故事精髓,对接新时代精神。(写对1点得1分,写对3点得满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