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10: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伏笔和照应
伏笔,就是作者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并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的一种写作方法。
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段落写的是同一件事,就是互相照应。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烘托人物心情。
(5)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
(6)暗示人物命运。
(7)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8)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9)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1.语言运用:学习并积累“酷热、哄然大笑、惊慌失措”等本课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2.思维发展:复述故事内容,以演读形式把握“脱险”这一重要情节;借助关键语句,理清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审美鉴赏: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4.文化传承: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品味作者下山过程的心理变化,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历程。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获得人生启示。
提问法,分组讨论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先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1945年1月,在英格兰沃顿空军基地,一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措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基地距德军本土千余公里,且敌方阵地有密集的防空炮火。接到任务的上尉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座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横尸异国的惨景,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上尉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引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上尉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美军中赫赫有名的孤胆英雄。他就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当他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完全是因为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故事中的莫顿·亨特就是本课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所说的小时候的经历到底是一段怎样的难忘经历呢?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品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灼(zhuó)    扒(bā)   趴(pā)     酷热(kù)
厌倦(juàn) 附和(hè) 突兀(wù) 怦怦(pēng)
嘲笑(cháo) 晕眩(xuàn) 哭泣(qì) 呻吟(shēn yín)
恍惚(huǎng hū) 暮色(mù) 安慰(wèi) 凌乱(líng)
惊讶(yà) 畏惧(jù) 参差不齐(cēn cī)
惊慌失措(cuò) 哄然大笑(hōnɡ)
(2)理解词义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哄然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通常含有讽刺的意味。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点拨:本文记叙了童年时的“我”随小伙伴们去爬悬崖时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脱险的故事。
2.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这些情节发展的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点拨: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①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②然后他们出发了……我犹豫了……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③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④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⑤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⑥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我趴在岩石上……⑦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再一次,我做到了。⑧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3.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或“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表格。
点拨:游戏玩腻,去爬悬崖→被友怂恿,“我”爬悬崖→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父亲指点,“我”下悬崖→下到崖底,获成就感
4.跳读课文,看看“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点拨:“我”由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活泼,再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的指引下,一步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
四、再读课文 深入探究
1.分析父亲形象
父亲其实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如直接找一个梯子接“我”下来,但他为什么非要让“我”自己爬下悬崖?
点拨:只有教“我”自己爬下悬崖,才能培养“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才会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面对困难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或逃避心理,学会把困难化整为零,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去做,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达成远大的目标。这刻画了父亲充满智慧、充满爱、遇事从容淡定、善于教育孩子的形象。
2.讨论人生启示
父亲的做法教育了“我”,让“我”有信心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思考课文旁批的问题,说说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如何理解“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对待父母的告诫的态度)
点拨:“严禁”指不被父母允许,“不可能”是“我”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之前母亲时常警告“我”是个病弱的孩子,不能冒险,所以别人能做到的事,对于“我”来说是不被允许的,也根本做不到。
启示:当我们贸然行事前,应该多想想父母的告诫,尽管他们的教导不一定千真万确,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仍然时有发生。父母的告诫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险境。文中的“我”就是不顾母亲的告诫,才身临险境的。
(2)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对待朋友的态度)
点拨:我会在朋友陷入险境时,陪在他身边,语言安慰,帮他想办法渡过难关,如果自己没办法解决,会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决不会丢下他。
启示:对于同学、朋友,在他们能力较弱时,不应该嘲笑他们;当他们陷入险境时,应该帮助他们。
(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从面对困难的角度)
点拨:父亲希望“我”只着眼于眼前的小目标,不要去想后面的大困难,使“我”有达到小目标的信心。体现了父亲的智慧。
启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学会将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一步步解决小困难,这样终究会战胜大困难。
3.分析题目含义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点拨: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结束语: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结合实际 拓展运用
1.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悬崖,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点拨:我更喜欢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文中父亲指引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点拨: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不会置自己的朋友于危难之中而不给予帮助,而会和朋友一起面对困难,陪在他身边,安慰他,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
3.课外阅读莫顿·亨特的《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体会其中的道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次教学设计根据自读课文要求,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很好地运用前面两篇讲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如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通过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来理清文章思路,运用表格来归纳分析文章内容,落实圈点批注,来深入解读文本,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浅易叙事类文章的能力。用任务驱动,推进学生学习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