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4 11:10:26

文档简介

贵阳市乌当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
地 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B A D B C D A C A D C B D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题参考答案:(共12分)
(1)①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②位于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地球)。(4分)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4分)
(3)①充足的水分;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③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18.题参考答案 (共14分)
(1)①空间分布不均;②西部地区多,东部地区少;③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较丰富,四川盆地较贫乏。(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①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②晴天多。(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C区域 原因:①C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②气候湿润,降水多,多云雾。(每点2分,共4分)
19.题参考答案(流水地貌)(14分) 
(1)甲——洪(冲)积扇  乙——三角洲(4分)
(2)甲——B   乙——A(4分)
(3)差异:A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大于B 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2分)
理由: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变得平缓,流速减慢,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差异2分,理由2分,共4分)
20.题参考答案(共12分)
(1)①位于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气候干旱;②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冬春季节风力强劲;
③邻近阴山洪积扇,靠近黄河,松散物多,沙源丰富。(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①沙棘环境适应性强,沙棘喜光,抗严寒和风沙,耐干旱和高温,适合干旱地区栽种;②沙棘根系发达,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③沙棘的果实、叶子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经济价值高。(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①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治理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计;③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帮助农民致富。(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贵阳市乌当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
地 理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完成1~2题。
1.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A.GIS B.GNSS
C.RS D.电子地图
2022年11月8日,某校地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观看月全食现象。月全食是当月球、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球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球表面昏暗的现象。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据此完成3~4小题。
第3~4题图
3.图中体现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名称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与月球相比,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有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C.安全的运行轨道 D.固体岩石组成的地壳
2014年10月18日,美国宇航局的观测记录中太阳AR12192黑子活跃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黑子群,并很快形成大片的黑斑,这也是近24年来较为强大的太阳黑子事件,美国宇航局的太阳观测平台探测到10个强大太阳耀斑穿过太阳盘面。据此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此次观测到的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6.此次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全球变暖
2022年1月14日和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一座海底火山连续两次剧烈喷发,将烟尘喷射至19.3km的高空。据此完成7~8题。
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下地幔
8.此次火山烟尘喷发过程中,先后历经的地球圈层是
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免圆圆”正式亮相。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大众喜爱倾向、经过系统详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这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200万年的“免祖先”,考古发现的重要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下图示意部分的地质年代顺序。据此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泥盆纪 B.二叠纪
C.侏罗纪 D.古近纪
10.“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A.被子植物大发展 B.人类出现
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恐龙灭绝
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河段的断面。图中①②③阶地所处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②最大、③最小,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砂状流水沉积物。据此完成11~12题。
11.①②③阶地所处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2.图中①②③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先沉积后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
C.一直下切侵蚀 D.不断分层沉积
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4.形成牛轭湖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④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据此完成15~16题。
图示地貌是
A.冲积扇 B.沙丘
C.牛轭湖 D.风蚀蘑菇
16. 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2014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的第54年,下列两幅图是英国科学家霍金构想的外星人的样子。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请向外星人描述你在宇宙中的位置。(4分)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4分)
(3)如果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推测该星球自身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4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成语“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材料二 我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
(1)描述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简述A地区太阳能较丰富的原因。(4分)
(3)说出在ABCD几大区域中,“蜀犬吠日”现象发生的地区,并解释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图甲、图乙的地貌名称。(4分)
(2)若图甲、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点分别是。(4分)
(3)河流流出山口,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判断图甲中A至B区域沉积物颗粒直径大小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诗经》记载,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出现了朔方古城。目前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新中国成立初期,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数十米,泥沙进入黄河1.6亿吨。从1988年开始,库布齐沙漠实施沙棘生态建设工程,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这种“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大奖。沙棘喜光,抗严寒和风沙,耐干旱和高温,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沙棘叶富含蛋白质。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及区域降水分布。
(1)库布齐沙漠地区风沙活动频繁,分析该地风沙活动频繁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沙棘成为库布齐沙漠风沙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4分)
(3)说明“库布齐模式”对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启示。(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