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月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走月亮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20: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4.继续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一起读课题。
2.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这篇课文就是以我国云南地区走月亮的习俗为背景,描写了秋天的夜晚,阿妈牵着我在月光下一边散步,一边赏景的场景。
二、整体感知
1.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你们读正确了吗?请同学来读这些词语:风俗、稻穗、泼剌、汩汩、洱海、点苍山
①读音:风俗、稻穗
②理解:泼剌、汩汩
③这两个地方有人了解吗?
预设:我去过洱海,它位于云南大理郊区,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而海。我查过点苍山的资料,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它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19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
3.我和阿妈走月亮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让我们来交流同学们前面圈出的地点。
预设:我圈到的是第三自然段的小路,第四自然段的西边,第六自然段的村道田埂,第八自然段的西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和菜地,我有补充。第八自然段中我还圈了省略号,他表示我和阿妈还走过许多地方。
4.的确阿玛喜欢牵着我走月亮,我们走过的地方真不少,大家是否发现有一句话把前后内容连接了起来,这句话是?
5.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这句话呢?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来了解。同学们,课文最后写道,多么奇妙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这是一个奇妙的夜晚?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想到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和他的阿妈先到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一边听课文1~3自然段的朗读,一边找一找月亮升起后,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课文第二自然段,9集中写了月亮升起后的美丽景象,明亮的月盘柔和的月光,照亮了眼前的一切。
2.这样的画面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再读一读,想象一下,
预设:这幅画面让我感到宁静。读了描写月亮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蓝蓝的夜空中有一轮圆圆的明月,它就像玉盘一样明亮,它的光芒又是那样的柔和。此时随着月亮的升起,开始降临,所以带给我宁静的感受。这幅画面真的很漂亮,宛如仙境。
预设:我读了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洱海淘洗过吗?我好像看到夜晚圆圆的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他越升越高,倒映在洱海中,好像在碧波万顷的洱海水中泡澡一样。
3.顺着这位同学的想象,请大家再想一想,讨喜,只洗去杂质,清洗灰尘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能不能联系下文的语句来体会?
预设:我想是因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不含一点杂质,它就像在洱海里淘洗过一样,清亮皎洁。
4.正因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再加上洱海万顷碧波的反射和映衬。于是神奇的情景出现了,明亮的月盘释放出万道柔光,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进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春天的大道和小路。
5.同学们,这句话由远直径写出了月光照亮下的景物,末尾用了省略号。请你想象一下,明亮柔和的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预设:明亮柔和的月光,还会照亮远处的荷塘,照亮进出的小溪,也会照亮高大挺拔的大树,照亮树下的小草。
6.作者一连用了4个“照亮了”,跟随着景物的变化,我们脑海中也切换出不同的画面,月光好像把地上的一切都依次照亮了,月光,照亮下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一定是一定是轻松愉悦的让我们配着音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二)学习4-5自然段
1.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了月光下的西边,请同学们先轻声读一读,4~5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月下西边的美景的?你有发现了吗?
预设:我觉得作者描写他看到景物分别是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另外句子中留山草可以花的香味,我发现作者还描写了自己闻到的味道。
2.这位同学读懂了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这两句话,不仅描写了我和阿妈走在西边看到的美丽景色,还描写了我闻到的香味。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句子,然后闭上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来到小溪边,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能说说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吗?
预设: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小溪中有许多光滑的卵石,他们围成了各种形状小水塘,水池中倒映着皎洁的月亮,有多少水塘就映出多少月亮,多么有趣。)
3.通过你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水塘抱月的奇妙,和之前月亮在洱海里淘洗的景象相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读了句子,小水塘抱着月亮,我感受到水塘是多么的喜欢月亮,景象是那么可爱,其实也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欢喜的心情。我觉得水塘抱月虽然没有月亮在洱海中淘洗的场面大,但带给我们一种活泼有趣的感觉。
4.的确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月亮与水塘相互融合的生动画面,让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读了句子,我仿佛看到了柔和的月光下,清澈的溪水顺着山势叮叮咚咚往下流淌,他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田野。
5.你描绘的画面真是有声有色。哪位同学来想象一下?
预设:我脑海中的画面是这样的,我和阿妈来到西边,片片花瓣漂浮在水面,淡淡的花草清香沁入心脾。我们顺着西岸走,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真是心旷神怡。
6.月下的溪岸不仅有声有色,还有香味,多么奇妙的夜晚。此时此刻,作者为什么那么迫切的希望到溪边小水塘采过野花的地方看看?
预设:因为作者想到了阿妈白天在西边洗衣裳,而自己在溪边玩耍的情景。
7.就像文中描写的那样,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我在小溪边快乐的玩耍,只要我和妈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作者和阿妈来到西边,将自己月下看到的景闻到的香,想到的是一一描绘,我们便欣赏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体会到那份快乐幸福之情,让我们在自己带着情感读一读。
8.如果要把段落背下来,谁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按照作者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内容来背诵。
四、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2遍
2.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2.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3. 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依据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和阿妈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欣赏到月亮升起,月下溪边的画面,课后还请同学背诵了第四自然段,谁愿意来背一下。
学生背诵,教师评价。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走月亮。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走过村道,走到田埂,看到了月光下的田园。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1.请同学们听6-7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能不能找到我在月光下看到、听到、闻到和想到的内容。(随机完成作业设计中的任务单三)
学生交流:
预设1:我看到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我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的声音。
预设2:我闻到了,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我听到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我看到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预设3:作者随着自己看到的事物就想到了一些与之有关的事情,比如看到村道修补过了,就想到在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这是村里的风俗,比如看到我们家的地,就想到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吹蒲公英的情景。
2.我们找到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想到的句子,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你脑海中又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师:我们来交流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预设1: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纺织娘在吱吱地唱着歌,我仿佛看到夜空中有几只活泼的小鸟,扑腾着翅膀,快乐地嬉戏着,鱼儿也来凑热闹,突然一声跃出水面,月光洒在它的身上,荧光闪闪。
预设2:读了句子,从我们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片,里面有葡萄,苹果,橙子。一阵秋风吹来,啊,空气中弥漫着水果香味,真叫人馋涎欲滴呀!
预设3: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联想,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在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像发亮的银毯,饱满的谷穗,像害羞的姑娘,腼腆的低着头,再等几周,就要迎来大丰收啦,那时阿爸也会回来,我们一家人就要团聚了。
师小结: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到田园,赏月下美景,听秋虫唱歌,夜鸟扑翅,闻成熟果香,而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饱满的稻穗不仅向我们报告着丰收的喜讯,更预示着阿爸的归来,家人的团聚,这多么让人喜悦和期待呀!
3.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出这份喜悦和期待。
三、学习第八、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1.就这样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过许多地方,有时妈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有时静静地走着走着,当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你能给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提炼一个板书吗?
预设1: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看见的画面是,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我知道作者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天空的夜景。
预设2:我看到了天空中的月亮和星星,模仿老师之前的板书,我可以用月亮牵星来描绘这幅画。
评价:这两位同学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能够抓住画面中的景物,用月亮牵星为画面命名很得当。
2.请你们联系上下文再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写自己仰起脸看到了阿妈,又看到了夜空呢?
预设1:我明白了,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月亮和星星,觉得它们就像自己和阿妈一样,正手牵着手呢,
预设2:我觉得阿妈就像天上的月亮,而我就像小星星,月亮牵着小星星,阿妈牵着我,这画面特别温馨。
过渡句:夜空中星星月亮相辉映,月光下,我和阿妈走月亮,此刻我的心里该有多么温暖甜蜜啊!
3.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作者的这种感受吧。
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4.现在谁知道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
学生交流:
预设1:我发现这句话把作者和阿妈走过的地方都连起来了,在课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预设2:啊,是个语气词,所以这句话反复出现,还表达了作者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快乐和幸福。
师过渡:不错,走月亮这篇课文用“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连接内容,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欣赏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这句话的反复出现,既是对儿时和阿妈一起在月光下的小路上散步是美好回忆的留恋以及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设计说明】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温馨感,体会阿妈和作者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小练笔
1.同学们,本篇文章的作者吴然说:童年时代的一切烙印在我的人格气质上,也像影子一样浸润在我的创作中,童年的影子伴随着我怀念的欢乐中有无言的忧伤,大自然的宏富与伟丽,云南边地独具特色的山水人情,给我以不可抗拒的诱惑,由衷的欢喜。学了课文后,是否也让你产生了共鸣,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第六自然段,写一写你的所见所想。
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1:去年中秋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妈妈还跟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呢,宁静的夜晚,美味的月饼,好听的故事,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评价:这种月圆人和的氛围多么温馨,如果能把所见所想再写的明确一点就好了。
预设2:记得一天晚上,我走到窗边,透过窗玻璃,看到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光撒在小区楼下的湖面,水面上泛着银光。那一刻,我不禁联想到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评价:文字中有所见所想,触景生情,老师相信你与大诗人产生了共鸣。
预设3:一天晚饭后,我和妈妈在小区里散步,那天,细钩一般的月亮一定是累了,羞答答的,若隐若现,偶尔从云隙中投出几缕银白色的月光。我和妈妈的影子也随之忽隐忽现,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呢,真有趣。
评价:不同于其他同学,你的月下场景有月亮走,你也走的乐趣呢。
【设计说明】
能仿照课文第 6 自然段,写清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抓住自己的“所见、所想”,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月下美景,并描绘出来。写景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五、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1.学完课文,相信文中像这样优美生动的句子不少呢,课后请你也抄写一两句话吧!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2.读句子。
3.交流体会。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四。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吴然
月下田园 轻松 愉悦
月下溪边 快乐 幸福 浓浓的亲情
月下田园 喜悦 期待
月亮牵星 温暖 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