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文档属性

名称 背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31 19: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背影》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 ?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课


习一、解决生字词:
差使 chāi 交卸 xiè 奔丧 sāng 狼藉 jí
惦记diàn 迂腐yū 拭干shì 亏空kong
簌簌 sù 赋闲 fù 妥帖 tuǒ 踌躇 chóuchú
蹒跚 pánshān 颓唐 tuí 琐屑 suǒ 举箸zhù
祸不单行 不能自已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二、收集了解作者和作品相关资料。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课文简介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朱自清 轶事 宁饿死拒受美援面粉
   四十年代的中国,百业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连高等法院的教授也难以维生。贫病交加的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家老少只是以稀粥餬口,食不饱腹。当局为缓和教授们的不满,给他们发了“面粉配给证”,凭证可购买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
   美国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驻沪总领事卡德宝大放厥词,攻击中国人民不识好歹,恩将仇报。据此,张奚若、吴等著名学者,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起草了《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反击美国政府的诬蔑与侮辱。声明最后说:“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重点研读快速阅读,给文章划分层次。
用横线画出文中父亲所说的话,并体会感情。
指出文章的线索,思考线索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写了那些事件?有何作用?
背诵课文第六段,反复体会句子中的动词的作用和白描的写法。文章层次结构(全篇)文章层次结构(第2部分)感情在逐渐往上升华←文章的线索结构合作探究理解文中“聪明、迂、嘱托”的含义。
文中共写了几次“流泪”?每一次流泪是为什么?
文中几次出现“背影”?有何作用?
父亲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何特点?课后拓展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写出几句父母与子女之间“抚育、感恩、牵挂、思念”的句子或诗句。
写一段人物瞬间动作肖像的句子,能充分反映出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