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课件(2课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5 15:0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
思考:“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 台.今年购买计算机 台.
2 x
4x
140台
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2、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 .
3、列方程
x+2x+4x=140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
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
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还有不同的设法吗?
还可以列怎样的方程?
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
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
方法二:
方法三:
(二)提出问题,建立模型
如何将此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等式性质2
理论依据?
(三)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1.解方程:
解: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四)例题规范,巩固新知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2.解方程:
解:
(三)例题规范,巩固新知
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1.合并同类项
2.系数化为1
1.解下列方程:
(四)基础训练,学以致用.
练习88页1题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
1,-3,9,-27,81,-243,···,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 701,
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这列数有什么规律?
如何设未知数?
例2
(一)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解: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第一个数为 ,
则第二个数为 ,第三个数 .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 ,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所以
答:这三个数是 , ,   .
解: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中间的一个数为 ,
则第一个数为 ,第三个数为 .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 701,得
解得
解:设这三个相邻数中最后1个数为 ,
则第二个数为 ,
第一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1 701,得
解得
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求这三个数.
解:设这3个连续奇数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这三个数分别为:
所以
(二)巩固方法,学以致用
88页练习2题
(二)巩固方法,学以致用
解:设三次活动的时间分别为:x-7,x,x+7.
根据题意,得
x-7+x+x+7=27.
解得 x=9.
所以这三天为2,9,16.
本月的四次活动的时间为2,9,16,23.四次的和为50.
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等式性质2)
2: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一.设未知数:
二.找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三.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是利用分配律将含有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合并为一项.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 = a的形式
想一想:
1.教科书第91页习题3.2第1,7题.
2.补充作业
(1)三个连续整数之和为36,求:这三个整数分别是多少?
(2)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0,求这三个偶数.
课堂
家庭
练习册:82页第1课时
解: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1)
解: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解: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解: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温故知新
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改变式子的形状)的.
①、如果2x = 5 - 3x,那么2x +( )= 5
②、如果0.2x = 10, 那么x =( )
解:①、2x +( 3x )= 5
根据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 3x.
3x
50
②、x = 50
根据等式性质 2,等式两边都除以 0.2 或除以 乘以 5 .
5
1
小试牛刀
解下列方程
解:(1)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2)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思考:
(1)你认为题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你认为引进什么样的未知数,根据这样的相等
关系关系列出方程?
(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每人分3本,共分出 本,加上剩余
的20本,这批书共 本.
每人分4本,需要 本,减去缺少
的25本,这批书共 本.
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
表示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表示这批书的总数的两个代数式相等.
(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该方程与上节课的方程
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才能将方程
转化为
的形式呢?
(二)尝试合作, 探究方法
移 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变号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 的形式.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解方程(1)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三)例题规范,巩固新知
(2)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例4:解下列方程
解: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x = - 2
(2)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1)
移项时应注意改变项的符号
“移项”应注意什么?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2)从5x=4x+8,得到5x–4x=8
×
改:从7+x=13,得到x=13–7

2.小明在解方程x–4=7时,是这样写解的过程的:
x–4=7=x=7+4=x=11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
(2)应该怎样写?
解:解方程的格式不对.
正确写法: x–4=7
x=7+4
x=11
(2)
解下列方程:
(1)
(四)基础训练,90页练习1题
解:(1)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2)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译本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
“对消”和“还原”就是我们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和 “移项”.
例4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 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 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
思考:
(1)你准备设哪个未知数?
(2)你能在问题中把表示等量关系的语句
找出来,并用等式进行表示吗?
活动2 合作探究
等号两边代表哪个数量?
解: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 t和5x t.
根据废水排量与环保限制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得
5x-200=2x+100
移项,得
5x-2x=100+200
合并同类项,得
3x=300
所以 2x=200,
   5x=500.
系数化为1,得
x=100
答:新旧工艺产生的废水数量分别为200 t和500 t.
练习:
90页练习2题
动一动脑筋
若方程1.2x=6和2x+a=ax的解相同,你能求出a的值吗?
想一想:你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吗?我们可以用一
元一次方程求几个未知数的值呢?
解方程的步骤:
移项 (等式性质1)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等式性质2)
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一.设未知数:
二.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三.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⑴本节课学会了哪些主要内容?
⑵移项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教科书第91页习题3.2第3、6题.
(3)
(4)
(2)
家庭.练习册:做到87页
(1)
风再大也会停,路再长也要行.当你到达胜利,才能真切感受到:坚持是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