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20: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帝、曰”等 5 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教学重点
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教学流程
一、神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带给大家两个词语,这些词让你联想到什么?(课件出示三头六臂、火眼金晶)小结:正所谓“人人有奇遇,个个有神通”,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请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精卫填海》,读通句子
1.请同学们借助文中的注音,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指名朗读展读,指导多音字“少”以及难读字“堙”、“衔”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4.指导朗读(1)根据标点读出节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总结:逗号气短稍停顿,句号收尾气略长,标点是朗读的提示。(2)根据词意读出停顿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总结:在相对完整的语义后可稍作停顿。5.学以致用,朗读展示
三、了解故事内容,读懂句子
1.古文之美美在形神兼备,赏其形不如探其意。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古文的内容吗?
2.交流学习小古文的方法。(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2)学习神话故事,结合文意大胆想象也是好办法3.小组合作学习4.班级展示预设:(1)曰在这里就是叫作的意思,而...之...曰....这样的句式在古文里也屡见不鲜,用来介绍某人某物或者某地。黄帝之孙,曰始均。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2)你能仿照这个句式介绍一下某人或者物吗?小结:除了叫作的意思,曰也被用作“说”,出现在像《论语》这样有对话的古文里。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曰”外面一圈代表人的嘴巴,里面一横代表人呼出的气息。所以在书写时,中间的横不要填满。请像我这样,在练习纸上书写两遍。预设:从女娃死后变成精卫鸟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原文中这样描述精卫:“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原来精卫鸟的样子是根据女娃变化的,真是不可思议!预设:(1)从“常”这个字中读出了精卫的执着。精卫用小树枝小石头填东海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一直在做,真当得起“执着”二字。(2)从堙这个字读出了精卫面对的困难。想像一下精卫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你眼中,精卫是一只怎样的鸟?小结:同学们能抓住关键字词,理解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你们与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心意相通: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四、配乐朗读——读好句子
1.师配乐范读。2.学生展示读(指名读 2)3.全班齐读
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好故事1.读得这么好,你能背诵这篇小古文吗?2.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讲这个小故事。小结:选文 35 字只字未提精卫可能遇到的遭遇,同学们却能读出这么多理解和感悟。意会大于言传——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六、阅读链接《山海经》,感悟神话魅力
1.这篇小古文选自先秦时期的著作《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2.读一读夸父的故事,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讲一讲这个故事。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布置作业
1.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