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阶段特征】
总特征: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15 世纪的欧洲,航海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洋探险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世界历史在纵向上由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引起了社会形态的变化,西欧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启了人类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另一方面,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引发了全球性物种的大交流,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使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开始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三:(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想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材料一: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因为肉食在中世纪西欧人的饮食中占较大比重,肉的储藏主要靠盐腌制,而香料(丁香、胡椒、肉桂、肉豆蔻、姜、辣椒等来自东方物产的总称)则是很好的防腐剂和调味品。香料从东方运来经过许多中间环节,运到西欧后价格非常昂贵,这就促使西方人千方百计地想另辟新的航路,直接到东方购买。
动因 历史根源: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的岛屿获取资源,迈向海洋的步伐加快。
根本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生产方式。2.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开拓新市场意愿日益迫切。
社会原因:1.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2.《马可·波罗行纪》掀起东方“寻金热”,西欧人认为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发财的理想之地。
直接原因:1.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贸易道路,生活必需品(香料、茶叶)稀缺昂贵。
精神动力:1.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2.希望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条件 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经验积累: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长期航行,经验丰富。
地理知识:地圆说、季风、洋流等方面知识储备丰富。
技术支持:造船技术提高(多桅帆船),星盘、罗盘(指南针)广泛应用。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迪亚士
达·伽马
新航路的开辟
2022山东高考第11题
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C
物种的交换
欧洲
亚洲
美洲
流入:马、牛、猪、羊、鸡、小麦、燕麦、大麦、裸麦、橄榄和葡萄
流出: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
(时空观念——准确认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A
(2017·浙江·高考真题)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
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
A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三大贸易网络·大西洋“三角贸易”
出
程
中 程
归 程
欧洲:枪支、纺织品、手工制品
非洲:奴 隶
美洲:金银、工业原料
(蔗糖/棉花/烟草)
(历史解释——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B
(2022·全国·高考真题)该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C
2022天津卷历史真题
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C
人文地理格局改变
世界经济格局改变
世界文明格局改变
早期殖民扩张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物种交流、疾病传播
商品世界流动
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全球航路的开辟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对亚非拉:①破坏性: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②建设性:带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近代化)
2、对西欧:①殖民扩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道路。②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③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3、对世界:①整体化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人口迁移、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②大变革时代: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经济格局、人类文明格局、国际政治格局。
论述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全国·高考真题)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 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途径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影响 ①从宏观角度来说,总体上不公正、不平等。在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成为其经济附庸。②从全球视野角度来说,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不同类型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改变了世界面貌。③从生产力角度来说,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从殖民地来说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贫困、屈辱(道德角度);另一方面瓦解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客观作用)。
(2019·江苏·高考真题)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