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无法面对的秋天——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那个无法面对的秋天——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13: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那个无法面对的秋天——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本文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回忆性散文。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再现了一个身患重病仍然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的伟大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朴实深沉的语言背后,表现了自己深深的懊悔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通过文章标题就能直接地把握作者对母亲主要的情感。但是,要从文章的细节描写中,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忏悔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悟,还需仔细读文本,认真品味,感受深沉博大的母爱。
教学目标
1.赏析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教学重点)
2. 品味文中“一直”“再也”“绝”“竟”等副词,品味作者的对母亲复杂的情感。(教学重点)
3. 分析文章结尾段对菊花的描写以及句子“好好儿活.....”,结合补充材料,体会作者对生命感悟。(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第一喜欢田径,第二喜欢足球……”史铁生在《我的梦想》一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可以知道,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双腿残废,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任务一:品读母亲之爱
1. 从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母亲的怀念。
2.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母亲的句子。用“从 中,我读出了母亲 。”的句式说话。
预设一:从“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一句中,我们可以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包容、担忧与心疼。
明确:“悄悄地”“偷偷地”我们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包容中又有着担心,任意其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又不放心,所以动作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她如此心疼儿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悲伤让儿子看到,所以擦干眼泪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儿子。
预设二:从“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中,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鼓励与希望。
明确:“扑”“抓”“忍”等动作体现了母亲看到“我”悲观后激动、急切的内心。“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现了对儿子的鼓励。
预设三:从“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和内心深沉的爱。
明确: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影响心情,所以“挡”在窗前。再用商量的口吻,询问“我”的意见。“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属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在身体十分糟糕,依然不想告诉儿子自己的情况。
预设四:从“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我读出了母亲激动、高兴、愉悦的心情。
预设五:从“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我读出了母亲激动、高兴、愉悦的心情。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3. 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从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等方面有感情地朗读文章1、3自然段。
明确: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有人把文章的感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
第1段应抓住重点词句,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再现情景,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暴躁绝望和母亲的慈爱、包容和坚忍。
(1)重读的词语:突然、砸碎、猛地、摔。(表现“我”暴怒无常的情景)
(2)轻读:悄悄地躲、偷偷地听、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再现母亲揪心与小心翼翼的情景)
(3)通过节奏的急缓的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望着望着……(可以读缓)我会……(可以读急)”;对话时母亲劝说的话(缓),朗读“我”痛苦时的语言、动作的词语时一气呵成(急),面对“我”的暴躁绝望的言行时,母亲的行动、话语(急)。
(4)用“我”和母亲的对话语气、语调的强烈反差表现人物:母亲的语言轻柔,重读“总”(表现母亲的苦心);“我”的语言急促,重读“狠命”“捶打”“可恨”“喊”(突出我的绝望痛苦);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的三个连续动作“扑”“抓”“忍”要快读(突出母亲的苦痛),而一句“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应停连,读出伤痛和乞求(表现母亲的坚忍、心痛)
第3段:例如,写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的那种乞求般的语气;母亲的喜出望外,要读出那种轻松和愉快。
小结: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隐瞒病情,强忍病痛,全身心地照顾不幸的儿子,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心良苦地让儿子树立生活的自信,临终前都还不忘自己的儿女,这份母爱是那样的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和感人至深。
任务二:感受儿子之悔
1.除了对母亲的怀念,我们还能读出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结合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预设一:可我却一直不知道
作者双腿瘫痪后,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病已经严重到了那步田地。“一直”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悔恨与愧疚。
预设二:“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预设三:“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了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2.结合前面的评价量表,读出这些句子中作者的悔恨、遗憾之情。
小结:这份伟大的母爱伴随着母亲的离去而警醒,在悔恨、内疚、悲痛、怀念中,儿子体会到了那份深沉的母爱。尽管曾经的那个秋天无法面对自己、无法接受自己。
任务三:体悟生命之义
1.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在妹妹的帮助下,去北海看到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此时作者的情绪是怎样的?结合下面的材料,说一说此时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材料一: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选自《合欢树》
材料二: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选自《我与地坛》
材料三: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选自《病隙碎笔》
明确:
无论是北海盛开的菊花,还是母亲种下的合欢树,植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绽放着生命的美好,作者也感受到了母亲细心地呵护与伟大的爱。正是母亲不断地鼓励让双腿瘫痪的“我”从绝望走向振作,走向积极乐观。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站”起来,完成了对生命困境的突围,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2.最后,“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其中的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又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你用以下的句式说话。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因为 。
课堂小结:
本文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或许曾经的那个秋天,作者始终不敢面对,但是在母亲的体贴入微以及深沉无私的爱的感染下,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作业布置
1. 课后阅读《合欢树》《我与地坛》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
2. 回忆生活中亲人对你关爱的场景,选取一个你最感动的画面,运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把它写下来,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