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kēng qiā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zāo yāng wǎn yán bǐ bǐ jiē shì
2、辨字组词。(5分)
讳( )( ) 偿( ) 嗽( ) 随( )
伟( )( ) 尝( ) 懒( ) 椭( )
3、根据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2分)
(1)从机场(chǎng cháng)进入市区,夹(jiá jiā)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全是绿的。
(2)如果我们俩(liǎ liǎng)不和,就会削(xiāo xu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4、从各题中选出加点字意思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2分)
(1)A四季常青 B变幻无常 C习以为常 D反复无常 ( )
(2)A洗涤 B荡涤 C涤除 D涤纶 ( )
5、读句子,选择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2分)
A下定义 B列数据 C打比方 D作比较 E分类别
(1)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
(2)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离地球约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有16光年。( )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我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有。”这是一个表疑问的句子。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偶句。
C、“相貌堂堂、端庄秀丽、眉清目秀、面红耳赤”都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D、梅兰芳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尊为旦行一代宗师。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春”。
②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的吗?
③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④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
⑤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A、③②④⑤① B、⑤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⑤ D、②④③⑤①
8、按要求与词语或句子。(7分)
(1)当看到漫山遍野开放的菊花时,令我想起了去逝的外祖母。
修改病句
(2)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图书管理员处听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
缩句
(3)根据你对这些人物或事物的了解填空四字词语。(3分)
鲁迅 景德镇瓷器 宋庆龄
(4)仿照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醉香;
,演奏着高低不同的音符;
生活是一本书, ;
生活是 ,
9、按要求补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一道数学题让我百思不得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正当我“ ”时,爸爸走到我身边,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这可真是“ ”啊!(填诗句)
(2)俄尔又誉其矛曰:“ , 。”
(3)洛阳亲友如相问, 。
(4) ,不亦说乎?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35分)
(一)信息类短文阅读。(13分)
读六年级的小明同学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图书馆去办一张借阅卡,他和妈妈一走进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的就是《办证指南》,上面写了办卡的类型,请认真观察此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书卡功能 押金 工本费 注册费 使用范围
借阅证A证 200元 首次办理免工本费 200元 可在馆内各阅览室(区)阅览,可外借中外文图书、期刊、光盘、视听资料共6册。其中外文图书不超过1 册。
借阅证B证 500元 同上 500元 可在馆内各阅览室(区)阅览,可外借中外文图书,期刊共10册,其中外文书刊不超过1 册。
少儿借阅证 50元 同上 50元 可在馆内各阅览室(区)阅览,可外借儿童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的书刊共3 册,可在儿童阅览室使用多媒体电脑。
阅览证 无 同上 无 可在馆内各开架阅览室(区)阅览。
少儿阅览证 无 同上 无 可在儿童阅览室、少年阅览室阅览。
临时阅览证 10元 无 10元 使用功能同阅览证,有效期一天,于当天使用当天退还。
(1)读书卡一共分为( )种类型。(2分)
(2)小明觉得“少儿借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证”最适合自己,于是拿出押金、工本费及注册费共( )元。这张卡可在( )阅读,可外借书刊共( )册,有了这张卡,还可以在( )使用多媒体电脑。(6分)
(3)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5分)
A、“借阅证B证”可外借中文书刊10册,外文书刊1册。 ( )
B、办理了“阅览证“可在儿童阅览室、少年阅览室阅读。 ( )
C、办理了“临时阅览证“可在馆内各开架阅览室阅读,读者只能在当天使用,当天还。( )
D、办理了“借阅证A证“可外借中文书刊6册。( )
E、办理了“少儿阅览证“,可外借馆内所有阅览室书刊。 ( )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往事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②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蓝天,却忽然哗哗地下起雨来,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水上呢!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不小心差点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我忙抬头,哟,这小小的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
③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换下被淋湿的衣服,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突然,我的目光惊呆了,我又看到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有……。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我颓然地向后退,窗户关上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的污点,我的思绪纷繁。
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戴上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佩戴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的雨声打断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我责问自己,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
⑤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我转回身,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的心上……
⑥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总是闪现在我的眼前,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分)
2、第③段写“我不敢再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下面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下面的场面太令人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
B、因为下边有热切期望而又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
C、因为下边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令“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
3、读第③小节,想一想什么情景让“我”惊呆了?(从原文中摘录)(3分)
4、短文第④段写了几件往事,这种记叙方式是( )。(2分)
A、插叙 B、顺叙 C、倒叙
5、第④段中加线的句子是通过 , 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在感情的。(4分)
6、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这样前后照应的作用是
三、习作与展示。(35分)
同学,你可曾发现,当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天嬉笑哀伤的时候,我们身边还有一群群大自然的精灵默默关注着我们成长的足迹。这些精灵可以是那一蔓依墙而行、不惧风雨的爬山虎,那傲立旷野、不屈不挠的白杨,那迎风高飞、随遇而安的蒲公英,还可以是凌寒盛开,暗香怡人的腊梅……请以大自然中某一种植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注意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铿锵,遭殃,蜿蜒,比比皆是。
2、辨字组词。忌讳,讳言,伟大,伟人; 赔偿,品尝; 咳嗽,懒惰;随心,椭圆;
3、(1)cháng,jiā;(2)liǎ,xuē。
4、选不同的项。(1)A,(2)D
5、选说明方法。(1)A,(2)B。
6、选正确说法。D
7、选正确句序。A
8、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
(1)当看到漫山遍野开放的菊花时,我想起了去逝的外祖母。
(2)我听到了名词。
(3)平易近人,坚信科学,琳琅满目,做工精细,支持航空,彰显情怀
(4)生活是一首曲子,每天都有新的知识,让你去学习,一缕阳光,来得快也去得快。
9、按要求填空。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树;(2)吾矛之得,无物不陷也。(3)一片冰心在玉壶;(4)学而时习之。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
(一)1、7; 2、100,馆内各阅览室,3,儿童阅览室。3、c(√)
(二)1、主要写“我”给妈妈送伞,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妈不在,我回家在单元楼下遇着避雨的扫地老妈妈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我没理睬就上楼了,后来想到妈妈的教育,准备送伞帮助她们,她们却在别人帮助下离去了。
2、B。
3、“那个往日默默……还有……”
4、A
5、照应句子为第①节和第⑥节,突出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习作与展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