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20: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两幅插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得出: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读懂课文,感受种葫芦人的情感变化,理解故事结局的原因,思考寓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谢、盯”2 个字。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表达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种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种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葫芦,导入新课
1.(出示葫芦)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葫芦,在这里,“葫芦”的“芦”读轻声。张贴板书:“葫芦”,学生读。
2.介绍葫芦在生活中的用途。(上课伊始,低年级的学生很难快速集中注意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对本课学习的欲望,用形象生动的葫芦图片导入,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跟“葫芦”有关的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要的葫芦是怎么样的吧!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认读情况:带拼音指名读,纠正字音;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认读。随文识字:借助插图和偏旁,了解“蚜虫“的”蚜“特点,了解”藤“的特点,拓展”丝瓜藤、花藤、西瓜藤“等词语,帮助识记”葫芦藤、蚜“都是形声字,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正确认读字音,了解意思。(词语要扎实读,独好轻声字,指导学生朗读时不拖音,读的时候要轻而短。)
(三)分段研读,学习新知
1.师出示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A. 指生读句子。
B. 辨析段落中的“一颗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是一个意思吗?谁来说一说?预设:是一个意思。预设:不是一个意思。(借助课文插图,先来说说葫芦苗和果实的区别,在让学生进行辨别区分,明白段落中的“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题目中的”葫芦“指的是果实)2.研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葫芦的生长过程。我们知道了这个人原来种下的是一棵葫芦苗,那么这棵葫芦苗是怎样生长的那?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A. 指生逐句朗读,师指导朗读。
B. 师边听边在黑板上画出葫芦苗生长过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细长的藤---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小葫芦)(全部刻画板书时间较长,所以课上只需画出架子、藤即可,叶子、花、小葫芦事先准备好道具直接粘贴。)
C. 谁能根据图片提示,说一说小葫芦的生长过程?
预设 1:长出藤,开花,结果预设 2:长出细长的藤,藤上开满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结出小葫芦。(学生回答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并把生长的每个过程特点说具体,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谢“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3.小葫芦可不可爱?这个人喜不喜欢?你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A. 理解“多么”:副词,表示程度。在这里用来强调“可爱”。
B. 从哪里可以看出那个人特别喜欢小葫芦?预设 1:几次。预设 2:可爱。(可爱是用来形容小葫芦的,表现那个人喜欢应该注意“每天”、“几次”,“每天”是天天的意思,“几次”是两次以上,表明次数多)
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生病了,你知道它生了什么病吗?师出示第?自然段: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A. 小葫芦怎么了?预设:长蚜虫了。B. 这个人看见小葫芦生病是什么样的态度?(可以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进行解析)
预设 1:不在乎。预设 2:有虫子不可怕。(进行态度分析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从“想”、“盯”两个字入手,并进行这两个字的简单解析,“想”是心里想的,所以是心字底,“盯”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进行记忆,用眼睛聚精会神的看,所以是目字旁,并通过“自言自语”的话,让学生不仅体会自言自语的意思,而且从话中体会这个人要葫芦不在乎蚜虫的态度)5.可是有一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比种葫芦的人还着急,这个人是谁那?师出示第?自然段: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A. 这个人是谁呀?预设:邻居。B. 这个人有没有听邻居的话?为什么?预设 1: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感到邻居的话很奇怪。预设 2: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觉得自己要的葫芦,跟叶子没有关系。(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没有听邻居劝告反而很肯定的语气,读出种葫芦的人在乎的葫芦而忽视叶子上的蚜虫满不在乎的语气,学习反问句意思不变变成肯定句的方法)
5.没有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出示第?自然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A. 师指名分读这两句话。引导读好”更“、”慢慢地“、”一个一个“。B. 小葫芦怎么了?预设 1:死了。预设 2:变黄了,都落了。
C.小葫芦为什么变黄都落了?预设:蚜虫更多了。(引导生用原文回答问题,读好第一句话中的“更“字,语气上扬,强调蚜虫比以前多。读好第二句中”慢慢地、一个一个“,语气下降,体会小葫芦生病变黄是一个过程,因为没有得到医治而衰落,因而让人怜惜)
(四)以例总结,拓展提升
1.师引导总结:这个人种了____一棵葫芦_____,他看见叶子上爬着____一些蚜虫_____,邻居对他说:“快___治一治____吧!”他说:“我要的是_葫芦____。”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____掉了__。
2.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着凋落的小葫芦,你会对小葫芦说什么?预设 1:真是太可惜了。预设 2:我不该不听邻居的劝告,不该不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
3.今天算是种失败了,明年还要种,你会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预设 1:叶子生病要抓紧治。预设 2:要听别人的劝告。(引导学生从“种葫芦的人”、“旁人”的角度出发,给出不同的劝告,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本课所学的道理,加深记忆)
4.课外延伸,增加理解
师出示视频《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理解叶子和果实紧密相连的关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为果实提供营养的水分。
板书: